查看原文
其他

【职场分享】十年机械工程师之路——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

九哥 机械工程师 2021-09-29

专注于机械行业、专业、职业信息分享

 服务于制造业百万工程师

推荐阅读

【专业知识】十年经验不一定懂得知识点:丝锥公差带与精度等级的选用

【工具】如何保证和测量焊接质量,焊工都有这样一把尺子

【资料分享】戴克伊GD&T 几何尺寸与公差最全培训资料

【专业知识】一文讲尽全部紧固件基础知识,值得收藏

编者导读:作者九哥,十年机械工程师,三次跳槽,四份工作,多年职场浮沉,丰富了经验,也收获了感悟,想把这些与大家分享,希望于读者为有益的参考。

不知不觉已工作十年之多,看到香港科技大学硕士写的经历,感慨颇多,写出了很多机械工程师的真实感受,大多数人都遇到这样的纠结和困惑,我也在这个行业摸索困扰着走过来,我也来写写我的职业经历。

我的职业经历简单又普通,一直在机械行业内,只是跳了三次槽。如果有时间再写写我大学同学的典型职业经历,身边同事的精彩经历,提供给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对后来的新机械工程师的思考有帮助。

步入机械工程师,是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就决定了,当时高考完,完全不知道报什么专业,看着报考指南一大堆专业名字,根本不知道具体是干什么的。后来老师和师兄说这个专业很火,好就业,我这个农村出来的,没有什么眼界,也就冲着好就业报考了这个专业。我们的周围环境,家庭出身,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的思维方式,确定了我们的选择方向,我也就开始了我的机械工程师之路。

我们是2008年毕业的,那时候金融危机还没有开始,世界经济一片大好,中国也是在加入世贸组织之后,经济火热,从招聘的火热中也可以看到迹象。我们是2007年开始找工作的,那时候有大量的工作机会可选择,像三一、中联、柳工都是成百上千地招人,学校的招聘会一个接着一个,大连重工、大连起重、大连造船厂等中船系统,还有各类钢厂、中冶子公司、各大港口,记得当初长城汽车也来招人,那时候还只是做皮卡,待遇一般,并不太受大家欢迎。在学校举办的大型招聘会之前,各个班学生基本都已经签完,后来的公司基本是无人可签,特别是一些民营企业,他们很诚恳地希望招到人,也让老师帮忙说好话,说小企业什么都可以让你做,很锻炼人,大公司分工太细,你只是个螺丝钉,很难很快成长的。

我在学校组织的大型招聘会之前就面试了好几家企业,最终去了一家国企。2008年7月份三伏天入职,当时感觉良好,公司提供单身宿舍,两人一间配空调,每天还有招待所的自助餐券,又一下子发了六身的夏秋冬的工作服,还带我们游览城市名胜古迹,还有单身补贴、高温补贴,赶上公司五十周年厂庆,发钱又发纪念品。跟老员工聊天了解到,他们当时都是发17个月工资,生意红火,订单火爆。我对未来憧憬着,和一起入职的100多号人在公司看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在公司各个部门轮流实习,项目部、经营部、安全部、质量部、焊接车间、机加工车间、冷作车间、油漆车间、装配车间、发运部、技术部等等,悠哉悠哉了半年,很放松幸福的一段时光。

2009年元旦前后我们一批人被分到分公司,一火车厢的人向着大海出发,梦想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可是春天并没有来,金融危机的影响已经开始了,不仅新订单没有了,客户也在取消已有的订单,形势急转直下,经济寒冬来了。我们刚毕业没多久,感触也不太深,还在熟悉这个荒凉又美丽的地方,到处都是工地,到处到在开山建路挖隧道,到处都在建工厂,去附近的商业中心都得转两趟公交出去。大家也陆续定岗了,有去生产的,有去采购部的,有去项目部,有去质量部,有去成本部的,有去固定资产部的更多的去了技术部,大家当时都是认为技术研发部好,有些被分到采购部的又找领导谈话,再三要求回到技术研发部,以后有机会再详细写写大家都在各个部门的发展情况。一群刚毕业的同事,早上或者下午下班后沿着公司旁边的沿海公路散散步,看看海,看看海对面的繁华市区,看看一艘艘来往的轮船,看看我们一步步变大的厂区。在看的过程中,有几位陆续一起辞职去准备考研,还有几位还在坚持,每天早上爬到公路旁边的小山上听VOA练习英语,还成立了英语兴趣小组一起学习……陆续有人辞职,我在工作上也比较努力,也想在跟公司一起成长,经常加班赶工作,也经常自学软件,学一些知识,但也是在坚持到2010年7月,收入待遇不满意,工作不满意,前景也不满意,反正各种不爽,与当初的设想差好远,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选择了跳槽。

我跳槽到了同一个城市的一家外企,当时对外企充满了向往,待遇高,制度规范,有发展空间和前景。可我后来发现,我去了一家假外企,它只是华人开的公司,除去自己的住房交通等开销,收入并没有提高,又一次失望,只能说明自己too young too naïve,没有认真思考分析,没有用一些方法和工具仔细分析,只是凭着自己搜索到的一些信息,凭着自己当时的冲动情绪就做了决定,并没有考虑太多备选项,工作还是在一种迷茫中探索。时间到了2011年5月,经过猎头的介绍推荐,再次开始了跳槽,跳到了一家千里之外的一次美资企业。当时面试时是4月初,北方好多地方还一片萧瑟,但这时南方已经到处绿意盎然,所以环境好也给我了我跳槽的勇气。而在我大包小包坐上公交去赶火车到新公司报到时,接到了第一家公司老同事的电话,他说有一家德国供应商正在招聘销售,推荐我去,他跟那边领导也很熟,感觉这个对于我来说是个好机会。我当时和现在都很感激这位同事,能惦记着我,但我当时已经准备好了一切,不想放弃沉没成本再去看这个机会。现在想想,我当时的所谓的沉没成本根本就不是什么,人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去放弃考察一个机会,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以后我介绍我一个大学同学的经历,他去做了类似产品的销售,在我们同学看来,还是比较成功的。

这次跳槽,待遇是满意的,不仅工资翻番,还有住房补贴,也能和老外一起工作,工作时间也喜出望外,每天下午四点半就下班了,几乎不加班,小城市干净优美,当时是非常满意的,希望自己能安心好好工作,深入到公司里,好好学习。当时2011年-2012年,受国家4万亿投资的影响,招聘市场还是比较活跃的,接到了不少猎头的电话。当时铁了心不想频繁跳槽,只想先稳定下来,好好了解外企的内涵,好好工作,好好学习。但是后来发现,这个时间跳槽的人,收入待遇涨幅都比较高,机会是不等人的,不如顺势而为,等你再想跳槽的时候,市场没了,就没那么容易了。随着时间推移,我对外企的研发流程和外企对机械工程师的要求也基本熟悉了,外企一般很少招聘大学应届毕业生,它们希望招聘过来的人马上可以用。外企也会去竞争对手那里挖整个团队过来研发,但是现在回过头看,总感觉外企并不是真正想用这批人,外企只是想冰封这个团队,让这个市场上少一个竞争对手,因为外企让这批人开发一些并不是国内市场最需要的产品,整了几年,产品没成功,整个团队都裁掉了。我在这家外企确实学习到了先进的东西,比如外企完备的产品开发流程,完善的制度管理,方便的信息系统集成,不特别依靠人,而是依靠系统,人走了不要紧,只要系统在,很快就可以让新人补上空缺。同时外企特别遵守劳动法,放假、加班、赔偿都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来,不会按照最低标准交五险一金,也不会发变相裁员。

但是我做为一名机械工程师,在这个完善的体系里并没有感受到多少成就感,中国人在外企里有天花板,机械工程师更有天花板,我们基本是这个食物链的最底层,是整个研发流程中最底层的那个分工,有时候又怀念国企的时候,虽然大多数是买图或者抄图纸,但是毕竟可以总体把握和参与感,而外企的机械工程师大部分时候是没有决定权和参与感的。差不多两年时间,新鲜感退去,又开始职业探索,但又不甘心,心里默默下个目标-争取在这个公司干5年,5年没有成就,就换。这就是我当时的心路历程,可5年时间转眼到了,我发现很难走出自己的舒适圈,也很难放弃自己的沉没成本,我也在业余时间尝试着做了一下斜杠青年,但不成功也就作罢。随着年龄增大,暂时重心放在了生活上。在工作上做了一个吴军说的伪工作者,看似很忙,工作了很久超过了格拉德威尔的10000小时,但是并没有在做对自己或者公司很重要的工作,也就碌碌无为,很没有成就感。当然相比大学就转行做IT的同学,我就是穷光蛋,内心自然也会失落,但我一直以来清楚自己没有换到这个IT行业的兴趣和天赋。

2019年,因为家庭原因,告别了工作了8年的公司,去了另一家离家近的外企。当时看重的就是两点,一是到家附近有班车;二是年休假多,有15天,可以适当照顾家里;所以就没有太在意薪水的增长。但2020年公司却给了我一个惊喜,在离家更近的地方设立了办公室!

进入这家新公司,我也面临了很多挑战,产品不同,工作流程不同,软件不同,系统不同,所有的这些从零开始,而且没有了刚毕业时的时间和精力。上有老下有小,生活上分散了不少精力。一个工作十年之久的人,要低下头去向小年轻请教学习,你懂的,基本的工作技能上不去,工作效率上不去,压力山大。还好我坚持了下来,走出舒适区,挑战新领域确实需要不少的勇气和坚持。

以我的经历来看,有自知之明很重要,成功很多时候和机遇、运气和选择有关,而自己的家庭环境、成长环境决定的天赋和思维方式也是很难改变的,很多时候比笨努力重要,因为他们大多数情况决定了你的天花板高度。但是我们的努力决定了我们离自己天花板的距离,我很长一段时间都认为知识和技能很重要,也花了很大的精力去学习这些东西,但我现在回过头来觉得知识和技能没有我想象得那么重要。我花了很大的精力去学习英语,去学习软件,去学习杂七杂八的知识,并不是说学习是浪费,而是学习方向和方法有问题。方向问题就是,工作之后,现在用不到的知识就不要花大量精力去学,而是去学现在要用的知识,带着工作中问题去学习,学完之后,解决了问题,要做记录,下次遇到,可以直接按照上次的记录做,省力省时间;方法问题,我举个学习英语的例子,原来苦苦自己练,效果不佳,但是报了培训班,和大家一起学习,坚持下来,进步很大。总之,工作之后,要根据工作需要来学习知识和技能,学到用到,才会熟练掌握,不然都会忘掉,比如你高中大学成绩很好的功课,你现在又能记住多少呢?

知识和技能固然重要,但是我学习了冰山模型之后,觉得更重要的是可迁移的能力,因为知识技能是根据市场供求关系来的,一旦市场变动,这种技能的市场价值就会贬值。比如你的人际交往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召唤能力,这些都是不会局限你机械工程师这个岗位的能力,换个岗位一样可以使用。还有一种萃取工作方法的能力,你通过记录总结每一种工作的工作方法和流程,萃取出来,下次再做的时候或则带新人的时候,你可以清晰知道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关键点是什么,注意点在哪里,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清单去校核,也就可以从容地做出一个计划,给领导一个明确的反馈。

当然了,最最重要的是发现自己,我们人一生都在问自己,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其实我这里想说的是,发现自己的兴趣和天赋,不断让自己成长。记得《三傻大闹宝莱坞》里有句经典台词:知道我为什么第一名吗?因为我热爱机械,工程学就是我的兴趣所在,知道你的兴趣吗?

是的,做一名机械工程师的薪水并不高,相对IT和金融行业,收入少得可怜,但这是由市场供需关系决定的,如果做得开心,内心平衡也无偿不可。我当初报志愿时,觉得“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是一个高大上的专业,特别是还有“自动化”三个字,后来才发现,基本跟自动化没什么关系。我们的知识技能和市场决定了我们机械工程师的薪水天花板,我们没必要怨天有人,认清社会游戏规则,资本是逐利的,公司的目的不是培养我们,也不是来发慈善的,我们要是能帮公司解决了挣钱的问题,自己自然也能挣到钱。社会上本没有理想工作,虐的多了也就找到理想的了。佩服那位香港科大的硕士的胆魄,成功转型,我也挺羡慕的,我还在苦苦探索自己,他已经找到了自己的平衡,找到了跟自己价值观、性格、动机匹配的工作。一般感觉一份工作不好不爽,有可能是缺乏知识技能导致的慌乱和焦虑,也可能是缺乏能力导致的挫败和低效,价值观不匹配导致的矛盾和纠结,动机不匹配导致的没热情,或者性格特质不匹配导致的心累。找到问题,自己对症下药,慢慢思考解决。

以后有机会我再介绍一下身边学机械的人职业经历,那样就会发现,有可迁移能力和认清自己的人都有很好的发展,而且薪水也是远远超过我们这些仅仅知道学习知识和技能的人。

总之,不论是机械工程师还是别的什么岗位,找到自己内心的平衡,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不断探索,不断记录更新,不断自我迭代成长。成长都是有方法的,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在不经意间追上你。这是台词,也是我的信条。

Follow excellence. Success will chase you.


各位看官,感觉此文不错,请您点个“在看”鼓励作者推出更多优秀文章



加微信:15311423147

申请加入机械工程师微信群

商务合作加微信:695622910

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本公众号往期经典文章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