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想留一定可以留——也谈在美国找工作

袁应笑 视角 2018-08-31

网上有许多抱怨在美国找工作难的帖子。其实,中国学生在美国毕业后的就业情况,跟在北京毕业后的求职境遇是很像的——找工作难吗?难。有人找到好工作吗?有。

有两句话放在北京和美国都一样是适用的。第一句是:理科好找,文科不好找。学IT的人很喜欢自嘲为码农,其实码农真的是最抢手的,无论是在北京还是在美国。本科的同学里,信科同学可以说是最好找的。一进百度,就是年薪二十万,外加北京户口。硕士的同学里,那帮学IT的中国同学,虽然一天到晚跟印度同学泡在一起,英语烂得不行,但是到找工作的时候,绝对是最趾高气扬的。一进硅谷,那就是年薪八万美元起,近五十万人民币,吃饭睡觉全在公司,一年攒五万刀不成问题。

硅谷的生活状态实在是太让人羡慕嫉妒恨了(不包括进创业公司的),赚的简直不比投行少,并且从不加班。但他们也有他们的困扰,就是升职上的玻璃天花板。伯克利离硅谷近,去硅谷的很多。关于硅谷,我以后花一章专门描述。

第二句放在北京和美国同样适用的话是:“只要你想留下来,你就一定能留下来。”这句话不但适用于找工作,对于申请也同样适用:“只要你想出去,你就一定能出去。”我倒不是说留下来或出去就真的比留不下来和出不去要好,只是说,如果你真的下定决心非要做成一件事,你是一定一定可以做成的(当然这件事必须是符合你的实际情况的,你不能下定决心说要变成一头牛然后飞上月球,结果你没有变牛,就严厉指责这话说得不对)。

整体的就业形势,无论是北京还是美国,都是严峻的。我们这一代是一个生育高峰,竞争之激烈,由国内的就业市场一直轰轰烈烈延伸到海外——是的,即使在美国找工作,你也还是在跟中国人竞争。

先说我的本科同学在北京的就业情况,作为一个比较。

我本科毕业是在2011年。当时就业总体情况,虽然都能找到工作,但若做一个满意度调查,恐怕大部分人都对自己的offer并不满意,尤其是文科,尤其是女生,尤其是文科女生。像国际关系这种高考录取分数直追光华元培的专业,你觉得就能进部委和外交部吗?十年前也许可以,现在真的很难。男生也许可以,女生真的很难。所以大部分文科院系,基本一半以上读研,因为找工作太难了。

相对来说,去地方的待遇会好过北京很多。我自己当时拿过招商银行深圳总行的offer,可是工作地点是在深圳,所以最后还是拒了。除此以外,北京这边像样的offer就很寥寥。因为北京实在太不缺人才,尤其不缺名校和海归。凡是略有声望的单位,竞争都非常激烈。而一个万金油似的纯文科文凭,实在是没有任何竞争力。

但是,就业形势严峻,就没人找到好工作吗?有,而且很多,你时不时就会听到一个。我们中文系的同学,有进知名咨询公司的,有进四大的,有进四大行的,还有进央企的。因为中文系在学生就业方面,真的可以说是毫无竞争力,这些同学的offer确实都是靠自己努力争取来的。他们大多修了经济双学位,做过很多实习,努力拓展人脉,尝试去认识已入行的师兄师姐,甚至直接去跟人力谈。只要去找,机会总是在那里。

我在耶鲁读硕时,虽然下定决心读博,也凑热闹似的去了一些career fair。耶鲁的就业指导,尤其是本科生的就业指导,可以说是做得相当完善的。他们有专门的一对一咨询,有小范围的职业宣讲,有各种暑期实习项目和创业项目。相较于北大高得令人发指的读研和出国比率,耶鲁的大部分本科生都会选择工作。这里所说的选择工作,不单指那一小部分去投行、咨询等赚钱行当的学生,还有一大部分学生,会去非洲做NGO,去孟加拉教英语,去拉美做毒品汇报,还有一部分学艺术的学生,从此就开始完全不赚钱的演艺生涯。因为许多学生来自相对优渥的家庭,他们没有太直接的生存压力,所以完全可以放眼天下,去做觉得对人类或对自己有意义的事情。又因为有这样的视野和这样的抱负,他们在求职上的心态更为平和,不会觉得进不了宝洁就跟死了一样。

北大没有这样的学生吗?有。我认识的同学里,就有一直在做NGO,为弱势群体维权的伟大律师,有去部队基层一干就是三年的士兵,还有去西部支教的了不起的老师。只不过,他们也许比他们的耶鲁同伴面临更大的压力,承担更多的艰辛。他们没办法像那些进银行或名企的同学,一拿到offer,就兴致勃勃地上BBS发炫耀帖。

以硕士为主体的中国学生,因为承担着汇率转换后的昂贵学费,恐怕很少能有美国本科生那样的闲情逸致,再去为人类做贡献了。这部分中国学生的就业方向非常明确单一,一类是投行咨询,另一类是IT。我一个耶鲁林学院毕业的同学,学的是室内环境,最后去公司,还是当码农。耶鲁的硕士同学里,有不少进投行的,但最后多被派去上海和香港。

投行的地位在国内捧得很高,我以为这有一半是汇率的缘故。美国的投行,起薪也不过是6-8万美元,横竖五十万人民币,跟其他工作没有区别。你看光华管理学院毕业进好一点的投行的,也是五十万左右的起薪,就是8万美元。当然,也不乏年薪百万甚至高到离谱的,这得是在类似高盛的投行部,站稳脚跟且做出成绩。

金融行业工作非常辛苦,且收入未必稳定,还有听说私生活混乱。朋友的朋友在某商业银行,想跳槽去黑石;结果一打听,发现黑石工资差不多,工时特别长,立即放弃了跳槽的打算。还有听室友说的,她的同学跑去伦敦找某学长求教。那学长是摩根史丹利的VP,累到起不了床,就叫女生早上直接来酒店房间找他。女孩去了,问了两个问题,男生就有些暧昧;女生不答应。两人于是一起看了一集《爸爸去哪儿》,然后男生就累得睡着了……诚然这是我道听途说,可是一听真是肚皮笑破。

当时我去中国学生会主办的经验介绍会,六个演讲者,倒有五个是做咨询的,一个做IT。我举手问:“除了咨询和IT,就没别的可干了吗?”他们回答我说:“你要是能找到,下次一一定请你来讲。”

文科相对来说难找工作,尤其对于中国学生。因为美国有太多华裔,中国人这个身份,实在是没有任何优势。有在哥大念新闻的同学,到现在似乎也还在漂泊着。原因无他,你的英文再好,也没法在两年内就地道得跟《纽约客》一样。之前有朋友来问我“创意写作”这个专业。我有认识在纽约大学念创意写作的,据她说,那个专业的学生各行各业,五花八门,还有白发苍苍的热爱写作的老人。她的收获很大,但是,想靠这个专业在美国留下来,实在不可能。那女孩后来回了北京,我见她时还没有工作。东亚系的情况也是类似。在斯坦福的同学,目前也还在漂泊,靠做翻译养活自己。

但是,就像我说的,想留下来的一定能留下来——反正也没人来赶你走呀!就先拿着OPT,做着实习,慢慢的,总能找到工作的。

中国学生除了咨询和IT真的无事可做了吗?也不见得。在LA的一个同学,已经拿到工作签证的,现在就在一家娱乐公司。他们拍摄针对青少年的电视剧,在CW上播映。这位同学可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好莱坞的公司以白人为主,很少招华人。

跟我住一块儿的姑娘,在伯克利学的数据分析。按理说,这个专业不难找,进投行进企业都对头。但是她的求职道路也很是艰辛。我隔着门,时不时听见她电话面试,常常为她捏一把汗。有一次,貌似是个金融公司,面试官问她:“你平时都关注什么?”她答:“我很关注新闻,比如说最近的乌克兰马航坠机事件。”面试官就问:“那你觉得乌克兰事件对市场有什么影响?”她支吾半天答不上来,面试完挂了电话就哇的一声哭了。前两天她还在抹着眼泪说,人生好艰难,好灰暗,好绝望,不想活了。结果昨天一通电话,IBMoffer,工作地点Foster City,硅谷。

可见天无绝人之路。虽然艰难,总会好起来的!



作者袁应笑,1989年生,浙江金华人。2011年毕业于北大中文系,2013年耶鲁硕士,目前于伯克利攻读博士。原文于2014107日发表在豆瓣作者个人主页。本文版权归属原作者 /原发布媒体所有。原文链接地址请点击阅读原文。有兴趣的读者可通过订阅本公众号查看更多内容。点击本文右上角“视角”链接进入首页后点击“关注”即可订阅。订阅后回复“申请”可收看:

- 写好大学申请个人陈述的诀窍;

- 应对“奇葩”申请文章的“奇葩”攻略;

- 如何正确选择暑期项目;

- 如何在招生面试中展现最好的自我;

- 大学申请推荐信实用攻略;

- 天上掉馅饼?揭秘精英大学为何延长申请时间。

回复“教育”可收看:

- 对教育目的最深刻和理性的阐述;

- 教育不是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 一辈子的道路取决于语文;

- 何谓好大学;

- 美国顶尖大学如何保证本科教育质量;

- 追求幸福不是生命的全部意义。

回复“择校”可收看:

- 高中是个把人分类的机器;

- 美国大学校园访问全攻略;

- 学校那么多,到底怎么选;

- MIT发放录取通知时间中的玄机。

回复“人物”可收看:

- 他不经意拯救了全人类,但99.99%的人不知道他是谁;

- 奥巴马在芝加哥大学的学术生涯;

- 我在芝加哥大学的求学生涯以及金融学发展沿革;

- 沃伦•巴菲特非同寻常的教育经历;

- 前美国财长、前高盛CEO保尔森谈大学生职业规划。

我们是教育信息分享公益平台,欢迎各位关注订阅、提供内容或参与翻译工作。读者如有任何问题与建议,均可通过回复本号留言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