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回家乡寻找恩人!15年前他的感人故事上《三明日报》后……

2017-02-23 三明日报

  “您好!张知松在这儿办公吗?”1月22日上午,笔者办公室门口站着一位高个的青年人,一脸激动地笑容。

  这位陌生的青年人是陈占填,已经15年没见到张知松了。这次回家过年,最想见的就是当年的恩人了。

  恩人如亲人。当年青涩少年,如今长得更高了,也胖了,一下子难以认出来。陈占填紧紧抱住张知松,一脸泪花:“太想您了,松哥!”

●大田五中资料图


回首15年前,陈占填是大田县委报道组记者张知松笔下的新闻当事人。一篇《贫寒兄弟携手求学》通讯稿先后发表在《三明日报》《福建日报》上,讲述大田五中高一年学生陈占填兄弟携手求学的感人故事。

贫寒兄弟携手求学

  1995年,因一次交通事故,作为驾驶员的陈占填父亲被判刑入狱,家庭陷入困境。1997年7月,陈占填考上中专、其哥哥陈占杞以当年学校理科状元的好成绩考上重点大学,为了让哥哥上大学,初中毕业后的陈占填放弃学习机会,到泉州打工,每月汇款2000元给哥哥读大学,自己仅留下100多元生活费。3年后,哥哥陈占杞不愿弟弟再做牺牲,给母校大田五中时任校长乐庆霖打电话,学校破格录取陈占填入高中部学习。为圆弟弟的大学梦,陈占杞省吃俭用给弟弟寄生活费,陈占填则利用周末和暑假在县城卖冰棒,维持生活。


文章发表后,在大田县城产生巨大反响,当年大田城关派出所所长肖桂军把自己的一辆自行车送给陈占填,并发动全所民警捐款;大田五中免去占填学费;县路政所、大富华酒楼肖老板等纷纷伸出援助之手。陈占填回忆,同样家境困难、刚参加工作的记者张知松还给他300元资助,这是当月工资收入的三分之一。


  陈占填考上了西安工程大学,毕业后在哥哥的帮助下到深圳工作。如今,成了家,在深圳买了房。因工作忙,陈占填多年没有回到大田县梅山老家。他说,今年特意回家过年,主要是想见见恩人,给他们汇报自己的工作,表示感激之情。

  陈占填一夜没睡好,一大早就开车从乡下赶到城里寻找恩人。张知松已调离了县委报道组,他翻开当年新闻作品剪贴本,又见到当年新闻当事人,无限感慨。得知校长乐庆霖已经过世多年,陈占填内心无比难受,自己真的回来迟了。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陈占填说,当年困难时,人们给予他很大帮助,自己将努力创业,回馈社会,特别是母校大田五中,等自己事业顺利些,一定尽一份绵薄之力。

讲述者:颜全飚


  记者查找三明日报的资料,找到15年前刊载的通讯《贫寒兄弟携手求学》。这篇帮助了一位学子的通讯,今天读来仍让人感动。全文如下:

贫寒兄弟携手求学


  ●三明日报大田记者站 张知松 林春忠


  大田县城街头,炎炎烈日下,一个皮肤黝黑的少年,蹬着辆破自行车送冰棒。

  他叫陈占填,大田五中高一(10)班学生。

  暑假他干起了临时送货员——每天上午12点之前他把6箱冰棒送城区38个经销点,往返路程达12公里,所得报酬9元——他就这样挣自己下学期的学费。

  生活艰辛,可小占填并不觉得孤独。因为他知道这个暑假为了求学,远在西安的哥哥陈占杞也像他一样在勤工俭学。


一场车祸   碾碎了兄弟俩幸福的童年


  占杞、占填童年生活在偏僻的大田县梅山乡高泉村,在村里,父亲陈高宣算是个比较活络的人,参加了驾驶培训,是村里唯一的“车夫”。1994年初,陈高宣买了一辆农用车在村与乡之间跑起了运输,因为村里没有其它车辆,这部农用车成了高泉村村民客、货两用车,但也时有违章载客、超载。

  这时节,陈家生活宽裕。两兄弟花起钱来大手大脚,书却念得不理想。占杞在读初一、初二时,还在学校四周菜馆赊账。

  一场车祸碾碎了兄弟俩幸福的童年。1995年正月初九,是乡里开春第一墟,陈高宣的农用车挤上了27人去赶墟,占杞、占填两兄弟也挤在其中。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车子驶出村口不远,陈高宣突然发现方向盘失灵了,接着车子驶出路面,翻了:两死、众伤,占杞安然无恙,占填却受了重伤,骨折,头部缝了75针,险些丧了命,耗去了近万元的医药费。这场车祸不但让陈家没了车子,加上死者赔偿,欠下了3万多元的债务。陈高宣被判了4年的徒刑,直到去年10月4日才出狱。 


逆境里,两兄弟才悟出学习机会之难得


  家事突变,家道败落。原本安逸而不求上进的两兄弟,经历了这场车祸的事事非非,似乎在一夜间变了个样:花钱能省则省,在校埋头苦读,不再四处溜逛;回到家里不是帮忙干家务、农活,就是闭门读书。

  占杞由于在初一、初二基础打得不牢,待到初三苦读了一学期,成绩由年段100多名提高到20多名,进了大田五中读普高。在五中,占杞面对自己薄弱的英语,用最“土”办法,不停地去背单词、阅读英语短文,词典被翻得了变黄了,英语成绩很快提上来了。

  在哥哥影响下,占填也很勤奋。

  1999年7月期间,两兄弟的中考、高考成绩相继揭晓,占杞以698的高分取得全校理科状元,全县第八名,其中英语单科成绩还是全市第一;占填也考得不错,578的高分列居全校前列。 


“哥哥,我去为您赚学费”


  很快录取通知书到了。占杞考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占填考上福州一电子学校。

  可这时家里已是债务累累,父亲还蹲在监狱里,家里没啥收入,怎么办?一天夜里,母亲把两兄弟叫到跟前,流着泪向他们兄弟“通牒”:只能一个去读书,你们兄弟自己商量。不料,兄弟俩都推着让对方上学。后来,母亲认了族里长辈的观点:哥上学。

  待到一同考上中专的12名同班同学邀占填到县城体检时,占填却悄悄地跟随着村里的人到了沙县一茶园干起了锄草等苦工,他想为哥哥攒点学费。一天15元的工钱要顶着烈日干上10个小时,占填因体力不支,干到第14天时,晕倒在茶园里。

  9月初,占填怀揣200多元的工资,返乡送即将远行的哥哥。占杞在许多亲朋好友和好心人的帮助下,终于筹到了近万元的学费(仅够交学费)。哥哥走的第二天,占填又随人到了泉州亚雷工艺公司打工——他要挣钱供哥哥上学。

  工艺品厂使用的天那水等化学药品,刺鼻难闻,车间空气差,许多工友干了正常班的活就不干了,但占填几乎每天主动加班加点,经常一干就干到深夜一二点,所以占填每个月都可以比别人多领上三五百元工资。钱比别人多领,但花起钱来,占填比谁都小气。在泉州打工两年,只花了50多元在地摊上买了两套秋冬衣服。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多省点给哥哥。占填每月千元的工资至少有800元汇至西安或为哥哥存起来。2000年春节后的一个月,哥哥开学初需要的钱较多,占填领的1150元的工资寄给哥哥1100元,自己只留下50元作生活费。一共为哥哥汇了多少钱,占填从来不算这笔账。


“弟弟,求学路上不能少了你”


  占杞虽然人在西安读书了,但对弟弟的迁让、支持一直记在心间,从末放弃过让弟弟复学的念头。

  前往西安前,占杞就交待弟弟外出打工不能丢了学业,一定要带上初中课本和自己学过的高中课本,经常复习初中知识,自学高中知识,若遇上不懂的,来信联系。

  占填也很听话,知道以后社会发展更离不开知识,带着课本到泉州打工。在厂里,下班后,工友都去外头了,唯独自己一个人关在宿舍里自学高中知识,特别是读英语,占填从来不敢读出声来,怕被那群文化不高的工友笑,都是在无声地默读着。

  2001年,已是大二的占杞逐渐在西安稳下来了,学习成绩一直保持在班里前列,便四处寻找自立赚钱的机会,家教、钟点工等等,只要他一听到能赚到钱的信息,从不放弃。课堂上,尽量把教学内容消化了,课后,便四处忙开了。功夫不负有心人,占杞在西安课外赚的钱不但可以解决自己的生活费,还略有节余。

  2001年8月底,临近开学的时候,占杞便大胆地产生了让弟弟复学的念头:弟弟要是近年不复学,以后随着弟弟年龄增大,复学后弟弟更难完成学业。于是,占杞立即与母校——大田五中的校长乐庆霖和恩师们联系。乐庆霖校长听了两兄弟的感人事迹,决定对占填破格录取。

  2001年9月初,失学两年的占填又回到了梦寐以求校园中,来到了大田五中高一(9)班。

  复学后,占填一开始上课不时走神,知识也忘了很多,占填心里急,占杞就用英文给弟弟写信,一边为弟弟打气鼓气,一边提高弟弟的英文阅读能力。占填又逐渐适应了校园的学习、生活节奏。

  占填的学费又一次得到学校的关照:缓交。生活费则由哥哥省吃俭用寄来。一到周末和假期,占填在县城里便寻找机会打点短工,贴补自己生活费用与学费。


来源:三明日报微信(ID:smrbwx)

本期编辑:凌峰 灵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