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漫谈区域发展多极化与陕西行政区划改革
本文现仅授权西部网、陕西头条发布
其他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
欢迎朋友圈转发推荐
漫谈区域发展多极化与陕西行政区划改革
文/赵锐
当前陕西区域发展不协调的主要表现,是市县经济水平差距较大,这也是制约陕西整体实力提升的重点问题。从2016年全省各市生产总值看,西安占全省近三分之一,其他各市均在15%以下。这种西安“一枝独秀”的单极化发展格局,导致陕西区域发展结构失衡、动力板块单一。
【一、多极化发展是大势所趋】
单极化的区域发展格局容易导致三个问题:一是动力有限,二是空间受限,三是活力不足。
在动力引擎上,“双发动机”甚至“三发”显然比“单发”拥有更强大的动能。同理,区域发展也需要多个板块作为动力支撑。全国经济规模领先的省份,都拥有若干个与省会经济实力相当的城市,比如江苏的苏、锡、常,浙江的宁波、温州,山东的青岛、烟台等。可见,多极化的区域经济板块,反映和决定着一省的经济实力。
在发展空间上,单极化格局容易出现边际递减,即随着可开发空间不断减少,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所产生的带动能力、辐射范围将日益有限。而且,单极带动产生的增量显然要小于多极带动,这也是1+1>2的道理。“大西安”的建设构想也正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西安市的发展空间已相当局促。
在发展活力上,单极化格局容易形成资源配置固化、竞争意识弱化的问题。陕西形成西安“一枝独秀”的区域发展结构,主要来源于多年来“西安为主”的资源配置思路。大型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科研院所、重大产业项目等,过多向西安集中,其他地市优质资源匮乏,不仅容易使西安产生“小富即安”的优越感,弱化竞争发展意识,也使其他地市因“望尘莫及”而处于边缘化位置。
从2016年全国主要城市经济实力看,山东的17个省辖市中,有15个是全国百强市,数量位居全国省区第一。江苏的13个省辖市全都是百强市,是全国唯一全部省辖市进入百强的省。广东21个省辖市中,9个是全国百强市。浙江11个省辖市中,8个是全国百强市。
这就是全国区域发展的大趋势——单极化格局已与发展形势格格不入,只有区域的多极化发展,才能为追赶超越提供更丰富、更强大的动能。
【二、围绕培育多极推进行政区划改革】
构建多极化的区域发展格局,也是“十三五”时期陕西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点举措,为此,“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构建五大次区域增长极。但在实施中可能会面临行政区划障碍,毕竟涉及的区域跨越不同市、县——是形成松散的经济共同体,还是执行力集中的新型经济区?这是一个问题。
由此可见,延续几十年的行政区划格局,已经在某些区域制约了新形势下的经济布局。类似的问题在陕西并不鲜见,从关天经济区到西咸新区,行政区划上的掣肘长期困扰着经济方略的实施。因此,构建多极化的区域发展格局,必须本着务实、创新的理念,积极推动行政区划改革,打破行政分割,为重点区域发展开路架桥。
行政区划改革一直是很吸引眼球的话题,但讨论这个问题不是随便在地图上圈圈点点那么简单。行政区域的设置和重新划分,是一个严肃又谨慎的改革领域,需要充分考虑经济、文化、行政、地理等多方面因素。
仅从经济层面看,当前陕西的行政区划改革应以构建多极化发展格局为主方向,在进一步优化西安县区结构的同时,全力打破单极化的发展格局,重点提升其他市县的发展空间,凝聚增强市县发展动能。简单地说,就是行政区划的调整,要有利于培育与西安经济实力接近的省辖市,有利于提升其他地市的经济比重,有利于增强市、县的发展活力。
【三、行政区划改革要统筹区域发展】
如果从这一思路分析,一些有关行政区划改革的传言便不攻自破。先是“西安直辖”。首先,西安的经济总量只有6200多亿元,低于甘肃,没有成为直辖市的实力。其次,西安占全省经济总量近三分之一,以目前陕西处于全国中游的规模水平,西安直辖将对全省造成伤筋动骨的影响。第三,陕西省至今还没有一个在经济规模上能与西安相近的城市,其省会城市的地位不可替代,没有直辖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再是“三地分咸”。从设立关天经济区开始,西安、铜川、杨凌三地分割咸阳市的说法就一直存在。这种设想的本意,就是基于形成关中的多极化发展格局,扩大铜川、杨凌的规模和发展空间,出发点是有利于优化区域发展格局的,在思路上具有创新性和超前性。
但这个构想存在几个问题:一是行政区划改革的原则应是“以强并弱”,而不是“以弱分强”。尽管咸阳市的经济规模不算太大,但从占全省比重看,也是陕西区域经济的第三极,以总量最小的杨凌、铜川来分割咸阳,显然不妥。二是这一设想受益最大的无疑是西安,但继续扩张西安的规模,只会进一步强化单极化格局,对其他区域形成更大的吸附回流,加剧区域发展的不协调。
咸阳作为陕西的一个重要经济区域,不仅不是制约西安发展的障碍,还应该从功能定位、辐射方向和资源配置上进一步强化,使其成长为区域发展的重要一极,与西安形成双核格局。
因此,以统筹区域发展为目的推进行政区划改革,应以“扩市、强县”为重点,带动更多资源向重点市县集聚,变西安“一枝独秀”为市县“遍地开花”。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