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21,开始慌了”

公开课知酱 湖南学联 2019-04-03

本文经授权转自公众号网易公开课(ID:open163)


过完年,不少人心心念念的研究生成绩,从前几天开始公布了。


从18岁开始攒劲,四年后的现实却未必如人所愿。


熬夜刷题,早起自习……考研不轻松,考上的三年也如雾里看花,前路未必清楚。


选择踏进社会同样不易:走进职场加最晚的班;赚着并不足够满意的薪资;不敢点超过30元的外卖;过年回家,火车票难抢机票又太贵……


18岁到步入社会的这几年,年轻人对生活的所有美好想象,似乎都被现实教育了。


小时候说着“快点长大,就能做许多事”的那群孩子,现在嘴里念叨的,是“日子怎么就过得那么快”。



1


年轻人

没想象的那么容易


王小波在《黄金时代》中写:“那年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


后来才发现,没人逃得过生活的重锤。


网上有组名为#致不易青年#的视频,“根据真实故事改编”几个字,见者扎心。


刚到大城市的年轻人,身上没什么钱,借宿在师兄家。


可人家突然退租,只留了张纸条,他回家才发现屋子被搬空,连床都没了。


师兄离开,突然无处落脚 / 致不易青年《圈外人》


无可奈何又怎样,新租客第二天就搬进来,苦笑过后只能半夜出去找房。


母亲打来电话,嘴里泡面还没咽下,就开始编瞎话:


“我挺好的,师兄正请吃饭呢。有红烧牛肉,小鸡炖蘑菇……”


吃着泡面,独自一人待在空荡荡的房间,向电话那头的妈妈报平安 / 致不易青年《圈外人》


有人为生活妥协,有人为梦想拼命。


落榜的美术生,没钱复读,在大学食堂边打工边自考。


每天给大学生打饭,羡慕之余只能自嘲:


“他们都进了大学,我却进了大学食堂。”


边打工边学习的落考生 / 致不易青年《食堂毕业生》


“现实说你不够资本,那就用梦想交学费。”


成功女性,公司高管,白天刚拿下3000万的项目预算。


晚上却连顿好的都舍不得吃,一份30元的便当,她精打细算记在账上。


账单里,还记着2块钱的矿泉水,5块钱的地铁……

 

30元的便当要“斤斤计较” /《Angela的记账本》


脱下高跟鞋下楼的女白领,引人心疼。


女白领脱掉高跟鞋,慢慢走下楼梯 / 微博


地铁上边吃边哭的职员,让人唏嘘。


日本小哥在地铁上边吃东西边哭 / 微博


年轻人,其实真的没那么容易。


离开父母的庇护,离开学校的小环境,外面的一切都新鲜,但外面的一切也都未知。


没办法继续以“孩子”自称,也缺乏作为一个真正“成年人”的底气。


毛不易的一首歌,唱出年轻人的心声:

 

“如果有一天我变得很有钱,我的第一选择不是去环游世界。


躺在世界上最大最软的沙发里,吃了就睡醒了再吃先过一年。”

 

累,是这个年龄段的关键词。


年轻人最奢侈的梦想,从环游世界,变成了睡个好觉。


《2017年中国青年睡眠现状报告》显示,有接近70%的人饱受失眠困扰。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工作与睡眠冲突。


调查显示,有六成的受访者,会在睡眠和工作之间选择后者。

 

据《90后生存压力大数据分析报告》,北上广深四大城市的年轻人,晚上7点后的加班时长,平均为1小时左右。


加班时间长 / 《90后生存压力大数据分析报告》


再算上应酬和来往上下班时间(平均40-60min),能够早早回家休息只是想象。


用熬夜换生活,把失眠当代价。


在老板面前早学会忍气吞声;在父母面前只报喜不报忧;连爱情友情都没了热情。


有人这样调侃,刚踏入社会,你就立马能收获三个“亿”,一个回忆,一个失忆,还有一个不容易。



2


步入社会后

生活不容忍矫情


总有人说,现在的年轻人太矫情,一点苦就喊累。


不怪年轻人太脆弱,是在生活面前只能被逼低头。


2018年年末,《第16届中国大学生雇主调研报告》发布,毕业生的平均期望薪酬为8431元/月,企业实际支付薪酬平均为7915元/月


绝大多数毕业生,都无法拿到理想薪资。



58招聘研究院发布的《第16届中国大学生雇主调研报告》


不高的薪酬,却要面对不低的生活成本。

 

吃,北上广深,最便宜的一餐大约在30元左右。


住,租房同样困扰年轻人。


四大城市的每月基本生活支出(包括电费,水费,暖气费等)大于200元。

 

年轻人们在现实面前,学会了节俭。


尽量不打车,地铁、单车成首选;为了节省几块钱,各种途径凑满减、找拼单。

 

只是活着就很不容易啦 / 日剧《请与废柴的我谈恋爱》


抬头看见梦想,可低头就撞进现实


演员张家辉曾形容自己的演艺生涯:“你试过在黑暗的大海里游泳吗?然后你看见一点光。”

 

每个打拼着的年轻人,其实都身处黑暗的大海中。


只是很难知道,属于自己的那束光,究竟会在何时何处出现。



3


22-25岁

也是人生最关键的时期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却,忽然而已。”


20来岁被生活催促,却也别忘记停下来想想,到底要往哪里跑,到底追求的是什么。


生活不太容易,所以更要有效率的努力。


心理学家David Wechsler用标准化智力测验,测查了人7岁-65岁的智力发展状况发现:


22-25岁,是人智力发展的第二个高峰期,这个阶段性格的改变程度也远大于其他时期。


如何利用好这个智力高峰期,选择很重要。


影响了几万人的心理学博士 Meg Jay,在演讲中强调:20几岁对每个人来说,是一生中最为重要的时间段。


决定我们人生的不是命运,而是我们在此期间做的每一个决定,付出的每一次努力。


Meg Jay《20岁光阴不再来》 / TED演讲


王源年前自曝将赴国外求学。


他自己说,跨过18岁,有很多纠结,一直在问自己想要什么。


这个决定,其实蛮难。


王源回应出国留学 / CCTV


成年后的这几年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这个阶段,我们正频繁面临影响一生的几个抉择。


18岁,高考结束,我们选择大学,选择专业,选择城市……


22岁,继续深造,或是选择第一份职业,第一家公司……


这个阶段,还要面临伴侣的选择,交际圈的变动,未来的规划。


每个变量的小小波动,都可能让人生道路彻底不同。


身处这个时间段,年龄是麻烦,也同样是资本。


因为还有试错的时间,还有后悔的余地。

《时间之书》有言:“年轻人,你的职责是平整土地,而非焦虑时光。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


趁一切尚未尘埃落定,在最具创造力的年纪不断尝试。


才能最快摸索出,自己中意且适合的发展道路。


如同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渠敬东的那句话:“对年轻人来讲,未来可能性的东西,才是你真正的生命所在”。

 

给文章点个赞,新的一年,不管开局如何,都希望你仍有坚定的方向或试错的勇气。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公众号“网易公开课”。网易公开课,分享你想要的知识。公众号:“网易公开课”(ID:open163)微博@网易公开课。

校  审 | 唐逸恬

编  辑 | 谭思薇


往期回顾

“你大爷永远是你大爷”

考研成绩公布后,这个表情冲上热搜第一!低分就是失败吗?

NASA公布这张照片后,全世界网友突然集体感谢中国!

我们不想“藏独”当学生会主席!

千万别在朋友圈晒这些了!很危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