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仅2人!他是中国商法年度人物!
点赞!
钱玉林教授荣获
2018年度“中国商法年度人物”!
该奖项每年仅在理论研究界与实务部门中选出两位对商法学学术研究、商事法治实务作出杰出贡献或产生较大影响的人士。对于钱玉林来说,获评此奖的意义不言而喻。
钱玉林,经济法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法学博士,华东政法大学博士后。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刊物发表70多篇学术论文,在法律出版社出版专著两部。曾荣获司法部第二届全国法学教材和科研成果优秀奖,中国法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等。
商法研究既“大”又“小”
谈及获奖,钱玉林谦虚地说,自己有幸获此殊荣,是商法学界对自己研究成果的一种认可。此外,他也将这份个人荣誉视为华政商法学研究的共同荣誉。“我很感谢华政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平台、资源条件和各方面帮助,这份荣誉与华政难以分割。”
“欲戴其冠,必承其重”。“年度人物”对于钱玉林来说,也意味着沉甸甸的压力。商,乃经济之本。我国商法学学科的建立得益于改革开放,1992年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之后,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商法才诞生。在钱玉林眼中,商法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学科,研究商法的意义在于发挥法律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保障作用。
“如何发挥出这个年轻学科更大的研究意义,这是摆在我面前的新困难。”钱玉林说,如何在今后推动整个学科的发展,如何积极参与研究国家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如何破解国家发展过程中的难题,如何更多地提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智库成果……这些始终是萦绕在他心头的难点,更是他一直面对的压力。
压力虽大,但学术研究依然能让钱玉林收获满足感。他对商法研究的意义有着自己的理解:“从宏观角度来讲,学术研究的价值就是参与构建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法学学科是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一个分支,哲学社会科学的三大体系是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法学研究的价值就在于有没有构建好这三大体系。”
为了便于理解,钱玉林举了一个例子:“在商法领域,我们倡导‘一带一路’,因为‘一带一路’中最有共通性的法律就是商法,‘一带一路’倡议可以让中国商事法律的理念走出去、让中国商事法的规则走出去,而这个‘走出去’又需要学术研究来支撑。因此,我们面临的一个十分迫切的任务,就是构建好商法学的学术话语体系和商法学的学科体系。”
他进一步阐释道:“而从微观角度来讲,研究商法是在为立法、司法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提供具有一定指导意义的、参考价值的成果。正所谓‘经世致用’,学术研究绝不能脱离社会实践的需求,商法学术研究也一定要与商事立法、商事活动和商事审判实践相结合。”
在研究商法的道路上,他的步伐从未停歇。近日,全国人大开始启动公司法和证券法的联动修订,对于中国公司法的改革,他亦有着自己的思考。在公司法改革之际,围绕如何提高投资吸引力,改善中国营商环境,提高国际市场中中国企业的竞争力等,他也开始了新一轮的商法研究。
如何做一名好的研究者?
作为学者,钱玉林在研究中遇到过大大小小的问题。“好的选题和学术创新可以算是两大难点。”
如何把握好选题?研究选题是否符合国家战略需求?是否面向国家发展难题的破解?这一系列问题都是钱玉林在思考选题时必须要理清的。他说:“发现问题有时比解决问题更难。发现兼具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选题很难,需要大量地观察社会、阅读文献、反复思考,才能找到真正有价值的选题。”
而对于如何判断一个选题是否面向破解发展实践中的难题,钱玉林也给出了自己的意见:一是看有无建构可能对立法、司法具有指导意义的学术或理论;二是看有无抓住商事审判实践中的重大理论问题。
面对学术创新,钱玉林更是身体力行。近年来,他参加了大大小小很多研讨会,不仅局限于国内,更有各种国际性的学术交流会。他乐于借鉴各国学者的研究成果和研究经验,反复思考、提升能力,再立足于中国问题,去研究、去思考、去解决。
“创新也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研究方法要创新,范式方面要做一个转折;二是研究内容要创新,低水平的重复研究是没有意义的,我们要站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再提高。”
因此,他总结道:“一项研究成果不可能是看了几本书、做了几天思考就能获取的,一定是长期积累的过程。”
“在华政教法学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钱玉林正式来到华政是在2017年。已在大学从教30余年的他非常重视教育,也非常重视学风建设。说到这,他回忆起刚来华政时的一件事:
那时,钱玉林想为学生举办学术讲座,却惊讶地发现想要让学生来听,居然需要老师的反复组织和要求。这让他非常不解,学术讲座是提升专业知识的好机会,为什么学生不愿意来呢?经过私下了解,他发现原因在于学生忙于实习实践,被占据了大量时间,根本没时间听讲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便自己去请一些著名学者为学生开设专业性极强的学术讲座,同时积极引导导师与学生之间创办读书会,渐渐地,一种师生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模式得以建立。
作为教师、作为学者,亦作为管理者,“如何把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关系处理好,对我来讲也是一个挑战。”他用一句话概括自己的理念:“我的教学就是研究性教学,我要求学生要研究性学习,我是把研究和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
比如,钱玉林会把自己正在研究的问题放到课堂上,与学生进行探讨;也会和学生开读书会,大家共同发表看法。总之,他始终坚持教学和科研不能完全割离开,要相互促进。
“在华政教法学是一件快乐的事情!”钱玉林乐呵呵地说。作为教师,他希望“授渔”而不是“授鱼”:“从专业角度来说,我更看重培养学生法学思维的方法、撰写法律文书的技能等等。希望学生要勤于思考、善学好问。学生爱问、爱思考的能力,与老师积极交流的过程,传递出学生对于学习全身心投入的力量。”
在他看来,青春是最美好的时光,在大学里要投入到学习中,要锻炼好身体,要让视野变得开阔。不要为了一些无意义的小利而起争端,更不应当将自己拘泥于一些功利性质的事。“法学培养的是治国之才,要将自己的知识贡献给国家。”
爱好广泛,将疲劳“格式化”
钱玉林的业余爱好可不少:篮球、乒乓球、唱歌……作为华政教工篮球队的一员,打篮球是他的放松身心的重要手段之一,每周四他都会固定参加教工篮球队的运动。“我把人比做一块磁盘,运动可以将一天的疲劳‘格式化’,体育是最好的释放。”
“只有拥有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才能做好工作。”他由衷地说。
在钱玉林看来,爱好应当是一种单纯的喜好,不该夹杂着功利的想法。“爱好就是爱好,爱好是一种单纯且纯粹的美。”
正因如此,钱玉林还有许多“文艺”爱好。他会练练书法,也非常喜欢诗歌和散文,曾撰写过多篇散文、诗歌都获得了发表。写作的爱好也被他投射进工作中,在论文的写作中,他也十分注重文字之美和语言之美。
“论文也可以传达法律语言之美,而不是简简单单地观点陈述。”他喜欢在论文的引言与结尾中,适当地在字里行间穿插些许文学气息,将文学与法学学术研究相结合。
“要让文字有生命,要让读学术论文也是一种愉悦。”他对待文字的态度一如他对学术、对教学、对工作、对人生。
采写 | 路玉婷 唐顺磊
责任编辑 | 叶子芩
更多阅读
请测评!华政人做了这个法律咨询服务APP!
硬核知识!这位院士能“带你飞”!
上新!不只有华政牌粽子!
更多资讯 @华政媒介矩阵
华政老师的故事,好看!
给我个“好看”我更美!美美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