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物|一旦结发相伴到老

2016-11-16 张松 领导文萃


他出生前,父亲就去世了;一岁半时,母亲也撒手人寰。祖父年迈,已经七十多岁,做不得重活。为了让他继续学业,在好心人的撮合下,10岁的他与邻村大他6岁的她完婚。没有请客,没有花轿,邀请几个亲戚吃了一顿饭,他们完成了生死契约,将相依相伴一辈子。

结婚那天,她只带了几件衣服,住进他家。这哪里是家?家徒四壁,新房有门无窗,房顶上还长着青草。逼仄的房间里,祖父蜷着身子,窝在床上,不停地咳嗽。她一阵心酸,挽起衣袖收拾起来。他好奇地看着自己的媳妇,眼前这个个头比他高很多的女孩。

她看着他笑了笑,他也笑着回应。看她干活,他主动跟在她的身后,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干了一会儿活,他觉得一点都不好玩,噘着嘴。她看出了他的心思,叫他去玩。他玩得兴起,忘记了回家吃饭。她找来了,他正和小伙伴玩官匪游戏。他被抓进“大牢”,要推出去“枪毙”。她一把拉过他,紧紧地抱在怀里,心疼地说:“不能玩这种游戏,我会担心的!”说着,抚摸着他的头。他挣脱她的怀抱,又跑了过去,随着小伙伴的一声“枪响”,他应声倒地。然后爬起来,看着她哈哈大笑。她一阵揪心,发现他在自己的心里如此重要,成为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她不管了,拉起他往回走,要他回去看书写字。

她没有上过学,不认识字,但她知道只有读书才能改变未来。她之所以选择他,因为他是“文化人”,才毅然到了这个贫穷的家庭。以她的条件,她完全可以找一个家境好的。来到他的家里,她当起了家里的顶梁柱,既要照顾年老行动不便的祖父祖母,还要照顾年幼的他。

1905年,16岁的他去百里之外的永平府中学读书。她舍不得他走,送他到车站。离别那一刻,他发现她头上有一根白发,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异常醒目。他的鼻子一酸,落下泪来。看着他落泪,她举起了手,停在空中,想了想,又放了下来。他将她的手捧在手心,仔细地端详。这是一双布满干茧的手,上面有很多条口子,有的地方还渗出了血。列车快要启程,他转身要走,却停下了脚步,回过头来,看着她,在心里对自己说:“等我学成归来,我会让你一辈子幸福。”然后,匆匆上了火车。

列车缓缓启动,消失在铁路的尽头。她蹲在地上,脑子很乱,担心他的安全,担心没有人给他做合口的饭菜。想着他去读书,成为文化人,她又开心地笑了,回去准备多种些地,再买几头猪来喂。

两年后,家里再次发生变故,疼他的祖父病逝。他接到信是几天后,祖父已经下葬。祖父的丧事,已经花光家里的积蓄。她没有告诉他,叫他安心读书。他不知道,为了让他能够继续学业,家里已经到处举债。他很内疚,只有用优秀的成绩来回报。中学毕业后,他考上了北洋法政专门学校。

1913年7月,他从法政学校毕业后,只身去了北平,争取到日本留学的机会。这一别又是三年。回国后,他投身于政治活动,经常东奔西走,见面的次数屈指可数。她没有抱怨,知道他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忙碌奔波。1918年,他在北京大学图书馆谋得一个职位,基本稳定下来。他迫不及待将她接到城里,还在房间里修了炕,跟老家的一模一样,他怕她不适应城里的生活。对她来说,能够陪在他身边就是最大的幸福,她没有任何要求。

原以为日子就这样安稳地过下去。1924年,国民党当局要逮捕他,他逃到了苏联避难,让她和孩子回老家。她不想回乡下,要跟他走,死也要死在一起。考虑到孩子的安全,她还是回到了乡下。

“三一八”惨案后不久,他被捕入狱。法庭上,他们再次相见。他说,她是我的妻子,我做的一切与她无关。看着他憔悴的样子,她失声痛哭,差点晕倒在地。她知道两个人在一起的日子不多了。她当天被释放后,没有回家,而是围着监狱转了半天。

不出所料,他和二十多名革命者在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被杀害。那年他38岁,结婚整整28年。得到消息后,她哭晕过去,不相信他会死。如果要她陪他,她会毫不犹豫地跟着他一起走。她多么希望这一切是做游戏,就像小时候,他被“枪毙”后,再爬起来,看着她哈哈大笑,可这一切回不去了。收拾失落的心情,她带着年幼的孩子回到老家。整整六年时间,她无时无刻不在想念他。思念成疾,她病倒在床,却仍挣扎着来到北平。他的灵柩停放在妙光阁浙寺,无法安葬,这是她这辈子未了的心愿,她请求北京大学将他安葬。北大校长蒋梦麟召集了一些共产党人,发起公葬,让他入土为安。忙完这一切,她已经病入膏肓。35天后,她也离开这个世界,安葬在他的身边,跟他永远在一起。

她无私付出,他无怨无悔,他们的故事让人感动。他叫李大钊,是我国早期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著名学者;她叫赵纫兰,一个目不识丁的、包着小脚的农妇。他们是结发夫妻、包办婚姻,但不影响婚后的甜蜜恩爱。在另一个世界里,相信他们共续今生未完的缘分:他坐在书桌前,看书写字;她守在旁边做针线活。他们的生活简单朴素,没有战火,没有硝烟,没有俗世的喧扰,做一对恩爱夫妻,一旦结发,就相伴到老。    

 (摘自《领导文萃》2016年11月下)

稿件来源:《做人与处世》

推荐阅读观点|资政|仕态|为政|笔记|哲思读史|人物|域外|管理|品读|言论
领导文萃长按二维码即刻关注
底部评论功能已开启,我们期待您的评论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