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封信,还记得吗? 学校思政课教师与毕业生共赴四年之约

校园剪影·课堂


要毕业了,却被通知去取回四年前给自己写的一封信,这是一种怎样的体验?近日,学校2020级部分临近毕业的同学带着惊喜和感动,纷纷涌入马克思主义学院各教研室,到大一的思政课老师那里取回四年前在课堂上写给自己的一封信。

大一的初心是否还在?我的目标是否已经实现?同学们手捧书信,细细读。有的同学查看自己当年定下的目标完成了几项,还有哪些方面需要进一步努力;有的同学欣喜地发现通过几年努力,自己已远超当年定下的目标;也有同学表示看到这些信件时,感觉恍若隔世。手捧着这封曾经踌躇满志写给未来自己的信件,同学们有回忆、有感动,也更有了力量。

“让思政课成为一门有温度的课”,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的殷殷期盼。如何让这门课“活”起来、“火”起来,有声有色、有情有义、入脑入心,是所有思政课教师心心念念的事。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赵昱敬老师在谈到策划这项活动的初衷时表示,“思政课教师既需要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又需要在实践中磨炼,知行合一,这意味着需要学生花更多时间和经历去体验、感悟。让学生写信是为了让学生能够用心用情主动学习,以人生目标指引学生前进。保留这些信并按时发给学生,一方面是为人师表信守承诺,另一方面通过跨越时空的方式来检验学生大学四年的收获。”如今,“写给大四的一封信”已经成为她教学的一个固定环节。看着办公室寄存箱中的信件越来越多,赵昱敬欣慰地说,“这一封封信,其实就是学生放飞的一个个梦想,希望每一位学生都能通过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思政课不能干巴巴的,必须有情有义、有棱有角,要不断推进形式和方法的创新,注重启发式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研室主任郭诺明表示,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一门面向大学生开展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教育的课程,就是要让学生明确人生目的,坚定理想信念。副院长李海晶表示,这项活动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学改革的一个缩影,也是大学期间思政课教师给学生上的一堂有温度的思政课。



RECOMMEND

往期推荐

“欧阳教授,能分享一下获奖经验吗?”“没问题!”

南昌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朱虹做客“红五星”讲坛

追逐信仰之光 歌唱青春理想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排版:杨思瑶

编辑:孙嘉仪

责任编辑:陈靓  

审核:曾传晖  舒海平

点分享

点收藏

点在看

点点赞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