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识别“中山装”和“日本学生装”?(和谐版)

2017-12-10 春梅狐狸 传统服饰

文 | 春梅狐狸


我有时候会惊异于世人的健忘,“学生装”并非多久远之前的事,甚至曾经全国流行,结果我们现在看到却都喊作了“中山装”。而“中山装”似乎是多么普遍的东西,可是我们就是看不对、穿不对、做不对……为啥呢?

本文只说一件事——“中山装”和“学生装”还有其他类似的“XX装”要怎么区分?

“学生装”发展史

从日本走到民国又到本朝

在日本被称为“诘襟”、“学兰”的制服,自1879年被“学习院”指定为男生校服以后,就成为知识分子、上流社会的某种象征。这种服装就是“青年装”的雏形,其实一直到最后变化也不大。

清代晚期以来我国就与日本往来密切,清代晚期到民国前期,科学类的留学生大多去了欧美,而那些军政类的则去了日本。尽管近代史里中日摩擦写出来都是深仇血恨,然而中日蜜月期也一直都在。这是“青年装”一直被保留下来的背景。


然而,特别要指出的是,这种“学生装”从来没有成为过民国男学生的统一制服!“制服”这样的概念本身就是舶来的,且晚期,从老照片看,民国男学生穿着与当时他们的同龄同阶层的人无异。

▲1922年,燕京大学毕业式

可以这么说,在中国“学生装”的流行程度,本朝远高于民国。我们看到的如鲁迅、孙中山等人穿着“诘襟”的形象都来自于他们与日本的交往背景,后来便更换成与中国时代相符的服装了。


本朝建立后,民国流行的长衫、洋装这样的款式或被视作旧时代痕迹、或被视作资本主义痕迹不再提倡,于是“中山装”、“青年装”、“学生装”等才真正兴盛起来。

▲1957年出版的服装剪裁书出现的“中山装”(左)、“青年装”(中)、“学生装”(右)

上图▲可以看出这三者的区别,以中间那个“青年装”为坐标,左边两个领式相近,右边两个袋式相仿。(下文里我们也主要讨论这三者的区别)

▲左起分别为1970年、1993年、2006年出版的书中出现的“学生装”

不过后来,再提到“学生装”的时候,“立领”与三袋布局未变,样式却由原来的一字形挖袋变成了无盖贴袋。(之前的样子更接近日本“诘襟”)……大约可以视作A式与B式


后来,“青年装”、“中山装”、“军便装”合称为“老三装”▼。

这种男装格局,一直维持到上个世纪80年代,才被打开国门看到外面世界的国人更换,而后的时代是西装、喇叭裤、蝙蝠衫的年代,相信也是许多人父母年轻时候最为追逐时髦的年纪。

▲全中国媒体都用“中山装”来形容莫言的着装

不过好像就是从那时开始,大家就忘记了“青年装”和“军便装”、“学生装”之类,而是把类似这样的服装统统视作了“中山装”。


被遗忘的宠儿

“学生装”和“中山装”的区别

如今的“学生装”经过设计变形后以“中华立领”的形式被大多数路人熟悉。“中华立领”作为一个颇为成功又蛮值得嘲笑的服装营销案,既不“中华”,“立领”也不够男装。


名字虽被遗忘,而款式却受热捧,尴尬的事也莫过如此了吧。

▲左图为日本购物网站“诘襟”热卖款,右图为淘宝网“中华立领”的热卖款

“青年装”之所以容易和“中山装”混淆,是因为“老三装”从缝制角度来说,大同小异。当然从视觉上找不同,还是有很多明显不同可以找的——


1
领子


这点区别最为明显,而且对于一些只有脸部特写的图像也可以用于识别两者:中山装”为直翻领,扣好后呈现八字形,并且可以看到第一粒纽扣,领角不可以碰到扣子为准。

▲“中山装”领子打开与翻折状态——不是立领!

▲“诘襟”的领式

“中山装领”是特别的,更有区别衬衫领、西装领等。“军便装”和“青年装”本身就更像是“中山装”的简化版,所以采用的领式与中山装相同。不过,“青年装”也有衬衫领式样的。


2
口袋


首先数量上区别明显:“中山装”和“军便装”是4个,“青年装”和“学生装”都是3个


“中山装”的4个口袋都是有盖的贴袋(外表可见口袋的全部轮廓),上排小,袋盖像“{”有弧形小尖,口袋整体是圆弧形的;下排大,是方袋(俗称“老虎袋”)▼。

而“军便装”与“中山装”相类似,不过将贴袋改成了挖袋,但保留了袋盖。


“青年装”及早期的“学生装”(日本的“诘襟”)则是3个挖袋(外面只能看到口袋的上沿,看不到口袋轮廓。)上排只有1个袋,无袋盖,下排2个,有袋盖▼。

▲上图为日本在售“诘襟”,下图为中国在售“中华立领”

后期的“学生装”则是把挖袋改圆弧形的贴袋,且无袋盖。


模糊与错误

多少款式被混淆在一个坑里


然而,在实际生活中,中山装的领子可能会被解开扣子,看起来像普通衬衫领或翻驳领,也有可能被折叠得很挺直,看起来像是立领。

▲1981届复旦大学毕业照

首先被混淆的是“青年装”与“学生装”。前文介绍了,“学生装”为3袋立领,前期为挖袋,后来出现贴袋式;“青年装”为3袋中山装领,为挖袋。由于这些款式(包括“中山装”和“军便装”)本身就是同源变形,很多地方介绍里都认为这些是“中山装”都变形,然而“学生装”出现得其实比“中山装”早多了。


主要混淆的是,“青年装”也可以是立领。立领的“青年装”其实就是就和“学生装”基本一致了(这算殊途同归么?)


下图中,“青年装”分别为立领、中山装领、衬衫领三个样式▼,中间图才是我们前文讨论的“青年装”的“标准”模样。门襟也有暗门襟(最右图),口袋出现了贴袋(最左图)。

▲1981年上海不同出版社的剪裁书中关于“青年装”的形象

▲与上图同书出现的“学生装”形象(左中右顺序与上图一致)

其实除了“中山装”、“军便装”这样有强烈属性的款式,其他几种会出现各种交叉变化,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你不能指望服饰名词定义恒定不变,它们不是物理公式。


即便是“中山装”,现在我们也会发现有些许多细微的变化。以前的“中山装”是方正的,现在是修身收腰的。那些所谓中华立领,更是各种“小蛮腰”啊!


千错万错不可错

“中山装”基本元素不可动摇

但是说到“中山装”,由于它与其他几种区别相对大(“军便装”虽然与它相近,但是现在几乎没人会穿时代感这么强烈的服装了),尤其是“中山装”的口袋,极具“中山装”风格。加上我国领导人一直把“中山装”当作正式场合的礼服,所以更加不可混淆。

▲刘德华屡次穿错误的“中山装”亮相

最容易犯的关于“中山装”的错误,一个是领子不能是立领,另一个是口袋。领子我们已经说了很多了,口袋的数量好模仿(不就是4个嘛),但是小袋的袋盖必然有尖形突出,大袋必然是大方袋。

▲左错,右官方

其实哪怕是做了类似中山装的领子,也会出现像上图左边的那种情况,因为中山装领子必须是关闭式八字形领口。也可以说,正是因为这个领子扣好后的形态是直立的,才常常被人误认为立领。


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之类的东西,但是“中山装”一直是本朝领导人在一些事关国格场合的着装。不过,这件事不能反过来论证,并不是国家领导人穿了类似的服装就肯定是“中山装”。近期XI访英的宴会的那套肯定不是,下面这种,当然也不是。

本文为 春梅狐狸 原创,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相关书籍等,请勿抄袭、洗稿。

转载授权及合作请在微信公众号后台输入「转载」或「合作」,或在新浪微博私信@春梅狐狸。

业余写文,无暇校对,若有错字,可能是用来防抄袭的。

春梅狐狸

脸着地的藏狐,故纸堆里的服饰爱好者

[ 百度百科TA说特邀科普作者 ]

原创不易,请多打赏(长按二维码)

随便点下广告也是支持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