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推动依法收集、传承光影记忆”中国电影资料馆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 举办国际档案日系列活动


6月8日至9日,中国电影资料馆举办了以“推动依法收集、传承光影记忆”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行业促进法》,庆祝第十个国际档案日。

 

此次国际档案日系列活动包括“探秘资料馆”开放日参观、珍贵档案影片放映及学术讲座等板块,还特别设置了中国电影大师郑君里珍贵手稿捐赠仪式、电影档案专题展以及《郑君里全集》八卷本新书发布活动,从多角度为普通观众提供了认识档案收集工作、领略电影档案管理的创新与成就、全方位感受电影档案魅力的机会。



《郑君里全集》八卷本达四百余万字,由中国电影资料馆电影史研究人员基于郑君里家属收藏、全国文博档案机构以及电影资料馆馆藏的关于郑君里先生的丰富史料,历经近五年努力编纂而成,经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该书堪称中国大陆第一部电影导演的艺术全集,也是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电影学派理论体系建设的开端之作。6月9日国际档案日当晚,《郑君里全集》八卷本发布仪式在中国电影资料馆艺术影院举行,活动现场,郑君里之子郑大里先生还代表家属向中国电影资料馆捐赠了郑君里先生的珍贵手稿,本场活动也拉开了由中国电影资料馆、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上海电影博物馆和上海文化出版社联合举办的“一个人的电影史”系列活动的序幕。



“国家设立的电影档案机构依法接收、收集、整理、保管并向社会开放电影档案”是3月1日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为电影档案工作制定的法律条款。现场活动中,中国电影资料馆馆长、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孙向辉特别向社会宣布,中国电影资料馆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利用资金补偿、服务优惠等方式,加大电影数字母版收集力度,鼓励片方送缴无密钥DCP、原始素材、文图资料等电影档案,并表示中国电影档案人将携手社会各界,切实推动依法收集、守护光影记忆,将中国电影艺术的丰硕成果传承下去。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u0512w7q0tk&width=500&height=375&auto=0






这次应邀参加“探秘资料馆”——开放日活动的观众中,一位叫果阿蛋的女生在活动之后分享了这一次活动的见闻和感受。在此以阿蛋的视角,给大家展示一下这次活动。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j1319yj10ec&width=500&height=375&auto=0



正值“国际档案日”,中国电影资料馆策划了系列相关活动,阿蛋在得知消息的第一时间便立即报名参与,因为活动的第一项,就是想过很多次但不曾想过真的会实现的“资料馆开放日”,将选取10名影迷一同去探索神秘的电影资料库。


何其幸哉,阿蛋成为了其中的一个。


注:大部分照片均为蛋在资料馆允许的前提下个人拍摄(在文本中显示清晰度不够,点开图片可以看原图,为了协调照片数量和文本长度,采取了拼图的形式,对哪张图片感兴趣,可后台获取无水印更清晰的原图),内容以资料馆工作人员介绍为主,相关数据为部门工作人员口述提供,仅供参考,将以参观的顺序及部门职能为大家详解阿蛋见识到的资料馆。分为上篇和下篇。




怀着激动的心情跨越东三环来寻找传说中的中国电影资料馆百子湾厅,阿蛋离着小西天更近些,但到这里需要两个小时的路程。



此次活动的主要工作人员“喵妮卡”和“卷毛”热情地接待了我们,特请嘉宾资料馆电影策展人沙丹老师(传说中的奇爱葛格)和北京电影学院张献民教授陪同大家一起参观电影资料库,在很多问题上给予讲解。(看!沙老师多开心!!!)

在活动开始前,幽默帅气真诚博学的葛格真诚地告诉我们:“我以前也没深入去看胶片资料库,这次机会十分难得,我对收集、修复等工作也不是很了解,所以大家不用担心,我们一起去了解,共同学习。”





·胶片新库房

中国电影资料馆百子湾厅部分是拷贝库,存放着大家平时所观看的影片正片。

这边有两个库房,1969年按照战备时期的标准(流沙、黄土和水泥等覆盖其上)建成深11米的两层地下库,还有一个新建的三层库房,2012年投入使用,目前大约20万的胶片都存放在新库房中。



低温库房:温度10度( +1),湿度35%(+5)→胶片的保存条件

如果胶片保存不好,就会出现上图中出现的各种损坏情况,甚至是化为粉末。

由于常年开冷气保存胶片,每年都有巨额的电费,双路供电系统,保证永远不会断电。



胶片的海洋让人应接不暇,这里的温度和气味异常新奇。


库房一层放的都是黑白片,二层是彩色片,1万本做了电子定位,芯片系统可以防止胶片放在了错误的位置。由于成本过高,其余的目前做了条形码,方便工作人员对胶片的整理,对影片信息的查阅。



一本胶片大约3~4斤,一部影片有多份拷贝,排位顺序是按照国家、片种、色别、年代。拷贝有300米小盘和600米的大盘。

对一本胶片来说,在库房中安然保存,不去动它,是对它最大的保护。

由于胶片的保存对温度和湿度要求严格,夏天影片出库之后,会进入到一个库房中进行48小时的缓冲,从原本的10°,提高到15°,20°……一点点适应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再送到影院。短时间内是看不出胶片的收缩状况,年数的推移才能慢慢看出变化,放映只会影响胶片的磨损程度。

目前北京这里都是成片库,素材底片较少,外国影片一般会选择提交成片。

这些胶片都是档案,资料馆不会轻易处理淘汰片子。当然会定期检查胶片,发现出现了发霉、变脆等情况,及时进行清洗修复工作。


拿在手里,沉甸甸的,铁盒更是冰意十足,斑斑划痕锈迹喻示着年代之久,不知如何辗转反侧才在这里安家,更不用说很多胶片的年纪比阿蛋大很多。




·多媒体部资料库


该库保存着珍贵的电影海报(5000卷)、中外文书刊(以万为计)等纸质档案,还负责电影海报的数字化扫描。


大家得以一见民国时期的电影海报,一抽屉放3~5张左右,大小不一,以中性无酸纸相间隔,上部以两块樟木条平铺压制,整洁、认真而讲究。此种专门抽屉的保存是从5年前开始的,原本只是一卷卷的纸筒存放,对海报的利用过程中会产生裂纹等损伤。


海报纸张较厚,保存完好,部分边角有磨损状况。

老师介绍说,今年专门从总资金中抽取部分成立了修复项目,将需要修复的海报送至国家图书馆古籍馆进行相应的专业修复,与故宫文物修复的等级差不多。至于海报画面,大家自行想象,阿蛋需要保密。大家平时看到的小型珍贵海报展览,都是数字化扫描后的喷绘件。




老师语重心长地讲,就资料馆中很多工作人员都没能进来看过这些珍贵的档案,作为全国唯一的电影资料库,我们有义务和责任对这些档案进行最大程度的保护,特别是最近新推出的《电影产业促进法》中也有规定,提供专业的设备对电影档案进行保管和保护。


(注:《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第二十三条        国家设立的电影艺术档案机构依法收集、收藏、保管并向社会开放电影艺术档案。摄制电影的企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相关规定,做好电影艺术档案保管工作,并向国家设立的电影艺术档案机构移交电影艺术档案。)


并不是所有的电影海报都有,也并非最新的都有,没有筛选标准,只是尽最大范围的收集。现在的管理条例要求,拍摄影片必须将海报送至资料馆存档,才能发放电影通过令。资料馆对收集工作非常重视,提供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目前还未能达到所有的影片都有海报档案保存。影片不论是否公映,一般都会有胶片保留,但海报是用于公映时的宣传,所以并非所有都有。很多珍贵海报单张价值百万元。


电影是一个综合学科,涉及领域宽泛,需要各方面的知识,所以会收集各个专业领域与电影有着或多或少联系的图书,资料馆设有专家推荐机构,对每年需要购买的书目进行评定。




·数字带库

目前馆藏大约7000部数字带(小编注:北京库藏7000余部,馆藏实际总计9000余部),且保存成本比胶片高(由于介质不断升级变化,要利用影片就需要不断转码,比如,DVD→蓝光→超级蓝光,每转换一次就需要巨额花费,虽然数字版好保存,但保存成本太高,胶片才是最稳定的,放100年,全世界都能放,但转成DCP再打包需要很多人工和时间,国家给予了很大的支持),目前最大的问题在于读取数字带的机器已经不再生产了,这种介质没有胶片稳定,很容易被淘汰掉,当不再有读取设备,这个数字带就是废带。



资料馆的收集思路是电影档案应该越全越好,当然这里也会存放了很多评价较低的影片,可作为影像资料,对档案工作者来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值得进行保护。当然对于极少数国宝级别影片,会单独放在零下18°的彩色负片保温室中。


犹记得小时候在大姨家还有专门的录像带播放器,一堆录像带,现早已荒废,不知去向何处,令人惋惜。




·地下仓库


接下来继续参观了深11米的地库,上图中这些色彩斑斓异常迷人的铁箱子都是在运输中装胶片盒的容器,阿蛋很想搬一个走╮(╯▽╰)╭真真是重量级的低调奢华有内涵。

和其它胶片仓库的样式基本相同,存放着从1910年到现在的纪录片,更加珍贵,以往的新闻纪录片也是要提交资料馆,后来老师也不清楚是什么原因,再没有继续收集下去,由于地库中的冷气更加强劲,不穿军大衣在里面站不了几分钟,阿蛋没有驻足久留。




·检片室


如果影片出现了断裂、油污、发霉,都需要在检片室进行一些简单的处理。

阿蛋有幸亲手体验了一下检片工作,检查片头片尾,中间部分是否有齿孔破损(片孔修补工作难度很大),断裂(接片机两种接法:胶带和胶水拼接,粘贴牢固,将片孔对准,可能会少几格,但修补后放映是看不出来的,原则是能减少的就减少,中间断裂后,裁剪到分割线再重叠在一起,相当于剪短一个画格,如果剪多了,放映会出现画面跳一下的情况,),褪色,油霉等情况。



带上白手套,右手扶着右侧的胶片,左手从胶片的上侧用手指轻轻握住,轻踩桌下的踏板,右侧的胶片驱动会带动左侧,胶片在手中快速擦过,主要是检查上下两个片孔有没有什么不一样,质量问题都能摸得出。

虽然这是最简单的活儿之一,然而一上台,这个节奏很不好把控,转的极快,还要扶稳,瞬间觉得自己的手都不够用,生怕弄坏……骤停会让胶片像磁带卡住后一样的脱节等等,当时阿蛋的反应就是,活脱脱的“缝纫机”~



每部片子的盒子内都有一本鉴定书(见上图),这是影片的身份证,记录着影片的基本信息,定期检查。


目前资料馆业务越来越多,筹备全国艺术院线联盟的建立(小编注: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已经于去年10月由资料馆牵头成立),很多老电影在周转利用之前需要进行检片、修复、打包等流程,工作量巨大。






·胶片放映室


平时在百子湾看电影就是两台胶片放映机,现在的情况是机器坏了,基本上就修不了了,如松花江等生产厂商都已经停产没有了,很多配件都是二手淘的。

老师演示的上片步骤:



阿蛋有幸在老师的指导下,体验了一下上片流程,在机器中心有一个提示图,见下图,可还是需要多番练习,仔细认真,把片孔对准压实,才能保证放映顺利,虽然这是最简单的活儿之二。红色的亮灯部分是在读取胶片的声道,声道在胶片的一侧,上片时需要将其朝向外侧,不然读取错误,在银幕上呈现出两道白杠。



亲临放映工作室的体验让阿蛋想起了《天堂电影院》中的多多,年轻帅气的他在苦苦追求爱人良久终获芳心,二人在放映室内热情拥吻的场景,忘我的美。




·百子湾放映厅


来了一趟百子湾,肯定要看看这个放映厅的样子。

老师献宝似的打开影厅的门,极为满足的介绍,“来来来,快坐下试试,这边的椅子可舒服了,再翘个二郎腿~”

阿蛋毫不客气,立即照做。这个厅看起来很新,大小介于小西天1号厅和2号厅之间。


老师:“非常欢迎大家以后来看电影,离得有点远,平日看的人不多,但大家一定都要来啊!”

其实资料馆的影迷观众一直很多,但可爱的工作人员们态度极为亲切,耐心,恨不得一股脑都教成徒弟。

并非所有资料都保密,藏起来,不给大家看,而是一直在准备,想以更好的面貌展现给影迷朋友们,他们正在努力着。




档案保存工作尤为重要,没有这一项工作也就无从谈起目前我们看到的这么多珍贵影响资料,可又是谁在做着这些工作?


每天都要对胶片进行检查,长时间的低温环境工作,导致很多工作人员得了职业病,关节炎和腱鞘炎,胶片的酸性气味也有刺激作用,鼻炎、头发会逐渐变白。


聊过之后才发现,看似光鲜亮丽的工作,背后的付出不是随意能想象到的。我们要更加关注这些默默付出的幕后工作者们。通过深入了解对他们的工作有了更加感性的认识,非常感谢。


今天的主角无疑是那一本本珍贵的胶片档案,它的魅力三言两语岂能说得清。

只有亲临此地,迎接和感受那种神奇和震撼。


以上是在百子湾参观资料库的见闻~




-END-

栏目编辑 | 再说     责任编辑 | 汪忆岚

扫码关注“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官方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联盟影讯、活动预告、购票渠道等相关信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