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也谈纽约“幼升小”

2016-05-25 左琳右森 北美超级妈妈养成记

作者简介:左琳右森,祖籍上海,定居纽约。家有一儿一女(森森琳琳)的全职妈妈。随着子女成长独立,开始兼职为育儿专栏写作,每周四次gym锻炼并在纽约某知名语言机构教小朋友中文。晚上忙里偷闲还喜欢追追剧,忙忙哒上东区绝望主妇一枚。




看到上海“幼升小”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不免勾起自己在纽约为儿子拼爹拼妈拼“幼升小”的那段回忆。纽约小学有一年的“预备班”,通常称为kindergarten幼儿园(和国内的幼儿园概念略有不同),大多数私立学校都从K(幼儿园)直接读到8或12年级。纽约教育局规定孩子必须满5周岁才能开始读幼儿园。5岁前,一般家长都会自费送孩子去preschool两三年(一般2岁半以后可以进preschool),再申请K-8或K-12私校。


和上海一样,大城市几乎都存在资源配置不平衡问题,纽约名校师资与硬件优秀但有限。相比几乎免费的公立学校,这些私校要家长每年要自掏腰包支付4-5万美元昂贵学费(还不算一些课外费用),却依然引无数家长尽折腰,许多顶尖私校录取率比常春藤大学还低。


我还在怀孕时就看过一些关于纽约preschool和私校申请的纪录片,深知要让孩子在这个大都会里接受一流教育,就必须努力让他从好的preschool读起(一般每年2-3万美元学费),再从那里申请到好的私立中小学,最后申请好的大学。




当然,近几年随着preschool alternative(一些早教机构开设自己的preschool项目)和universal pre-K(免费政府项目)等兴起,preschool的申请竞争总算是小些了。但是,想进一所纽约的顶尖私校,除非父母自己实力足够雄厚,关系足够到位。否则先要选对一所preschool,然后在学校里好好表现,和校长(preschool director)建立良好关系,绝对是帮助孩子进名校的必要基石。


说白了,一个preschool校长在私校招生圈里是否吃得开,家长和孩子是否在preschool校长跟前留下良好的印象,都直接关系到最后的私校申请结果。孩子们毕竟还小,只要不是极端优秀或极端顽劣,其余在校长眼中都是差不多的。当然一个好的校长,会经常去课堂观察了解每位学生,并结合班级老师对孩子的综合评估报告,在最后家长择校时给出建议与推荐。好像职场的猎头,知道A家庭的总体情况符合X学校的招生要求,也了解A家庭的小孩很适合X学校的学习生活环境,就会在中间牵线搭桥。



既然学生基本没差,那么做家长的又该如何给校长留下良好印象呢?答案无非是出钱和出力。私校招生办的人在和preschool校长对话时,肯定会问及“这个家庭怎么样?父母平时参与学校活动吗?”之类的问题。如果你平时没有时间参加任何家委会和学校组织的大小活动,年度捐款晚会也没有任何表示与支持的话,那么很有可能校长会实话告之私校招生办,他们也会记录在案作为最终审核依据。学校就是一个社区,美国人都特别强调社区意识。功利点说,家长为学校所做的一切,校长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对之后申请私校肯定帮助很大。




以前纽约的私校申请都有一轮ERB测试(类似智商测试)。但近两年,大多数学校都不再采用这种测试了。本来吗,孩子还那么小,一轮笔试的结果,其参考价值不够全面。现在取而代之的是一轮孩子间的playgroup和一轮家长与招生办的面谈。


有时候,招生办也会专门去孩子所在的preschool参观。因为有的孩子怕生,在不熟悉的环境中很难表现出真实自我的水平。所以,招生办会去他们熟悉的学校课堂里看他们的真我表现。Playgroup通常会观察孩子们的团队合作,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等。比如会让几个小朋友一起搭积木,会问一些简单的个人问题,会让他们写自己的名字或画一个人(私校一般不要求孩子入学前会写字与阅读)等。和家长的面谈,一般会让家长聊聊自己的孩子,或者问一下为什么选择申请这个学校,也有问一些孩子平时日常活动安排等问题。一方面深入了解孩子本身,一方面也是想了解孩子所在家庭关系是否融洽,家长是否参与到了孩子的成长教育,家庭教育理念是否和学校的相吻合。



当然,除了两场大人小孩的面试,学校里还会有专人带领家长参观校区的安排,有与在校师生及家长接触提问的见面会。总之申请一个学校,平均要去拜访3-4次。一般家长都会申请至少5-6个私校,然后从中选择自己的第一第二第三志愿等。所以,整个秋季,家长平均要经历10几20来次的大小面试。最后和自己preschool校长讨论“观后感”,一起为自己申请的所有学校排个“名次”,再有校长去和各招生办逐一联系,确认大致方向与录取概率。


到发榜前几周(一般每年2月初,所有私校在同一天统一发榜)家长会被要求亲笔写感谢信甚至first choice letter(告之对方学校是你的第一志愿),以提高胜算机率。有些学校明确不收first choice letter,但很多学校还是希望能吃到这颗定心丸,如果你写了信,学校本来也有意录取你,那么就是一拍即合。如果你没有写,学校本来有意录取,但不知道你到底心意如何,那么很可能就会把这个名额让给“表过忠心”的家庭,而把你放在waiting list(候补名单)上。至于这个信怎么写最合适,preschool校长也会帮忙修改的提意见的。再次说明了一个preschool校长的重要性。



总而言之,纽约的“幼升小”也是有其自己的特色与门道,家长们所承受的压力远大于孩子们。每次面试,孩子们都是以为自己去和新朋友玩一下而已,半小时后,蹦蹦跳跳地拿着学校送的纪念品出来了,问他玩(考)了点什么,他或许会说忘记了。


纽约的“幼升小”需要preschool校长的支持帮助,更需要家长们自己放正心态,懂得找最适合自己的而非一味追求最难考进的。其实在所谓的top tier顶尖私校里,除非自己的孩子真的足够出色也能适应,否则要和一些精英家庭拼背景拼娃考常春藤,未必是件易事。不如找一间适合家长自己也适合孩子的私校,让他们能在出色的硬件和优秀的师资力量下,爱上学习,学会学习,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足已。



  •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可以通过在朋友圈转发支持我们,我们会很感激。你也可以长按下面的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北美超级妈妈养成记,我们将送上更多高质量的教育和育儿类文章。

  • 有话想说?请在文末留言,我们喜欢看到您的文字:)

  • 投稿与合作,请发邮件至tina.xinghua.chen@gmail.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