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海第一全国第三!华政人用优异成绩致敬!

致敬宪法! 华东政法大学 2021-01-17


今天,第六个国家“宪法日”!

积极投身法治建设,大力弘扬宪法精神,是每一位华政人都应深深根植于内心的使命与任务。

就在近日,喜报频传!

在近期落幕的全国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活动全国总决赛—知识竞赛中,律师学院周思伟作为高校学生代表、也是上海代表队队长,团队通力合作为上海拿到全国第三名(季军)的好成绩!所获奖项也是上海市在这个环节比赛中的最好成绩!


同时,国际法学院徐崇凯荣获演讲比赛高中与高校组二等奖,此前他在上海市高校大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演讲比赛中荣获第一名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让我们通过他们的参赛故事,致敬宪法,致敬公平正义,致敬每一个法律人的使命担当!

谈参赛:痛苦让他更加强大


“记得我第一次宪法考试后,老师引用了波斯纳的一句话:‘你们要注意,宪法的生命不在卷面上,而在他的实施中,因为宪法创制者给我们的是一块罗盘,而不是一张蓝图。’他的话引起我深深的疑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比喻呢?宪法的生命和实施有什么关系呢?……”
 
这是徐崇凯比赛时的开场白。在这场关于宪法的演讲比赛中,他以自己对宪法的独特理解与真挚情感脱颖而出,为华政争得荣誉。

徐崇凯的比赛宣传视频


成功的背后,是坚持与汗水。接近30天的备赛时间里,徐崇凯写过5篇几乎完全不一样的稿子,而前前后后的小修改高达30多次。讲稿一次又一次被指导老师推翻、推翻又推翻,但他说:“不断被推翻的稿件曾经让我痛苦无比,但不破不立,破而后立,痛苦的过程也让我更加强大。”


在备赛中,徐崇凯的指导老师、律师学院教师武进也为他提供了尽心尽力的帮助。武进说,指导学生更多是进行一种“探讨”:“我们探讨对于宪法观点的表达理解,对于讲稿内具体某一句话应该从怎样的重心落脚,如何突出自己的情感,如何强调自己希望传递给观众和评委的重要信息……这个过程不太像我单方面的指导,更像是我们相互学习与共同探讨的过程。”


在采访时,武进不断强调:“学生的努力是他获奖的主要原因。”事实上,她还是做了很多:帮他整体把握台风与动作,反馈作为旁观者的感受;与校内外宪法学专业与演讲方面的专家密切沟通,给予技术指导;针对每次排演时的表现做记录……在这些背后,是身为指导老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更是一片赤诚育人之心的生动体现


坚持是徐崇凯最坚实的“底气”。认为自己是“非典型演讲者”的他说,从小到大,无论参加过多少演讲比赛,心中的理念、最初的梦想都未曾改变。他坦然地分析自己:“我可能没有高昂的语调,没有雄厚的嗓音,没有强大的思辨能力。”因而,大一时的他不被身边人看好,但到大三时却出乎他人预料开始“厚积薄发”,这是他一路坚持所带来的结果,也正如他所说:


“很多同学的条件其实比我优秀,但到了大三,可能因为各种事情,没有办法再把这条路坚持下来。所以我觉得,坚持真的很重要,很多时候人的变化就是潜移默化之间的,我们要学会坚持。


比赛当天,当数道白色灯光打在徐崇凯脸上时,他看不清台下的一切,却仿佛能看到台下的老师、同学给予他鼓励的目光。他动情地说:“当时自己没有别的想法,就是要给在备赛过程中帮助过我的专家、老师以及其他所有帮助、支持我的人,一个满意的、也让自己问心无愧的交代。


让宪法成为国民的坚定信仰


徐崇凯真正开始接触宪法是大一时在学校开设的宪法课上。他笑言,当时自己对宪法的理解还比较粗浅,会存在理解上的偏差,甚至认为:宪法本质上要落实,还是需要靠部门法。


在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后,他对宪法产生了全新认识。“没有宪法这样一个纲领性文件,是建构不了部门法律的。”他真诚地说,“我现在会更加理性地去思考宪法的作用。我认可宣誓的必要,因为这是一种国民法律信仰问题,要相信法律,才会去遵守它。”


在采访时,他身上带着两本关于宪法的书。一本是肖薇云所著的《我国现行宪法的诞生》,一本是韩大元所著的《宪法思维四讲》。“韩大元老师的《宪法思维四讲》中提到的很多观点对我这次演讲内容的提升都有帮助,比如书中提到‘宪法是一张写着公民权利的纸’,我倾向于将它诠释为,宪法必须通过实施才能得到保障,否则它就是一张白纸。”


书中的观点使他受益匪浅,而他也在演讲稿“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中写到:“在宪法面前,每个主体都不能置身事外,唯有每个人都落到实处,宪法才能从一本写满词语的蓝图成为一块指引方向的罗盘,并被赋予真正的意义和生命。”

徐崇凯、周思伟在比赛现场与指导老师合影


此外,本届大赛评委、我校宪法学教研室主任朱应平教授也分享了他对于宪法的理解。在他看来,宪法是一门“能给我们提供行为规范的最高效力”的法律,宪法既有很强的理论性,也有很强的实践性


当我们问道:“现实中为什么感觉不到它在实践中直接发挥作用?”朱应平回答道:“因为我们对它发挥作用的方式还不了解,没有完全把握它的实施路径和特点。”


朱应平进一步说,在现实生活中,与大多数人直接打交道的是法律、法规、规章甚至是规范性文件,很少跟宪法直接发生关系,“但这并不是说宪法没有起作用,宪法起作用的主要方式是,我们在理解、执行和适用法律法规规章甚至规范性文件时,如果对其不能确定作出何种理解、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宪法就会帮助我们起着判断、把关的作用。”


“换言之,当我们适用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条文有几个不同解释的可能时,需要宪法帮助我们判断其正确的含义,以及如何适用。可见,没有宪法的指引和约束,我们对这些条文的理解很有可能是错误的,甚至违法的。”

徐崇凯、周思伟在比赛现场合影


让宪法“飞入寻常百姓家”

宪法的普及,是我国目前普法工作上的难点与痛点。在徐崇凯看来,普及宪法的困难在于,怎样让普通人觉得宪法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不是高高在上的“一纸空文”。


“要让大家明白身边的很多事其实就是一种宪法的反映,发现法治就在身边,从而催生对法律的一种确信,唯有这种确信,才可以让每一个人相信宪法,相信法律,从而达到法治的目的。”他如是说。


国家“宪法日”的设立,无疑就是我国在推进宪法普法工作中的重大举措。在朱应平看来,国家“宪法日”的设立对我国宪法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它推动了宪法宣传教育,促使人们认真对待宪法。其次,促使宪法从仪式走向实质,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宪法日’不仅是一个简单的节日,更应当关注的是,各种主体是否真的依宪办事、遵守宪法。最后,它增强了人们对宪法作用的认识,宪法正在走向社会和民间。”

我校法援开展“宪法日”普法活动


向普通人普及宪法,让宪法走进千家万户是尤为重要的事情。朱应平从三点解析了展开公民普法的意义:第一,增强公民的宪法意识,逐步强化公民对宪法的信仰,这是宪法有效实施的重要条件。第二,通过普及宪法,使公众明确,宪法的实施不是自然而然实现的,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自觉投入到宪法的学习、遵守、维护的过程中。第三,做好向社会公众普及宪法的工作,可以激励公众积极参与到宪法各项活动中,可以完善宪法,监督公权的行使,争取权利自由的实现。


如何推及宪法普法工作的展开和宪法学习的落实?从学生角度出发,徐崇凯认为,宪法教育的方式比较重要。“像普法网上会有一些宪法课堂,有权威的宪法专家利用新媒体手段给大家普及法律知识。通过与当下最流行的自媒体手段结合在一起,达到一个宪法宣传和宪法教育,这是我作为学生认可的一种比较好的方法。”


朱应平则从专家角度、从宏观层面分析:第一,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使公众直接从宪法的实施中获得可见的权利利益。第二,认真开展宪法解释和合宪性审查工作。第三,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学校所进行的宪法宣传要接地气,从纯粹的理论转到实实在在的、有效的具体行动。


朱应平特别提到,实施宪法、维护宪法需要做很多工作,但最重要的是执政党和国家机关要认真对待宪法,切实落实宪法规定。“如果公权主体不认真对待宪法的实施,就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除了开展宪法解释和合宪性审查工作外,所有国家机关在行使职权过程中,要基于宪法精神去贯彻实施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换言之,要把宪法精神贯穿于立法、执法、司法和普法、守法的过程中。”


采访最后,徐崇凯给我们分享了他讲稿的最后一段的内容,在第六个国家“宪法日”之际,用以致敬崇高的宪法,维护宪法之权威,捍卫宪法之精神:
 
“若你问我,宪法的生命是什么,我会说,宪法的生命就在每一座城、每一个人实施宪法的过程中。市区县政府,边疆官兵,维和部队,教育者,普通科室的科员,辛勤工作的农民……正是因为他们,我们才能在新中国70周年华诞时,为祖国的法治建设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正是因为他们,我们的宪法,才能像一颗不断跳动的心脏一样,输出能量和温度。回想起,最初的那次考试,大家都拿了99分,老师说,大家都答得很好,但没有满分,因为余下的那1分,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用一生的宪法实践,来拿。”

春华秋实·79说


那些日子不再有


许多年长的历届同学都有一种自觉自律勤奋的学习态度,他们就自然而然地成了我们的榜样,比如图书馆规定一次可以借五本书,我也跟他们一样每次借五本书,想办法尽量在规定时间内看完即换。循环反复,坚持下来可以看很多书。尤其是在1981年年底参加孙中山研究会的时候,在图书馆就洋务运动和五权宪法做了大量的资料准备工作,抄写摘录做卡片写文章,试想如果当时有现在互联网和计算机的条件,这样的工作强度下那将是怎样的工作效率和成就。,


我们听着广播里播放的电影《叶塞尼亚》的主题曲去食堂吃午饭,我们枕着苏州河的波涛听着河上行船的汽笛声进入梦乡,四年的青春年华,一千多个日月更替,四十号楼门前的百年老银杏和几棵樱花树见证了我们将无悔青春挥洒在这美丽的华政校园。


作者:七九级五班 陶强

1983年毕业后一直从事律师行业,现为上海某律所律师。


往昔华政园


采写 | 郑润泽 冯益欣

录音整理 | 姚煜晨

责任编辑 | 叶子芩


更多阅读

这个有13/14博士学位的团队靠的是集体的共同进步!


大美航拍,华政“是一个特别的存在”!


282232……这位华政校友的生命密码感动无数人!


更多资讯 @华政媒介矩阵

致敬宪法!

给我看”我更美!美美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