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厦门又有两位壮年医生倒下了!这10个职业猝死率最高,千万小心!

2016-12-10 Yes厦门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一位年仅24岁的工程师因长时间加班猝死,再次引发人们对过度劳累透支健康的关注。


而就在前两日,

再次传来噩耗:

两位正值壮年的骨干医师接连离世。


12月7日,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科副主任医师、助理教授王昭因“主动脉夹层破裂”抢救无效去世。


12月8日,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尹小文博士因“心脏骤停”抢救无效去世。



应该说,累,有社会发展的大背景。目前,国家正处于经济高速增长时期,职场竞争激烈,就业压力不小,劳动强度常常挑战人们的体力极限。“葛优躺”的流行,腰酸背痛、失眠、健忘等症状的频出,无不显示着我们可能患上了“过劳症”。


然而


现行法律对过劳死是否属于工伤,在实践中还存在认定上的模糊,而劳动监察部门的监察力度也普遍不足,就算是认定为“过劳”,企业受到的惩处也只是少量罚款,违法成本较低,因此加班成了不少企业堂而皇之的要求。过劳之下,常有悲剧,近些年不时有人因劳累引发疾病离世,死亡年龄也不断趋于年轻化,IT、外企、媒体、医疗等行业更是重灾区。


其实,劳累大多出于自愿。加班,是责任心的体现,也是获得较高职位和收入的途径。为了提神缓解疲劳,咖啡、浓茶、烟草甚至药物都成了上班族的必备品,让原本疲劳困乏的身体雪上加霜。油尽必然灯枯,疾病骤然暴发,重创健康,伤害生命,让人猝不及防。


由此看来,过劳是种病,还得治。


面对一个个逝去的生命,法律、单位和个人都不能无动于衷,必须有所行动,对症下药。首先,对过劳死要有明确的认定办法,厘清模糊地带,一旦确定,企业必须依法给出高额赔偿,提高其支付的代价和成本。


在加大惩处力度的同时,也不能放松源头治理,尽可能避免过劳状态的出现。在制度层面,是否可以考虑对收入分配机制进行改革,由劳动时间决定报酬转向重视劳动效率和成果?其次,保障工会对加班问题具有监督和调解的权力。此外,急救知识的宣传和培训也亟待推进,像抢救的黄金时间、正确有效的急救方法、急救时该避免的错误等信息,都该加以普及。


从个人的角度讲,也要避免被浮躁的“成功观”裹挟,在事业上急于求成,把人生压缩成“短线操作”。工作与身体,孰轻孰重得算算明白账。毕竟,生命只有一次。


从疲劳到猝死仅6步!收好这份抗疲劳全攻略


医护工作者、IT工程师、媒体人士、学生…

十个群体身体透支严重,猝死率高。

腰酸背痛、皮肤粗糙、掉发严重…

不要忽略身体给你的疲劳提示!

快到年底,送你一份抗疲劳全攻略↓

转给关心的TA!


▍内容来源 : 人民网(people_rmw

▍图文编辑:Yes厦门(ID:yesfm_)

▍转载授权请回复本微,关键词:转载

▍商务合作电话:185-5920-6868



    ||| 猜您喜欢 |||    


厉害!金砖飞机来了!听说厦门人可以....


说走就走!厦门到昆明高铁开啦!早上厦门喝茶,晚上云南赏雪



领导说了!

你点一个
妹子的工资就涨5毛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