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你可曾想象,没有水的日子怎么过?你可曾思量,36年做一件事情,你会做什么?水,是草王坝人的穷根,是草王坝人生生世世的想、年年岁岁的盼、日日夜夜的求。村里有一位老人,黄大发,今年82岁,他和大山较劲,用36年的时间只干了一件事:修水渠。(人民日报 4月19日) 

一个人的品质,不光要看他那些看得见的表现,更要看他背后的隐忍;一支队伍的精神,不光要看那些冲锋陷阵的“弄潮者”,更要看那些深埋在人民之中的奉献者。老支书黄大发就是这样一个角色,他把自己深埋在黔北的大山,守着那一村子为水奋斗数辈的村民,这一守就是一辈子!相信很多人都会将黄老比作当代”愚公“,但我更愿意将他看作一个共产党员的“斗士”。

党员本色不落一尘,他是守护党员使命的斗士。党员的本色是什么?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甘愿奉献和牺牲。履行党员义务,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是我们每个人在党旗下的宣誓。对于黄大发来说,这些铮铮誓言让他身体力行了一辈子,“党员”更是他一辈子最看重的身份,直到今天,他背的最熟的是党章,常挂在嘴边的是“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黄老是真正有信仰的人,将党徽带在心里,把党的事业融入生命。他没有写满简历的“政绩”,也没有挂满墙的锦旗。党的信仰是他不断奋斗的动力,他不折不扣践行党的宗旨,造福于民,无私奉献,无怨无悔,将毕生精力投在这条“大发渠”上。

迎难而上从不言退,他是敢于与贫困叫板的斗士。有人说,黄大发是与大山较劲的人,我却认为,他是与自己较劲的人,他凭着共产党员的韧劲儿,凭着“誓叫日月换新天”的雄心壮志,愣是用一双手与那看不见底的贫穷抗争到底。他修渠引水、通电修路、改建学校……尝试脱贫致富的每种可能。水是草王坝最重要的命题,他围着这个命题转悠了一辈子、琢磨了一辈子、尝试了一辈子。他心里知道,水渠是被贫困折磨已久的人们的全部希望,不管有多难,他丝毫不能放弃。凭着一根筋、一股倔劲,硬是在半山腰砸出了一条引水渠。依山而下的水就像从天上一直流到草王坝村民的饭碗里。他对人说,这一生就是见一样、干一样,“村里缺什么我就干什么,缺水我就修渠,缺路我就修路,缺电我就拉电,看到学校环境不好我就把学校搬过来。”

种战斗叫忍受,有一种胜利来自于煎熬。当黄老在水渠完工的庆功会上哽咽的说不出话时,他的心中隐藏着多少忍受和煎熬。我们可以想象,那泛黄、破旧的水利工程笔记本上记录着多少一个老党员为人民服务而奋斗的彷徨和激情。36年,这个“说一不二”的共产党党员做了一场对党和人民最深情、最诚挚的告白。那蜿蜒在半山腰的水渠就像黄老的一生一样,并不平顺,但再多的阻力,没有让他改变带领村民脱贫的决心。有人断言,草王坝的人就是这个命,别再想吃上白米饭。可黄大发偏不信这个邪,他认为共产党人不去干这事,就没有脸面面对村民。在困苦面前,他没有选择忍受和煎熬,因为他相信没有共产党克服不了的困难;在失败面前,他选择了忍受和煎熬,因为他知道不能辱党员的使命。

大发渠就像一条巨龙盘在灵宝山上,守护着草王坝;它像一个永远也读不完的故事,在每个转折处凝聚着黄老的沉思;它又像一幅长长的画廊,让许许多多的党员为之着迷。

制作团队

主编:马卿轩

责编:苏 磊 蔡文慧

校对:贺瑞瑞

编委:张宝安

编审:王兵伟

总编:王兰香

立足河北,放眼全国
网评时事,理性表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