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品读|晒的风险
读书节,媒体照例呼吁大家少上网多读书。其实,网络和书本,早已握手言欢:在朋友圈晒一页摊开的爱书,旁边配一角隐约的萌宠,写一行夹叙夹议的心得,保证获赞无数——这是古已有之的美事,过去在六月六,读书人家也喜欢把书拿出去曝晒;得现代科技之便,晒,不必非拣大晴天不可,明月下,雨窗前,更得晒致。
那么古人夜里就没法晒了吗?未必。明人张岱在《夜航船》的序里讲了一个故事:曾有一个僧人和一个士子同宿夜航船上,士子滔滔不绝,满肚子学问晒得僧人不敢乱说乱动,缩成一团。后来,僧人听出点破绽,就问那士子:“澹台灭明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士子毫不犹豫:“两个人!”僧人又问:“那么尧舜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士子答:“一个人!”僧人笑了笑:“这样说来,还是让小僧伸伸脚吧。”此种常识级错误也能犯,那么前头那番高谈阔论,可信度几何?难怪僧人长出了一口气。
焉知今日我们的露怯一“晒”,不会引得行家一“哂”?其实,若行家“哂”完之后,能够直言指谬,而不是默默点赞算了,倒是好事——至少下次,我们的言论能让“伸伸脚”的人少一点。
(摘自《组工文萃》2017年第二期)
稿件来源:《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