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有压力才有动力

2017-05-17 广阳发布

没有压力,哪有干事的动力?规矩更严一点儿,领导干部不舒服一点儿、不自在一点儿、压力大一点儿,人民群众舒适度就会好一点儿、满意度就会高一点儿,对党的信任就多一点儿。

文|梁新 

深圳市委书记马兴瑞说:“很多人说深圳是一个改革开放的城市,我们的节奏快,我们压力很大。我到深圳来,看到没什么压力。我认为深圳的官员太舒服了……当然最近我们的官员压力大了,舒服的日子已经过去了。也许我说得不对,但是我看到的是压力小,不是压力大”。

我们的官员到底是“压力小”好,还是“压力大”好?是“舒服”好,还是“不舒服”好?这甚至是衡量一位官员是不是做事,是不是想做事,是不是能做成事的一项标准。前些年大家认为,当官是铁饭碗,“一张报一杯茶”,没有压力,确实太舒服了;而“八项规定”出台之后,“从严”大环境中,就有人开始嚷嚷,官不好当了,公务人员受管束太多了,不舒服了。

铁人王进喜有一句名言:“人无压力轻飘飘,井无压力不出油。”人如果没有压力,或者压力太小,太舒服,就很容易懈怠,就很容易懒政,就很容易不思进取。懈怠,是人的通病。当年毛泽东与黄炎培有个著名的延安对话,留给我们太多的思考。

黄炎培说:“我生六十余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律的支配力。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既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就渐渐放下了。有的因为历时长久,自然地惰性发作,由少数演为多数,到风气养成,虽有大力,无法扭转,并且无法补救。……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律。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的了。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周期律的支配。”

毛泽东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人民监督政府,就是压力。政府有了人民监督这个压力,各部门才不敢松懈,官员才不敢懒政,才不敢“太舒服”,才不敢为官不为,才不敢为官乱为。只有让官员感觉到压力,才会有“不敢懈怠”的动力,才会集中精神把工作做好,才不会把精神渐渐放下。

让压力变成动力,保持干好工作的激情、热情,精神才会永不懈怠。“舒服”,使人懈怠;“压力小”,使人懒政;甚至可以这样说:“舒服”和“压力小”,不但使人滋生享乐和舒适思想,也会使人滋生腐败作风。长时间“舒服”和“压力小”,不但使人精神涣散、不思进取、不求工作过硬,更容易使人“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在其位”不“谋其政”,更容易使人动摇理想信仰,滋生腐败。

与过去比,现在的官员确实感觉到了“压力”且“压力不小”,于是,有人私下说:现在是“当干部最不舒服的时期”。有这种想法,是入党动机不纯,当官动机不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常思常想‘入党为什么,当官干什么,身后留什么’,视事业如泰山,把岗位看做是为党的事业奉献的机会,当作为人民服务的机会,倍加珍惜在位时,尽职尽责,有所建树,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没有压力,哪有干事的动力?规矩更严一点儿,领导干部不舒服一点儿、不自在一点儿、压力大一点儿,人民群众舒适度就会好一点儿、满意度就会高一点儿,对党的信任就多一点儿。这是我们党的宗旨,也是每个党员的信仰。用干部不舒服换来群众舒服,有何不好?用政府不敢懈怠,党员不敢懈怠,换来党的事业生机勃勃,换来群众的“获得感”多一点儿,换来党和人民的关系更密切一点儿,有何不好?

官员适度有“压力”、适度“不舒服”,才能保证不敢懈怠。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甚至将成为今后为官的一种新常态。只有用适应不适应“压力大”“不舒服”,才能检验出你是不是思想入党,是不是“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是不是理想和信仰坚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