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恩海: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态度
“大学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地方,是青年人学习知识、增长才干、放飞梦想的地方。我们的教育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正是无数教师的辛勤培育,播种下青年人求学成才的种子;正是无数教师的默默耕耘,放飞了青年人奋勇前进的梦想。近期,我们专访了荣获2017年度教学名师、优秀主讲教师称号的一批优秀教师们,听听他们的教书育人故事。本期,让我们走进法律学院王恩海教授。
在荣获“优秀主讲教师”称号后,王恩海说:“很感谢学校对我教学工作的认可,这是荣誉,更是责任。但其实,通过观摩其他同事的课程,认识到了自己的差距,还需要进一步努力学习,提升授课水平。”
学者:理论与实践结合、教书与育人结合
王恩海对课堂教学印象最深的事,是在通过他对专业知识的讲解,学生能够慢慢尝试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某个问题。这似乎是个平常的教学行为,但王恩海却极为重视。“我在教学中积累起来的经验就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并坚持贯穿教学的始终。”为此,在授课过程中,他运用大量案例和社会热点问题来讲解枯燥的理论知识。同时,他在讲解案例时注重从专业视角以外的角度评价案件中当事人的行为,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王恩海认为,教学不是老师对知识的单纯讲授,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态度。现在许多学生以高分通过考试为学习目标,但王恩海却不认同:学习不能太功利,抱着以高分通过期末考试和司法考试的学习目标并不可取。法学是一门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应当尝试运用所学法学知识来分析社会热点问题,尝试各个部门法之间的融会贯通。在学习时,不能太关注技术性内容,更重要的是理解法律的基本原则,知悉法治的核心所在。
“大学是引导学生认知世界、认识社会的场所,大学最重要的功能在于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学习时不要只关注结论是否能够为他人所接受,要关注论证过程是否严密、逻辑是否严谨。”
在王恩海主要研究的刑事领域,他用最精炼的语言讲述了刑法教学和研究最能够起到的社会作用:“刑法是保障被告人权益的法律,刑法最大的功能是限制刑罚权,而非惩罚犯罪。任何一个刑事司法判决或提升社会公众对法治的信任,或削弱社会公众已经建立的对法治的信仰,为刑者不可不慎。”
王恩海曾挂职任黄浦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并长期从事刑事辩护律师工作。同时作为学术研究的学者、教书育人的老师和法律实务的司法实践者,一个人如何平衡三重身份?侧重点在哪里,又如何把握平衡?王恩海的回答很简洁:“这三者并不矛盾。”他认为,高校教师最重要的职责是教学,科研和实践活动都是提升教学水平和能力的途径,回馈教学,服务社会。
实践者:让模拟法庭助力传统教学
王恩海是学校模拟法庭竞赛队的指导老师之一。问及带队时印象最深的事是什么,他说:“所有参赛队员都能认真查找资料、展开热烈讨论,彼此团结协作,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而奋斗。”
模拟法庭虽与真实庭审仍有差别,但已经是现阶段最能接近真实庭审的教学活动。王恩海说,参与其中有助于学生打通刑法、刑事诉讼法等相关学科分界,有助于养成良好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概括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准备一个案件,可以熟悉与该案件相关的知识,如相关法医学知识、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程序等,可以学会如何融会贯通相关学科知识为自己的立场服务。模拟法庭可以检验传统教学活动的所学知识,反过来又可以促进参与深化之前所学的知识。
与传统教学活动相比,模拟法庭也很好地弥补了老师与同学之间交流不多、老师难以明晰各个学生不同需求的缺陷。王恩海说,与课堂教学相比,参与模拟法庭的学生数量不多,因此老师可以与每个学生展开详细交流。“这不但有助于我调整教学方式和内容,也能让学生更深、更快地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缺陷,让自身各项能力得到提升。”
王恩海表示,模拟法庭中的所需技能可以通过参加辩论赛来获得,但辩论并非只存在于辩论赛和模拟法庭,它存在于日常生活中,比如购买商品时的讨价还价本身就是一个辩论过程,向身边同学用10分钟的时间复述45分钟内老师讲授的课堂内容,本身就是对理解、思维、概括和表达能力的锻炼。
“只要你对庭审活动感兴趣,没必要顾虑是否有过辩论赛经历,都可以来体验一下这种全新的学习活动和形式,相信会对你很有帮助。”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迎评促建创一流!
更多阅读:
采写 | 李一凡 张芮
责任编辑 | 叶子芩
| 有趣有温度 有料有态度 |
投稿请至ecuplweixin@163.com
常年招新 @华政通讯社·融媒体中心
更多资讯 @华政报/官网/微博/头条号/澎湃问政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