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教子】不是高考无用而是你无用

2016-06-07 赵锐 赵锐图文

本公众号内容现仅授权

西部网、陕西头条、今日头条转载

其他平台转载请与本人联系

欢迎朋友圈转发推荐



不是高考无用而是你无用

/赵锐

 

我已经不止一次见到这样的转发信息。从去年高考开始,每逢大考,各种微信群里都会转发这个名单:第一份是傅以渐、王式丹、毕沅、林召堂……第二份是曹雪芹、李渔、顾炎武、金圣叹……问哪份名单上你认识的人多一些,前者全是清朝科举状元,后者全是落第秀才。

 

这个信息看似在宽慰考生家长,意指人生道路不止高考一条,却无意中传递出一个匪夷所思的逻辑——成不了状元,或许还可以成为曹雪芹。

 

要理清这个强盗逻辑,需要使用概率论的基本方法。清朝267年的历史中一共举办过112次科考,产生过114名状元,加上榜眼、探花,一甲录用人数在340人左右。二甲录取人数比一甲平均多20倍,三甲更是在50倍以上,仅仅殿试录取的前三甲就有几万人。这还不算那些类似二本、大专的举人和贡生的人数。而再数数这267年间诞生的曹雪芹、李渔等名落孙山的成功人士,把他们所有人的脚趾头加起来,也没有几万个。

 

这些数据很明确地告诉我们,是考试中榜容易,还是成为曹雪芹更容易。显然后者是小概率事件。

 

如果只论知名度,在科举考试前三甲的榜单中,也很容易就能看到这些名字:李光地、林则徐、曾国藩、李鸿章、纪晓岚、刘罗锅……当然,刘罗锅要比刘墉的知名度更高。

 

至于高考制度是否能和科举制度相提并论,不在此次讨论范围,暂且按下不表。作为家长和考生,需要防备的是,被“高考无用论”甚至“读书无用论”误导。

 

高考是高等教育的入门考试,跨过这道门槛,才有机会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积累更丰富更高阶的文化知识。从功利的角度说,受教育层次越高,成为成功人士的概率才会越大。这个逻辑不会被一两个曹雪芹、你家邻居张百万等几个特殊案例随便驳倒。

 

对大多数人来讲,通过高考获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仍然是提升个人价值最快捷、最有效的途径。

 

再换个角度来看,高考落榜还功成名就的人也不少,可你只看到他们的落榜,没看到他们的天赋异禀、勤勉坚忍。不要动辄拿比尔盖茨从哈佛退学来说事儿,给你一间大仓库、几台好电脑,外加10年时间,你就能代替比尔盖茨吗?

 

可小概率事件很容易蛊惑人心,就像双色球中出千万大奖后,买彩票的人马上就会多起来。很多人就这样轻视了高考、蔑视了知识、忽视了学习,结果高考落榜多年,也没有变成张百万。

 

问题出在哪里?——不是高考无用,而是你无用。

 

尽管时至今日,成功的标准多种多样,个人价值的取向也早已多元,高考也不是唯一的途径,但学习,这个走向成功的不二法门,是永远不变的。曹雪芹在少年时靠着家学渊深饱读诗书广博涉猎,几十年的知识积淀加上天资聪慧,才写出了《红楼梦》。你家邻居张百万从摆地摊到成为代理商,恐怕也不只是靠运气。

 

如果你放着高考这条坦途大道不走,非要剑走偏锋,那也得拿出十年磨一剑的坚忍努力,把自己变成一把偏锋锐利的好剑。所谓“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人生就是这样,不参加今天的高考,就得参加别处的高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