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当下”是最误导人的建议
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听上去很有道理的建议,其实都是在误导我们的人生。
其中,最误导人的建议就数“活在当下”了。
相信,很多人看到这句话都有可能会潸然泪下,因为确实大部分人认为它是无比的正确的。
产生这种错觉,是因为现在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压力,且无比躁动的世界之中。尤其是每天都会时不时冒出这样的新闻:
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
XXX辞职去环游世界
俗不知,现在的新闻大多是为了博取眼球,哪管事实背后的真相。所以,你若真的以为“活在当下”这句话是正确的,感觉幸福感爆棚的话,我只能告诉你这只是很多人的错觉,因为这句话是最误导你人生的建议。
我们来做一个推理:
1.假设我们笃信“活在当下”是正确的,
2.于是你非常羡慕那些不工作周游世界的人(当然你听到这些事大部分都是从朋友圈和微博中);
3.由于羡慕,你放在工作上的注意力开始减少,感觉生活不应该是工作,而是旅行人生;
4.进而心态上发生改变,看到周围同事活在朋友那么拼命努力赚钱,感觉他们其实不懂人生;
5.进一步,你会从意识上慢慢感觉工作是那么的累,没有更多的心思去思考如何把工作做的更好,才能赚到更多的钱。
这听起来很玄乎,但是,“活在当下”就是这么误导我们的,因为我曾经就是这么“被害”过来的。
有段时间,我周围的几个朋友非常笃信“活在当下”的人生哲理,由于每天谈论的都是某某旅行世界,慢慢的我开始感到工作的疲劳。于是,我辞去工作开始了丽江的旅行。旅行前,我感觉自己棒棒哒,再也不用为工作那么拼命,因为我是真正“活在了当下”,开始享受人生。
到了丽江,我花了两天时间骑行了洱海,一切都是那么美,那时,我都想着如何可以生活在丽江。因为这里确实太美了。
但是,呆了不到10天,我就开始无聊起来。看着外面懒洋洋的行人,我开始思考:真要这样生活一辈子吗?
幸运的是,没过多久,我就想明白一件事情:朋友圈里那些高大上的美好都是晒给别人看的。
由于“活在当下”,就会让我们没有了前进的动力,都不知道未来在哪里,进而会更加的焦虑,于是你将被困在永恒的当下... ...
就像下面这样:
既然“活在当下”误导我们的人生,我们该活在哪里呢?
总不该,活在过去吧?
其实,正确的姿势是“活在未来”
为了说明“活在将来”对我们的人生产生重大影响,我们先来看一个人:罗辑思维创始人~罗振宇
我和他见过两次面,他的语速之快,脑洞之大,确实很少见。
从罗辑思维创业开始(罗振宇2012年12月21日 创办罗辑思维),我就一直在观察罗振宇。
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他为何能成功的话,我想应该是:
罗振宇是一个活在未来的人
为何这么说呢?
1973年1月11日,罗振宇在出生在安徽芜湖的一个普通家庭。在上大学之前,他和其他人并没有任何区别,一样的从挖泥巴,丢沙包,看“葫芦娃”,“机器猫”,“神雕侠侣” 长大。
但是,面对高考,他却有自己的想法:
“上帝把我扔到一个狗洞里你就爬吧,远方有一个出口,那个地儿叫高考其他没有任何光亮爬出去就当人,爬不出去就做狗”
这是他对自己人生的第一个预测:相信知识改变命运
很多人其实知道这个道理,但是真正在骨子里理解并践行能做到积累知识的人其实并不多。不仅如此,我们生活中还会遇到很多鄙视知识的人,经常听到的一句就是:读书有啥用,现在是个拼爹的时代。
但是,为何不这样想想:如果没有爹可拼,你只能而且只有拼知识才能改变命运。
由于罗振宇有了这个对未来的预测,同时,他笃信自己的预测是正确的,所以提前按照这个预测行动和思考,最终考上了90级华中科技大学新闻系,实现了他从小地方到大城市的第一次转变。
毕业后,罗振宇按部就班的到了央视上班,当了几年制片人后,罗振宇又开始对自己的未来做了第二个预测:
制片人不赚钱,赚钱的是主持人,我要在节目前露脸,不做幕后。
他做这个预测是基于自己多年的观察和实践发现的:制片人虽然起早贪黑的做节目,但是体制内干多干少一个月就那么点钱,然而,主持人可不一样,央视的平台可以很容易地制造名动全国的主持人,这些主持人出去参加一场房地产商的剪彩活动挣一二十万。
也是基于这个想法,他就想办法找各种机会去实现这个目标。果不其然,可能是才华太出众了(应该不是长相),第一财经《中国经营者》找到他,罗振宇实现了当主持人的愿望。
在2001年之前,罗振宇做的第三个预测是:北京房价将来会越来越贵。
现在你听这个预测会感觉着不是已经很明显的事情吗?但是,回到2001年之前,很多人就是不相信房价会大涨,以至于,罗振宇现在回忆说:我们这一代人最大的财富机会就是买房,我当时劝所有人买房,很多人不听我的。
基于这个预测判断,2001年,罗振宇在北京买了第一套房子。在买房上,“有些人是看这大势已经基本稳定了,慢慢投入进去,而且很快把这个钱付掉”,他采取了一个“很激进的策略”—有多少钱都扔进房子里,能贷款绝不去付全款,超出自己当下财政能力去买。
很具有讽刺意义的事情是,现在大家都开始炒房了,罗振宇却说服丈母娘和老婆把北京的房子卖掉了,开始租房住。这也是他给自己人生做的第四个预测了:房价这么高,不再具有投资价值了。买房后的钱罗振宇进行了更有价值的投资。
罗振宇应该是感觉到房地产泡沫迟早会到来,因为世界上80%的财富只集中在20%的人手里,当80%的开始高价贷款买房时,你觉得你还会有机会赢吗?
罗振宇流行的一句话是:不跟存量较劲,向前看。
从罗振宇的人生几次选择中,我们看到:活在未来才是正确的人生出路。
为何活在未来能对你我的人生起到关键作用呢?
李笑来在《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中给出了解释:
1.你对未来有个预测;
2.那个预测需要时间才能得到结果;
3.你笃信需要你的预测是正确的;
4、于是你提取按照那个预测的结果行动、选择、思考;
5、你的终将走到那个结果出现的时刻;
6、最终证明你的预测是正确的;
我们回想想罗振宇的人生,或者你周围稍微有些成就的朋友,他们是不是比别人总是多想(预测)一步呢?
正如,《秘密》这本书里讲的一样,作者统计研究了大部分富豪,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活在未来。因为活在未来,所以才会心想事成。
其实哪怕你意识到自己有机会活在未来,并因此对未来做出来一定的预测,都已经拓宽了当下的宽度。
活在未来最大的困难和瓶颈是:很多人不知道如何去预测未来。
我们现在从一个简单的预测开始实践:
智能时代,大数据时代正在来临。
关于这个预测,Google研究院资深研究员,前腾讯副总裁吴军在新书《智能时代》里专门花一本书来讲它。
“在大数据时代,IT软件和服务业依然会是IT领域最好的行业,而且这个趋势将更加明显。提供服务虽然不像销售产品一次能挣比较多的钱,但是细水长流的技术服务最终会给这些服务的提供者带来更长久的生意、更多的利润。”
--吴军《智能时代》
再看看IBM现在转型的方向就是:智能计算。其中Watson的人工智能就是为可多客户提供大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方面的服务。
然而,大部分人并没有深刻认识到这一点,以致于大多数人正走在越来越没用的路上。想想,你身边有多少人是真正懂“大数据”,“智能时代”的?
李笑来最近做了一个推测来计算有多少人真正理解大数据:
2015年国内在校大学生人数大约3200万,其实这只是适龄人群的1/10左右。你再想想看,在校大学生里,有多少人真正认真学习统计概率(大数据的基础就是统计概率),然后有能力把这基础知识应用在自己的生活中?
1/10不到,不夸张地讲,甚至可能1/100都不到... ...那就意味着说,最多只有百分之一的适龄人有基础、有可能去学习,理解大数据的意义。大数据的理论真的没多难,但它真的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学习的,因为获取大量的数据这事儿本身就是特别特别高的门槛... ...在乘以一个1/100吧。
到最后,人群中仅有万分之一不到的人,甚至十万分之一不到的人,有能力,有机会掌握大数据技能,并且利用这个巨大的优势获取更为巨大的回报,不是吗?
所以,如果你是创业者,想想你现在做的事情是否与大数据相关,或者建立在大数据基础之上呢?
如果你是打工者,你现在的知识积累,是否走在大数据相关的这条路上吗?
活在当下的人,今天有多享受,明天就有多大机会被淘汰。
活在未来的人,今天有多拼搏,明天就有多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