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离中国?我看一次乐一次
将请按上面的蓝字关注,或文末二维码
2016年一天,特朗普正冲刺总统宝座,想找个经济顾问,做点有关中国的文章。他把这个任务交给挚爱的女婿库什纳。
库什纳乳臭未干,在华盛顿经济和政治学界两眼一抹黑,谁都不认识。幸好有谷歌,他搜啊搜,亚马逊上一本书的吸引住了他:“致命中国”。
这是一本经济励志心灵鸡汤,跟很多夜市摊上的书归为一类,有点像当年的“日本可以说不”,“中国可以说不”。
但很符合他老丈人的口味,一个电话打给作者。皮特.纳瓦罗,这个在加州圣地亚哥五次竞选失败,一生在经济学边缘徘徊的鹰派,一跃成为白宫经济顾问。
这是美国媒体广为人知的野鸡变凤凰的故事。
操刀者,一个是不被待见的边缘人
最近,趁着疫情下美国口罩医疗物资短缺,在几万亿刺激蛋糕中,捏了几十亿的经济诱饵,给美国企业搬家费,让在华企业搬回美国的动议。
然后,我就看到一波又一波自媒体又在热炒,美国制造业要复兴,中国制造业完蛋了。
我只好苦笑,皮特.纳瓦罗,这个一辈子忽悠美国人郁郁不得志的边缘人,人到晚年,把中国的中产精英们却给忽悠住了。
此人的种种奇闻,动动手指搜搜遍地都是。一个例子,2016年,他为特朗普制定的经济计划一亮相,全球370经济学家联合写信,警告特朗普如果真的实施,会是一场经济灾难。
MIT的经济学家Simon Johnson说,他那些“毫无依据的假设,就像是外星球来的”。
这个计划当然就黄了。由此可见,此人在经济学界的地位,有多不被人待见。
他的立场几十年没变过,孤立主义和保护主义。他的贸易战理论、削减逆差理论、供应链搬家理论,从来没得到主流经济学学术圈的认可。你去任何一所美国加拿大大学经济学系,都找不到几个教授是支持他的。他最大的功绩是贸易战,四处出击,跟中国打了三年了,承诺的收益一条都没兑现。
另一个是,最不靠谱的评论员
有人会说,高喊撤离中国的还有另一个,白宫的国家经济经济委员会主任拉里.库德罗。
好,我也给你扒扒他的外衣。
跟纳瓦罗不同的是,库德罗连经济学的博士学位都没有,他的硕士专业是国际事务,学位都没拿到就退学了。像我当年做个记者,写写评论,有没有新闻传播学位其实无所谓。研究经济,没有经济学学位就搞笑了。
没有基本理论,不会做量化,更不懂模型,能做什么呢?他跟很多媒体人一样,长期写评论。但底子又不好,出错很多,以预测不靠谱出名,被称为“持续出错的评论员”
最离谱的是预测2008年金融危机。作为小布什的鼓手,他一直不遗余力的为小布什摇旗呐喊,一直到2008年7月,他还在攻击那些警告危机来临的主流经济学界,说“我们的脑子在衰退,而不是实际衰退”。
两个月后,雷曼兄弟轰然倒下。
区区几个小钱,搬不动跨国巨头
扒这两人的不靠谱,不是说中国制造业没有问题,唱衰中国或唱多中国。只是陈述一个经济学的常识:
区区几个小钱,不会让供应链搬家的,这种荒谬过时的理论不靠谱。
有人立马举实际例子,看,某某外资企业又搬走了。
我一度也对这些企业好奇,但真没找到一个大企业,是因为成本高,从中国搬到成本更高的美国去的。产业升级、更新迭代,全球配置资源是每天都在发生的,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曹德旺的美国工厂,是个特例,这么多年只有一个。最近的一个是造纸大王张茵,在美国佛蒙特州复活了一个工厂,看中的是当地的木材和原料。
他们不是回流到美国,是在美国尝试延伸配置自己的供应链而已。不只是在华企业,美国在全世界投资的企业,回迁到美国本土的,也是屈指可数。
相反,我们能看到龙头制造企业依然在不断在进入中国。标志性意义的企业,特斯拉上海工厂,500亿人民币的巨无霸项目。
中国的效率已经抵消人力成本上升
中国为何称为世界工厂,各种理论解释,最根本的一条是低成本。人往高处走,钱往低处流。资本流向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地方。
但一个供应链,企业的流动,不是只有廉价劳动力,还有背后的人力成本、效率、上下游等等,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
经常看到有人拿印度比较,我只能呵呵了。没有质量和效率的劳动力是毫无意义的,这也是经济学的常识。
至于人力成本,非洲、拉美有些国家工资更低呢,为啥企业不去?
效率太低!
中国现在支撑企业运行效率有多高?遍地高铁,早上从上海出门,中午在北京,跟人吃午饭,谈业务。下午坐车回沪,还能赶上跟家人吃晚饭。这在中国各大中城市已经成为常态。物流及其发达,绝大部分城市都能做到次日达。交流、支付手段、税收等已经完全电子化和移动化。
这种低成本加高效率,在印度和其他国家都是不可想象的,在全世界也是唯一的。在珠三角生产一个零件,从下单到收货,只需要三五天,甚至隔天,在印度、美国,可能是三五周。企业早被竞争对手干趴下了。
特斯拉为何选择上海?看看他新车下线的速度,从签约到拿地、盖厂、生产,仅仅一年,新车就下线了。这在当今世界任何其他地方也都不可能。
谁能搬动郑州苹果城?
2001年,我进入东莞一家日资工厂,干了三年。每天跟生产线打交道,到珠三角搜罗供应商,全世界买原材料。我所在的只是一个中型工厂,都能看到投资、运行、供应的全球链条,是非常复杂的。
当时,每周末往返广州东莞,坐在大巴上,穿行在珠三角。两个多小时,看着类似的工厂连绵不绝,我每次都感叹这种经济奇观。
一晃二十年又过去了,全球经济运行更快更复杂,对产业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年我们的供货时间以周计算,现在是以天计算。
苹果郑州工厂,是国际贸易和供应链必做的研究对象。数不清的零部件供应商,十万计的熟练工人、分秒必达的全球通关配送,我想不到全球有哪个国家能替代。更别谈人力成本、工程师素质、上下游配套,政策优惠等等了。
制造业、供应链的建立和迁移,是十年、二十年的长期投资经营的结果。不是一年两年,几十亿的鱼饵就能把企业搬走的。更不是那些对微观企业运行一无所知的,边缘经济学家和评论员能忽悠走的。
美国的制度成本远高于你想象
最高,也是最难改变的,是制度成本、文化成本。为何中国的制造企业搬到东南亚、甚至非洲,没有到美国的?
制度成本太高,几乎是不可能降低的。
举个例子,我们镇禁止在后院养鸡。2017年,经过不懈的立法斗争和努力。修改了法律,居民可以申请在后院养鸡。
但,最多只能养6只,母鸡,可以下蛋,但不能孵小鸡。不能有公鸡。
我经常拿这个案例来说明,在美国这样成熟的社会,每一个环节的运行,都是有很高成本的。养一只鸡都需要如此大动干戈,何况开一个工厂,办一个企业。安全环保污染人权工会……法律规定多如牛毛。
特朗普上台后,干了一件好事,我是赞同的,废除了这些多如牛毛的法律法规的一小部分(很多人对此有不同意见)。但剩下的还有很多很多,这不是一届政府,几个行政命令就能改变的。
再说了,今年11月份就是大选,特朗普能否连任,还是个巨大的问号。所谓疫情下的“搬家经费”也是一道行政命令,一朝天子一朝臣,想改就能改。天知道8个月后,白宫的新主人是谁,他/她又会怎么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