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品读|“半”层楼和“一件事”

2018-03-06 酱香老范 领导文萃
更上“半”层楼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人生之楼也由N层筑成。丰子恺解释李叔同出家原因时说:“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宗教。”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从生理需求到自我实现五层面,由低到高,亦可视为人生层楼。

台湾诚品书店创始人吴清友,曾用缘缘堂主人的“三楼说”谦虚地自况:“像我这种人可能是住在一楼半的,所以做一点所谓文化,或者是艺术等,这就是文化生活、精神生活。弘一大师脚力很强,他是要住三楼的,三楼就是神性的心灵生活……我好像顶多只能在二楼,最多偶尔窥望一下三楼,我能上去吗?”他创办诚品书店,“对文化怀有良善的心意”,为想上一层或半层楼的读者服务。

很多人满足于住在第一层,心思花在追求物质生活上。也有一些人,“高兴(或有力)走楼梯的,就爬上二层楼去玩玩,或者久居在里头。这就是专心学术文艺的人。”(丰子恺语)人生最好能“上二层楼去玩玩”,哪怕在楼梯向上“窥望”一番也好。不然,境界总是低一个层次,哪怕是土豪,也“穷得只剩下钱了”。而“住一楼半”,超越了简单的物质层次。

改变人类看世界之方式的乔布斯有遗嘱:“人的一生只要有够用的财富,就该去追求其他与财富无关的,应该是更重要的东西。也许是感情,也许是艺术,也许只是一个儿时的梦想……”其中“去追求其他与财富无关的”,也就是不满足于第一层面。因分配不公而造成物质财富的两极分化,固然是一大严重的社会问题。在精神财富上人与人之间的“不均”或贫富悬殊,则古今亦然。

官员长住一楼易沦为“一介俗吏”,而“全面小康”不仅是物质上的,还有精神上的。口袋和脑袋都富,才是真“富”。以此类推,已住在二楼的人,最好还能更上“半”层,以接近“神性的心灵生活”。当然,像弘一法师那样,“要住三楼”才能满足“人生欲”,我等俗子很难企及。

先知穆罕默德有言:“假如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不然,人生难免停留在第一层。一楼和一楼半,别小看这半层之差,在境界、格调和品位上两相比较,就像“扁担靠在电线杆上——矮多了”。人生住在三楼,过接近“神性的心灵生活”,固然令人艳羡,但我更念兹在兹于尚住在地下室的贫困人口,想着“真脱贫,脱真贫”……

一生“一件事”

已故翻译家草婴曾说:“我一生只做一件事,翻译文学作品,无怨无悔。”从18岁起,走上翻译苦旅,直至93岁逝世,历时75年,先后翻译了《托尔斯泰小说全集》12卷、《肖洛霍夫文集》3卷等。他说:“我做了一辈子翻译……平生只追求:堂堂正正做人,认认真真做事。”

同样享年93岁的美籍华裔数学大师陈省身,有一贯穿终生的信条:“一生只做一件事”,并且“一生做好一件事”。他说:“自己只会做一件事,就是研究数学。”就这样,他成了享有世界声誉的“微分几何之父”。

“中国天眼之父”,FAST(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南仁东先生,生命最后20多年,全身心扑在“天眼”上。为选最佳地址,从1994年到2005年,他在祖国边陲辗转了11年。从立项到竣工,又花了11年,最后“造出天眼领先世界20年”。

国际刑事侦查专家、美籍华人李昌钰,以精湛的侦查与鉴定技术,被誉为“当代福尔摩斯”。他总结人生经验时说:“重要的是要坚守理想……知不可为而为之;一生只做一件事:使不可能成为可能。

四位的专业大相径庭,但都践履了“一生只做一件事”“一辈子做好一件事”的理念,可谓“吾道一以贯之”。这“事”也就是人生“志业”。

很多人忙碌一生,弄不清这辈子到底做了什么事,更说不上做好了哪件事。一生做事不管多少,重要的是做好自己认定的“一件事”。

木心名诗《从前慢》:“从前的爱情很慢,慢的,用一辈子去等一个人。慢的,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仿拟之:“从前的人做事很专,专的,用一辈子去做一件事。专的,一生只够做一件事。”

(摘自《领导文萃》2018年2月上)

稿件来源:安吉新闻网

精彩回顾

观点|资政|仕态|为政|笔记|哲思

读史|人物|域外|管理|品读|言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