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来做个细节控,聊聊不让我穿我偏爱穿的明代「公服」

2017-10-18 春梅狐狸 传统服饰

明代官员的 公服 基本上算个稀罕物,因为即便在当时,穿着的场合也不多,官员们比较常见的就是我们熟悉的乌纱帽+圆领补服的组合。但是其实官员们私下估计还是很喜欢「公服」的V587,所以「公服」的混搭反而比较常见。

细节控之

「常服」「公服」大不相同!

想写这个是因为看到某网红画师把魔爪伸到明代以后,画了一张公服图,他是根据一张明代常服画像直接描红的。


某网红画师的所谓草图与容像的叠图

我们就不讨论画师抄袭的问题,只说一下,根据常服容像描成公服可行么?或者,换言之,根据X画Y需要修炼多少东西才能不露馅?


第一层不同(看不出就不用混了!)


公服和常服都是圆领袍,外观上的最大不同便是常服袍常见是会有一个补子的用来表示品级,而公服外观看基本是素雅无明显装饰的。


公服,图自《松江邦彦画册》

常服,图自《松江邦彦画册》

明 佚名 杨我行像轴,绢本设色,规格不详,现藏于加拿大安大略皇家博物馆(Royal Ontario Museum)。 

此为网红画师描红的原图,由微博@安得居士 上传分享

此外就是看搭配的帽子,它们其实都是从幞头系统而来的(之前科普过这个发展,见:《幞头:成本最低的穿越道具,请接好这块大黑布! 》)。但是常服是耳朵圆圆的乌纱帽,公服是长长的脚。帽体也是一个圆弧的,一个有棱角。


左:公服的方幞头;右:常服的乌纱帽。图自南京博物院馆藏明人肖像画。

明 佚名 杨我行像轴,绢本设色,规格不详,现藏于加拿大安大略皇家博物馆(Royal Ontario Museum)。 

此为网红画师描红的原图,由微博@安得居士 上传分享

第二层不同(测验你看过的资料记住了没)


第一层不同说的就是即便是不入门的初学者你给他看过一遍都会记住的不同之处,第二层就是一般学习者看过很多资料以后在脑海里形成的印象是不是够用了。


以网红画师描红的那幅来说吧,它的公服方幞头就有明显比例错误。


叠图对比明显可见网红画师是根据原图乌纱帽画方幞头比例的。

然而实际上,方幞头的帽山(就是后面高起的部分)一般都明显比乌纱帽低矮、宽阔,这也是它搭配展开的翅脚踩显得持重霸气的原因。


陆昶画像(此图细节看可能是清人追绘)

方幞头的传世实物

而乌纱帽则不同,明代的乌纱帽不仅原来就比方幞头要高,而且整个明代乌纱帽是越来越高、越来越高。


范钦像。他就是宁波天一阁的第一代主人

图自南京博物院馆藏明人肖像画。

这个风气其实也有影响到方幞头,但是方幞头高耸了以后翅脚也越来越像乌纱帽那么短小了。


又高大又短小的方幞头

细节控之

文献记载与实际总有出入!

一般来说,官服这样的服饰都会在记在典籍里,作为一个政权规章制度的一部分。明代的大家可以在《明史》《明会典》等里面了解到一个大概。然而实际情况却永远和规章制度是有出入了,这里还得不算明代是一个多么热爱僭越的朝代。


第三层不同:现实比理想更丰满


文献里往往只有几个字,而实际应用则涉及到许多细节,这就注定了文献的信息量太小了。(名和物的问题详见:《历史的“名”与“物”:你的名字,是最短的谜题》)


比如我们最常见是搭配常服的革带,没办法常服容像真的是存世量巨大。明代革带用材质区分等级,玉质的是最高等级,但是实际应用情况的话僭越严重。


定陵出土的革带(复原)

明 佚名 杨我行像轴,绢本设色,规格不详,现藏于加拿大安大略皇家博物馆(Royal Ontario Museum)。 

此为网红画师描红的原图,由微博@安得居士 上传分享

这种革带的特点是左右各有一个挞尾,正视的画正中间有三块方形装饰叫“三台”,三台两侧是圆桃,尖头方向是朝向两边的。(对此有兴趣的可以去搜撷芳主人的《明代革带制作研究》一文)。


但是公服搭配的却不是这种双挞尾革带,而是一种更为古老但在明代也更罕见的单挞尾革带,这是公服承袭宋制的遗存。


宋仁宗坐像

明代公服容像,注意革带

上面已经放过的公服画像,注意身后的挞尾

这种单挞尾革带的视觉特点是它有两圈,相比双挞尾革带的装饰性(基本就是一个大圈摆架子用)它早期是有实际用处的(就是勒住你的小蛮腰)。由于号主画画渣,就口头描述一下:可以看成一条很长的皮带,先勒紧了一圈,然后多出来的继续绕,最后扎到腰里露出挞尾。


第四层不同:现实比规定更灵活


前面说了,因为用到公服的场合很少,而方幞头比常服乌纱帽要看起来方正庄重,所以明代将常服袍和公服幞头混搭的容像非常常见。


常服袍搭配公服的方幞头,图自《松江邦彦画册》

而在后世戏曲里,方幞头被搭配蟒袍一类服饰,这在明代容像里也可以搭配方幞头搭配赐服。相比公服原本很素的服饰相比,这些服饰纹样华丽,混搭一个方幞头的效果就比较出众了。


升平署戏曲扮相谱

京剧曹操

王鏊像,图自南京博物院馆藏明人肖像画(此图可能是清人绘制或改动)

明光禄大夫柱国太子太保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益都搢伯邢公之像。明代正常情况是搭配乌纱帽

一个讨论:

如何做一个合格的考据画师

以上还都是最表面最简单的一些细节问题,其实我个人觉得满足上面也只能算作一个细节控入门而已。


当考据画师其实是很难的,并不是我给你多少资料你照着画就可以实现。更别说那位网红画师那样为了出名乱画、传播错误,甚至是抠图、描红这样估计直接会被画画圈直接拉黑除名的行为。


考据画师要面对的是更具体的形象,以及在符合文献、符合现实、符合艺术表现手法等等之间的权衡,并不是每一个部分的内容找到对应的模仿对象就可以了。


PS:

这么对比一下,是不是常服和公服都好理解多了,啦啦啦~

当然不同之处还有很多,有些是在文献里,在实际中并不明显,但是想要多学习古代服饰还是要去了解。有些是在实际生活里发生的,就需要收集很多边角料,一点点拼凑。

本文为 春梅狐狸 原创,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相关书籍等,请勿抄袭、洗稿。

转载授权及合作请在微信公众号后台输入「转载」或「合作」,或在新浪微博私信@春梅狐狸。

业余写文,无暇校对,若有错字,可能是用来防抄袭的。

春梅狐狸

脸着地的藏狐,故纸堆里的服饰爱好者

[ 百度百科TA说特邀科普作者 ]

原创不易,请多打赏(长按二维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