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火炬诞生记

彭州残联 2023-04-15

#在彭州过年;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中国新闻网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火炬——“飞扬”,在2月4日正式问世。


“火炬是展示北京冬奥会理念和我国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北京冬奥会的愿景和精神的集中体现。我们在冬奥会倒计时一周年活动上发布火炬外观设计,是想用火炬点燃全世界对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热情与广泛期待。”北京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副部长王向豫说。

来源:中新视频

入围只是起点

火炬,是历届奥运会中,备受关注的元素之一。北京冬奥组委在2020年4月24日面向社会公开征集火炬外观设计。消息一出,众家沸腾。历时3个多月的修改和完善,经过北京冬奥组委多轮评审,“瓷火之心”方案从182个全社会有效征集方案中脱颖而出,于7月31日成为火炬外观设计入围方案。

“设计团队还没来得及相互祝贺,所有人就清晰地意识到,此时此刻,才是项目真正开始的时候。未来将面临重重挑战,方案的入围只是一个起点。”火炬团队项目负责人饶杰在回忆时说。

在随后一个半月的设计优化过程中,北京冬奥组委组织包括燃烧器、轻质材料、工业设计、文化等不同领域的知名专家与原作者共同组成修改组,指导三家火炬外观设计入选方案单位进行多次深化修改工作,以进一步提升设计方案的造型创意、视觉效果和文化内涵。

由于整个团队对北京冬奥会文化的理解和创新有一个过程,甚至改良版的设计方案一度处于落选边缘。在距离下一个汇报节点还有两天之时,整个团队痛下决心,彻底清空了项目室,擦掉了此前的所有板书,重新探索更深层次的设计文化根源。

激烈的讨论中,设计师逐步达成一个新的共识:隐去原方案中作为燃烧出火口的“瓷芯”,改将空心螺旋上升式的飘带作为主特征,出火口则改在了内外飘带的边缘上。

尽管历经数次彻底颠覆,然而囿于工业设计的机械化思路和创作方式,火炬内外飘带的缠绕形态却始终过于规则,始终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整体设计要求“可望而不可及”。一切似乎陷入困局。

大自然的线条

当思维陷入瓶颈,在与北京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火炬设计修改专家林存真研讨时,一片形态灵动优美的叶子,给了设计团队新的灵感。大自然的线条,是计算机设计软件中无法实现的。于是设计师们在白板上以“道法自然”为引,像书法一般随意挥洒临摹,经过无数次尝试,终于有几张草图若隐若现地捕捉到了一点生命的力量。

“其实这是从渐悟到顿悟的过程。”火炬外观设计师李剑叶回忆道。

在北京冬奥组委正式确定最终胜出方案前,最后一次汇报至关重要。在汇报前一夜,根据北京冬奥组委专家提供的设计反馈意见,抱着“背水一战”的心态,设计师们通宵达旦工作,终于完成了三款火炬、六个方案设计。
2020年9月22日,经北京冬奥组委主席办公会议研究,确定了现在的火炬设计方案——“飞扬”。

火炬整体外观与北京 2008 年奥运会开幕式主火炬塔形态相呼应,体现了“双奥之城”的传承与发扬。自下而上从寓示吉祥的祥云纹样逐渐过渡到剪纸风格的雪花图案,旋转上升,如丝带飘舞,最后呈现为飞扬的火焰。祥云传达吉祥的寓意,是北京奥运会的延续;雪花表现冬奥会的特征,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创新。

火炬交接时,两支火炬的顶部可以紧密相扣,既是设计上的巧妙创新,象征着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又体现出让世界更加相知相融的北京 2022 年冬奥会愿景。

北京冬奥会火炬为红色与银色,寓意冰火相约,激情飞扬。红色线条随火炬转动而上下贯通,象征着激情的冰雪赛道,也代表着永恒的火种,光明向上,表达了人类生生不息、向往和平、追求卓越的期望和奥林匹克运动的力量。

北京冬残奥会的火炬为金色与银色,寓意辉煌与梦想。金色线条随火炬转动而上下贯通,象征着激情的冰雪赛道,也代表着永恒的火种,光明向上,表达了人类生生不息、包容融合、向往和平的期望和“勇气、决心、激励、平等”的残奥价值观。

“现在的方案应该说是集中了多领域的智慧和科技,具有较高的设计水平,艺术形式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了北京‘庄重、典雅、大气、开放’的城市特点,并融入‘双奥城市元素’。”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火炬外观设计评审会评委、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鲁晓波说。

经过了紧张的修改,设计成果初步产生,北京冬奥组委在严格的保密程序下,组织群众代表对设计方案进行了评议,各方代表对设计成果都给与了高度赞扬,增加了团队的信心。

2020年12月7日,国际奥委会执委会审议通过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火炬设计方案。

北京冬奥会火炬。


环环相扣黑科技

“本次火炬的设计秉持绿色、可持续理念,力图将艺术设计与科技创新相融合。”王向豫说。

“飞扬”火炬科技亮点之一是采用氢作为燃料。除了环保属性外,还考虑到冬奥会火炬接力需要在低温的环境中运行,氢燃料的特性保证了火炬能在极寒天气中使用。

据参与研发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高级工程师韩宗捷介绍,火炬的研制过程中解决了火焰颜色与稳定性、高压储氢,氢能安全利用等多项技术难题。安全可靠性高,可抗风10级,可在极寒天气中使用,减压比高达几百倍。在解决复杂难题的同时,兼顾了轻量化小型化外形匹配要求。

结合氢气的特点,燃烧罐的结构、容量、压力也都有相应的技术要求。

而“飞扬”的第二个技术亮点就是火炬外壳采用了重量轻的耐高温碳纤维材料,火炬燃烧罐也以碳纤维材质为主。

碳纤维专家、中国石化上海石化股份公司副总经理黄翔宇介绍,北京冬奥会火炬由火炬外壳和燃烧装置组成,其中,火炬外壳由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制造而成,呈现出了“轻、固、美”的特点。

“轻”:碳纤维复合材料与相同体积的铝合金比,轻了20%以上。“固”:这一材料具有高强度、耐腐蚀、耐高温、耐摩擦、耐紫外线辐射等特点。“美”应用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三维立体编织成型技术,将高性能纤维编织成目前这样具有复杂形状的优美整体。高校、科研院所和科创企业协同努力,攻克了一系列难题,解决了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极端条件下的应用瓶颈,实现了火炬外壳在高于800℃的氢气燃烧环境中正常使用。破解了火炬外壳在1000℃高温制备过程中起泡、开裂等难题。

国际奥委会执委会对此次火炬的设计给予了高度的肯定,认为这次火炬的设计再次证明了奥运会是体育与文化、艺术和科技的巧妙结合。既有文化传承又有科技创新,中国的文化艺术得到完美展现。不仅体现了“双奥之城”的特点,而且展现了奥林匹克的精神。

天人合一法自然

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整体形象景观的核心理念取自“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火炬设计也遵从了这一理念。

设计师感到,这句话大家都听过,但真正理解它,甚至在火炬这样的实体上表达出来,还是很难的。

北京在2022年将成为全球首个举办夏季、冬季奥运会的双奥之城。因此与2008年奥运会火炬相比,这次的火炬既是传承,又是创新。

谈起火炬,李剑叶脑海中最先出现的就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祥云”.纸卷印祥云的独特东方美感,让他念念不忘。尽管几经易稿,但在每一版图纸里,几乎都保留了“双奥之城”的理念。

“这个火炬想表达的感觉,就是整个中华民族都是以开放的姿态,欣欣向荣地往上走。”

从外观来说,“飞扬”整体造型受大自然的启发,自然界的流线力量充满生机;从燃料来说,氢取自于水,燃烧后又会变成水,实现零碳排放,践行“绿色冬奥”理念。冰火相约,激情飞扬,展现冰雪运动的活力与梦想,照亮通向北京2022的每一天。
来源:北京冬奥组委

精彩回顾
2021,彭州开跑!
天天戴口罩,伤了皮肤怎么办?

禁毒宣传月|别让“我以为”变成“我后悔”


点亮周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