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说,“没有完美的选择,去做一棵胡杨!”
我校社会发展学院庄梦迪
脚踏实地,赴疆就业
想做一棵扎根基层的“胡杨树”!
探索专业,认清自己
“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行动的理解的科学”。庄梦迪借用马克思·韦伯的话来描述自己所学的专业。
她认为社会学不仅关注社会现象,更致力于揭示这些现象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和规律。“社会学不仅仅是一个学科,更是一种思考方式,一种对社会的深刻洞察。”
大一时,庄梦迪所学尚浅,也曾有过专业不自信。但随着学习的深入,在积极参与学院开展的各类实践活动中,庄梦迪逐渐感受到社会学的魅力,对专业的认同也逐渐加深。
每一次实地调研,在庄梦迪看来,都是一次难忘的经历。实地调研是一个不断接触社会的过程。有时她会搭乘两、三个小时的公交去到当地发放问卷,尽管被拒绝成为一种常态,但一次次的尝试让她的心态越来越强大。
完成问卷收集后,她会及时整理数据,“如果回归模型和假设接近,对我来说就会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
在引导庄梦迪用专业知识分析社会问题的同时,专业实践也在塑造她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通过专业实践,她看到了社会问题的复杂性、人的多维性;也发现社会学在某些问题上能够真正发挥作用,它确实有改变社会某些部分的力量。
对于多数学生非常关心的就业问题,虽然大环境不容乐观,但庄梦迪就亲身体会表示,像社会调查、数据分析类的岗位,目前用人单位还是更青睐社会学专业的学生,“近年来社会学专业的对口岗位更多了,就业情况在慢慢变好。”
从本科到研究生,7年的时间,让庄梦迪在寻找专业对口工作时优势明显,面对用人单位的考核,她能够就专业问题谈论得更有想法。
做一棵“胡杨树”
“我想趁年轻做些有意义的事情。”
教育是庄梦迪心仪的工作领域,在投简历的时候,她会优先选择教师岗。于是,当她看到“华政就业创业”公众号发布了社会学教师岗位招聘时,她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庄梦迪从小在河南商丘长大,她并未去过新疆生活。过去,她对新疆的印象停留于“北疆看风景,南疆看人文”的描述,也只与去新疆旅游的朋友交流过。
出于个人职业发展的目的,庄梦迪曾向目前在新疆工作的学长请教相关情况。初步了解新疆地区的人才政策后,庄梦迪告诉自己:“去新疆工作,可能是挑战,但也是一种机遇。”
在招聘会上播放的宣传片中,庄梦迪看到了那些,或为医生,或为教师,或为基层公务员的同龄人。他们选择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去,像胡杨一样扎根祖国边疆。“我也想像他们一样做一棵‘胡杨树’。”
赴疆工作的想法萌芽后,庄梦迪与身边的人分享了报考新疆高校教师岗的意愿。
她的导师李俊教授在第一时间打电话给她,帮她分析利弊,嘱咐其慎重考虑;朋友们表示,这是一份很有挑战性的工作,并鼓励她勇敢尝试。
学以致用
在收到试讲通知后,庄梦迪结合自身亮点快速定位主题,不断修改PPT,反复练习试讲,直到自己满意。功夫不负有心人,她顺利通过试讲。
“在后续考核中,我也都做足准备。”忆及二面,她认为最具挑战性的是考官提问环节。
正是此前充足准备,才让她在比较紧张的情况下,迅速在脑海中整理思路、组织语言,用专业角度向考官表达自己的想法。
庄梦迪始终相信付出会有收获,果不其然,她通过考核,拿到新疆政法学院教师岗的offer。
“在华政,老师们教会了我许多知识,我看到了许多精彩的教学课堂。未来,我也想试着将自己所学用于课堂。”
庄梦迪曾在《教育心理学》课堂中创作过心理剧,在同学的热心配合下,她圆满完成了汇报并深受鼓舞。
也许是这场收获满满的结课汇报,在她的心里埋下了教学的种子,并从此生根发芽。
未来,她希望自己能够心怀远方、勇敢追梦,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提升个人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
今年4月,庄梦迪终于去到了新疆。她亲身领略了当地淳朴善良的民风民情,也亲眼看到了恰西和库尔德宁草原的如画风景。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北疆的风景、南疆的风情,庄梦迪真正将心之所向化作了行之所往。
心有所向,步履坚定
不惧旱涝,滋养一方
愿你能做一棵
坚韧生长的胡杨!
▼
”华政原创获得多个奖项!
▼
他说,“要做好长期准备!”
▼
心有所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