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考研常见误区和考研复试基本问题

新传研考 2019-10-31

考研常见误区和考研复试基本问题



第一个误区:误以为初试高分就会录取。这无疑是片面的,别说是还有复试,就是高考也还有个录取的步骤要进行。初试高分只代表你获得了下一步的入场券,顶多就是站在了一个相对有利的位置,记住这只是暂时的、相对的。   


第二个误区:误以为高排名就不会淘汰。高排名并不意味着最后会入围录取,同样的道理,这也只是暂时的表象,在复试环节很可能有许多你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不要盲目高兴;相反,要更多地做好准备,保持和扩大自己的优势。北师大和北大都有初试第一名被刷的情况。  


第三个误区:误以为名校就不接受调剂。有的,名校也有调剂的情况的,视专业而言的,也视当年报考情况和上线情况而言的。如果你考了高分,而所报学校又竞争太激烈,面临不妙的情况,记得赶快收集此类信息。 


第四个误区:误以为学校存在暗箱操作。公正问题不是你一个区区学生能独力扭转的;怨天尤人的最后下场都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聪明人不会老纠缠在这个问题上。务必记住这不是自己目前要努力的方向,你所要做的所能做的就是苦练内功巩固和加强自己 。 


第五个误区:误以为导师提问都很刁钻。恰恰相反,导师绝大部分都是见识广泛、通情达理、笑容可掬的非凡之士,他们普遍理解寒窗苦读的不易。导师提问一般就是两个方向,一是涉及你的专业的内容,二是有关当前时事的内容。前者你不会摸不到头脑,后者适当关注点就可以了;事先要思考可能出现的情况。 


 第六个误区:误以为复试时就选定导师。只有博士考试招生才是报考之际就基本选定了导师,硕士研究生的导师选派不是复试的时候决定的;某些不知情的报考者甚至以为自己一开始准备考试就可以预定某某老师,真正选导师是在新学期开始后进行的。可以和导师取得些联系,但不要一厢情愿地捆绑。 


第七个误区:误以为招生目录上的名额是真的。不要太相信那个数字了,在扩招后那个数字就不再是一成不变的了;不信的话,可以去打听打听你报考的学校前几届的招生情况,最后招生的数目通常要大于该数字,搞不好还是翻了一番的数字。所以不要轻易打退堂鼓,要认真衡量和计算一下。 


第八个误区:误以为听力口语考试都是一样的。并非每个学校都有不同的外语听力口语考试形式,但还是有比较多的模式的。比如有些学校的口语是要对话的,有些学校的口语则只要自己演讲就可以了;又比如有些学校的口语听力是同时进行的,有些学校则是分开进行的。情形不一而足,要先了解清楚。





1.准备复试,难吗?

答:首先,考研复试的淘汰率并不高,国家规定淘汰率最多不能高于2:1,超过这个比例基本都是特别反常的可疑情况。


其次,准备复试并不简单,就像很多同学虽然背功了得,但是第一次答论述题却痛苦异常一样,写和说是两个相互联系但是有明显不同的过程,就像背诵和答题一样。并不是你有很高的知识水平就一定能说得很好,我想,这个你们心里是承认的。


2.初试成绩排名很靠前/靠后,就没必要准备复试了吗?


答:在最终的考研总成绩中,初试成绩占比50%-70%,复试成绩占比30%-50%。以占比70%为例,依靠初试成绩向在复试中有1%的优势,你的初试成绩需要比其他同学高出7.1分,而成绩最靠后的同学,和排名中等的同学,最多也就是14分的差距。我们可以这么理解,一个成绩排名最后的同学只要比一个成绩中等的同学在一次满分30分的考试中多拿2分,他的总分就能超过成绩中等的同学。听起来,其实很简单,不是吗?


3.考研复试,考察的内容是什么?


答:考研复试一般由专业面试、英语面试和笔试三部分构成,其中专业面试分值最大,英语面试也比较容易拉开差距,至于笔试,一方面分值较小,一方面通过初试的同学,除非遇到陌生题型(复试中常见的陌生题型:科研规划、研究设计、评论),一般不容易拉开差距。


专业面试,故名思意,专业占一半,面试占一半。


专业方面,一般考察两类题目,即经典理论或者对热点事件的看法态度,建议大家重点准备后面一种,因为过去我们在模拟面试中出那种“请简述议程设置”这样的题目,基本上,大家的表现惨不忍睹。


但更重要的是面试,说是远比读、写更难掌握的技能。文字是可以回看的,也就是,当老师没有get到你们的意思的时候,他可以通过回看你之前写的内容而获得自己想要的答案;但在口语交流中,你的逻辑是否清晰,你的陈述是不是有故事性,这个要求无疑是比笔试高的。


还有,顺便告诉大家,在写作中很好用的1234分点,在口语中,其实很容易令人尴尬啊。。。


4.准备复试,你们需要努力到什么程度?


答:据说,1/3的美国人,认为公开演讲是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而复试,面对5位老师,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心里是打鼓的,又有多少人,进考场的时候嘴巴里念着“要死鸟朝天,不死万万年!”


专业水平的差距,基本就是110分跟120分的差距,本身就不是老师的第一考虑范围。能通过初试,大家花在看书上的时间还少吗?1000小时和1100小时,区别真的会非常大吗?


学习复试,特别是复试口试,一定是一件令人尴尬的事情,一定要把该丢的脸都丢到位了,该补的短板都补齐了,才能解决表达能力不足的问题。


平时说话有点含糊的同学,需要学一点发声技巧;跑题王们,需要让自己的思维逻辑变得“正常”;冷场制造者们,需要让自己变得更淡定而自如;平时喜欢过多为自己辩护的人,需要不断提醒自己注意谦虚谨慎。


但是更重要是,是敢于说话本身,是克服恐惧。


有人说,一个会演讲的人和一个不会演讲的人的差距是50次演讲,一个能在复试中稳定发挥出自己水平的人和一个有可能因为“发挥失常”而搞砸的人的差距,是50次训练!!!



资料整合自网络


出品单位:南方传媒书院——新传研考

总出品人:陈安庆

责任编辑:弓艺如

微信号:新传研考

南方传媒书院新闻考研研究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