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毕业于中传,却献身中国航天事业!
🛰️
2016年10月17日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
成功对接
这是中国航天实施的第四次空间交会对接
承担着为未来空间站建设验证一系列技术的重要任务
在浩瀚的太空中
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是如何在高速飞行的情况下
实现精确交会对接、完成浪漫“太空之吻”的?
答案是
它们有一个可靠的“引路人”
▼
航天器上的微波雷达
2016年11月4日
《人民日报》刊登了人物通讯
《航天员最信赖的人》
报道了我校校友、
航天科工二院25所空间载荷技术总体研究室主任、
微波雷达主任设计师蒋清富在内的4位幕后英雄的事迹。
“他是班里最刻苦的”
说起大学时的点滴生活,蒋清富很开心,仿佛就在昨天。
18岁那年他坐312路公交车去学校报到,当时并不知道广播学院是什么样子而坐过了站,偶一回头看到学校楼上架设的很多“大锅”(卫星天线接收器),心想学校有搞无线电传输、电视传输的专业,肯定是这里了,下车走回来一看果然就是。
大一时候体育老师建议他们早晚跑步,他居然从大一一直坚持跑到了大三,冬天下过雪后的操场上结了一层冰,他都没有停止过,如今的体力基础就是在那个时候打下的。
班主任阙强对当年的98级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学生蒋清富这样评价:“他是班里最刻苦的,为人踏实本分,很沉稳,做事从来不急躁,很有钻研精神。”
大学时期的艺术选修课很多,蒋清富曾经选修过音乐欣赏和影视欣赏课,音乐欣赏课的结课论文还被老师收录到优秀论文里,那个时候他就喜欢听雅尼的音乐,现在工作累了时也会听听雅尼。除了听音乐,他从小还喜欢吹笛子,
“我吹笛子从来不按谱子来,都是自己摸索。”
也许就是这种骨子里的探索精神,促使着蒋清富在中国微波雷达领域一片空白的时期,带领团队,经过5年技术攻关,设计出了中国独立研发具备高精度测量能力的微波雷达。这一技术在国际上也居于领先地位。
蒋清富在工作
“坚持一件事,就干到底”
2016年10月19日3时31分,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经过多次变轨,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
蒋清富说
他永远忘不了我国空间交会对接成功的时刻
▼
那一刻,我感到,强劲的掌声是一种默契,是在为祖国载人航天而奋斗的艰辛之路上一定成功的信念!我相信我们下一阶段的工作会更顺利,祖国会更强大,明天会更好。
据蒋清富介绍,微波应答机安装在天宫二号上,雷达安装在神舟十一号飞船上,两者就像是电话的两端,不断相互传递数据,为飞船调整位置和姿态提供准确的信息,最终实现高精度对接。
蒋清富提起微波雷达,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这次对接,微波雷达的重量是神舟十号雷达的一半, 体积是以前的三分之一,只有A4 纸大小,重量还不到6公斤,可谓名副其实的“千里眼”。
四次空间交会的成功对接,蒋清富带领着研发团队进行了5年的技术攻关。他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一个冬天的实验中,直升飞机飞到了2500米高空,气温低到零下20度。为了在直升飞机上架设产品,飞机的舱门必须要打开。当时冷风把他的两层军大衣都吹透了。“虽然有安全防护,但现在想起来还后怕到脚底板发凉,眼底下就是几千米的高空。”
这样的实验是不分季节和气候的,他曾经顶着45度的烈日在三十层楼顶上做架设测试的实验,一做就是一整天。微波雷达技术攻关过程中,他经历的是异常艰苦的工作状态,每天晚上12点以后才下班,早上八点上班,没有休息日。每次做实验都是在经历身体和心理的一次次极限考验。
是什么让蒋清富在那么艰苦的环境里依然兢兢业业地工作?
是责任!
“既然接了这个工程就得把它干好。航天工程是一个系统,我们不能拖累整个工程。既然上面把这个任务交给我们手里,是对我们的信任。”正是这样的责任支撑着蒋清富,大家都称他为“拼命三郎”。
他自己也说,“我是一根筋,认准一件事,就把它干到底。”
2011年到2016年,
“天宫”和“神州”五年成功完成了四次交会对接。
现在的工作状态是否轻松一些了?
其实不然。
“交会对接2020 年建立空间站也要用,我们国家还有月球探测三期工程、火星探测工程也需要交会对接技术,我们必须跟紧这个步伐。如果说当年要脱一层皮才能干,现在也一样。”
蒋清富在工作中
“沉下心踏实打好基础”
“看到师哥作为微波雷达设计师在这次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对接的过程中所做的贡献,感觉自己浑身都充满了学习的动力!”
——2014级通信工程3班 童旭升
“我真的很敬佩师哥身上所展现的刻苦钻研、勇于挑战的精神!”
——2014级通信工程移动通信与移动电视方向 岑欣阳
蒋清富对我校理工科学生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他说学校最早的学科是周恩来总理批准设立的无线电传输,我们学校的工科有自己的特色,它是跟广播电视、无线电传输这些是紧密挂钩的,我们要立足于自己本身的专业,踏踏实实地把它们学好。
蒋清富说,自己2002年毕业之后就到航天科工二院工作,大学学习到的知识像电子线路、非线性电子线路、信号与系统、电磁场微波与技术等等都直接用到了工作当中,他大学的毕业设计“腔体滤波器”,对他的锻炼和之后参加科研工作的帮助非常大。正是因为在学校打下的扎实基础,领导评价他说上手非常快,做东西非常扎实。
能沉下心踏踏实实打好基础很难,这需要心有定力,而蒋清富就是这样的人——我们很难相信在技术攻关这最艰难的几年中,他硬是在飞艇挂飞试验圆满成功之后才去医院把后背上长了一斤多重的肉瘤切除,同事们都说他是“掉肉不掉队的青年先锋”,这样的蒋清富,对自己太狠,可就是这种狠劲儿,让人敬佩,他带领的微波雷达研发团队在国际上独树一帜,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求学路漫漫
吾将上下而求索
只有在校踏踏实实的
走好每一步
才能向更高更远进发!
●●● 中国传媒大学官方微信平台 ● ● ●
来源 | 中国传媒大学校报第468期
记者 | 陈艺文
编辑 | 陈思齐 · 王艺瑾
责编 | 刘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