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要安于做定福庄的Scholar, 而要把眼光转向国际舞台”

国际传 中国传媒大学 2022-04-15


为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的英语语言水平,

加快我校双语教师的队伍建设,

为学校争创“双一流”建设打造优秀的师资队伍,

学校特举办第二届教师英语演讲暨双语教学比赛


本次活动由人事处教师发展中心主办

来自学校8个教学单位推荐的

15名非英语专业教师参加了初赛,

9位老师以优秀的成绩晋级决赛


👇



本次比赛得到了全校师生的广泛关注,各学部、直属学院和职能部门中青年教师及部分学生到场观摩学习,同时决赛由中传电视台进行了全程现场直播。


胡正荣校长出席比赛并作了讲话,人事处处长夏丹研究生院院长张鸿声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王宇等出席了活动。



决赛邀请了7位校内外的知名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郭英剑教授,外交学院王燕教授,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英语频道round table主持人Ryan,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学院龙云教授宿荣江教授,以及我校外国语学院院长李佐文教授、新闻传播学部副学部长吴敏苏教授组成决赛评委团。



比赛由主题演讲和教学展示两个环节组成。决赛的第一个环节是主题演讲,在五分钟的主题演讲中,各位选手结合大赛主题,通过讲述自己的英语学习、在我校的教学经历与人生故事,表达了自己对教学、科研的热爱。每位选手演讲结束后,评委老师针对选手的演讲内容进行提问。


第二个环节是教学展示环节,每位选手老师针对一个知识点进行英语教学展示,精彩的课堂设计,有趣的学生互动,富有激情的语言表达,加上流利标准的英语发音,让在场的观众感受到了老师们的国际风范。



附:中国传媒大学第二届教师英语演讲暨双语教学比赛获奖名单


一等奖:曹培鑫(新闻传播学部)


二等奖:汤璇(新闻传播学部)、黄典林(新闻传播学部)、冀翔(艺术学部)


三等奖:张华清(理工学部)、陈晓宁(文法学部)、税琳琳(艺术学部)、杨雁鸿(马克思主义学院)、何雪莲(协同创新中心)



最终,来自新闻传播学部的曹培鑫老师在决赛中以出色的英语表达能力、精彩的教学展示摘得了此次比赛的冠军


一等奖获得者:曹培鑫(新闻传播学部)


 英语学习从没间断


大学期间对英语是系统的学习,出国后的5年时间主要用的语言是英语和德语,回国后我指导了很多留学生,可以说英语学习一直没有断过。我学习英语还是很刻苦的。


大学时期过的是像高中一样的生活,标准的学霸,每天早上5点半起床,去操场听英语广播。早上学习一个小时,晚上学习两个小时,周六周日也没有中断过,当年四、六级考的都是全校的第一名。大二开始认识了一个芬兰人,用英语与其交流,口语水平提升很大。学习语言不仅仅是需要天赋的,更多的是要花时间付出。


 跟学生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我演讲的题目是“A Good Enough Teacher”,好的老师第一重要是跟学生建立良性的互动关系,当然这种关系是多样化的,建立互动关系的前提就是老师认真对待讲课这回事,为课程教学做充足的准备。让学生在这种互动关系里有所收获,这是一个基本的状态,第二层是个性化的互动关系,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对学生做个性化的辅导。好老师的标准就是关系的建立,其次才是知识的储备还有授课的技巧,然后才是其他


 精心设计课堂


大家都是从学生时代过来的,我觉得授课方法是很重要的,我会设计我的课堂,一节50分钟的课,我的教案里会根据学生的遗忘曲线,揪出几个高峰,画出很多点,在15分钟的地方画一个小手,提醒自己这个点是提问环节,画笑脸就是暗示自己该讲一个笑话来调节气氛了。我特别不想让我的学生配合我,忍着听完我的课,我希望让他们感觉还没有听够、听满足,课就已经结束了。



(▲ 曹老师2001年的传播学教案)


从做老师第一天起我就想:不要听到学生的负面评价。我会花四个小时来备课,收集资料、找案例,当年为了讲广告课程,那时还没有PPT,我就收集麦当劳里的广告纸,给大家看到实物。2001年出国的时候我背回来很多报纸,像泰晤士报,太阳报,想着将来讲新闻的课时可以让学生看到实物。只要有心思收集、整理案例,找相关视频,理论课也会变得有趣起来。


 大学生需要指导


大学生需要指导,面对纷繁的信息和知识,他们特别想知道怎么样去处理信息,怎么样去理解知识。我们现在虽然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们可以轻松的在网络上搜索到课堂上的知识点,但是学生获取信息、分辨信息的能力却是欠缺的,并且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缺乏系统性。这就需要老师们充当一个信息的甄别者,把真正有价值,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知识传达给学生,这也是当今老师面临的新的挑战。对于学生的指导和帮助。我在教学课堂内外时间分配是1:1,课外辅导那些有需求的学生。


看完了曹老师的经验分享,

是不是还意犹未尽

呐,贴心传传还邀请了

二等奖的三位老师写下他们满满的感悟

一起 来!学!习!啊!


二等奖获得者:汤璇(新闻传播学部)




 从受者到传者


非常幸运能在入校一年之际,有机会参加学校举办的教师英语演讲及教学大赛,比赛中老师们对英语学习的热情、对教学授课的严谨,让我深受鼓舞。


学部历来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与英语教学能力的训练,在教学指导组的耐心指点和教学问诊的把脉指导下,我受益良多,也完成了从受者到传者的身份转变。去年九月,怀揣着梦想与些许忐忑,在各位前辈和老师们的帮扶和指正下,我迈出了教育生涯的第一步,领略了讲台所赋予一名教师的光荣与责任。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教学相长,得益于学部对英语教学的重视,博士毕业后我也保持了在英语上大量阅读和听说的习惯,并且应用在每一次的教学实践中,通过不断地反复训练,对课堂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与重新设计。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课堂是教学生命力的所在地,也是学生智慧的发源地,在与学生的互动与交流中,我也汲取了最新鲜生动的养分,积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与改进。



“居高”才能“临下”,“深入”方可“浅出”,“厚积”乃会“薄发”。此次的英语演讲与教学大赛,让我深切感受到老师们的个人风采与课堂魅力。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英语”与“教学”之路上,我仍然需要不断学习与反复研究,脚踏实地站稳讲台,用无尽的执着去探索教育的朝圣之路。


▲ 汤老师的授课教案)



二等奖获得者:黄典林(新闻传播学部)




 学校国际化发展的整体战略为教师提供了舞台


2012年我从澳大利亚留学归来,成为中国传媒大学的一名青年教师,恰逢学校刚刚开办了“发展中国家国际传播硕士班”等留学生学位课程项目。从那时以来,留学生教学和管理成为我日常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后来,我又深度参与了我校与加拿大西蒙菲莎大学合作开设的“全球传播”双硕士项目,以及新闻传播学专业博士留学生的管理和教学工作。可以说,从2008年出国学习至今,在将近整整十年的时间里,我几乎每天都在与英语和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和学者打交道。


▲黄老师的授课选题)


学校国际化发展的整体战略为与我有类似教育背景的青年教师提供了发挥自我价值的舞台。这次教学比赛正是对几年来这一发展战略所取得的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我很荣幸能够成为这一进程中的一份子。


 做一名具有跨文化视野的教育工作者


在这次比赛中,我之所以选择跨文化人格的养成”作为演讲主题,是基于两点切身的体会:一方面是自己在长期的学习和教学实践中,迫切地感受到跨文化的眼界和思维能力,不仅对我们的学生,而且对身处全球化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理性、客观地处理不同文化和价值观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我们日常教学中不可回避的组成部分。




(▲黄老师的授课教案)


另一方面,与其他学科相比,传媒和传播研究相关的领域,尤其需要我们突破一国或一种文化所跨框定的狭窄视野在关注本土问题的同时,培育全球眼光、跨文化学习能力、批判思维和创造力,如此才能建设出一流学科,培养出一流人才,贡献出一流学术。这首先是对我自己的要求,同时也是一个小小的邀请,希望有更多的老师和同学能够加入这个勇敢的学习历程,一起见证挑战自我、创造价值的快乐。



二等奖获得者:冀翔(艺术学部)




现代音频技术起源于英美。到目前为止,英国和美国在专业音频领域处于世界领先位置,世界上最为优秀的技术人才,最为重要的理论著作也都处于英语思维的影响之下。可以说,英语是现代音频技术的母语。无论是理论研究、设备操作还是案例学习,英语都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现场扩声的高等教育在我国起步的时间不长,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让中国扩声界与世界接轨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工作和责任。我平时也经常翻译一些技术文章,深感不同语言在技术信息传递过程中所带来的壁垒——在最理想的情况下,完全正确的翻译能够传达95%的信息——一些技术词汇的表述和语言逻辑在中文当中是不存在的,微小的表达差异就有可能带来完全不同的结果。


▲冀老师的授课教案)


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非常重视通过双语来解释一些概念,尤其是非常核心的、容易引发歧义的术语,我通常都会按照英文逻辑来进行讲解。在关键问题上使用 “技术母语”能够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的理解更加透彻。同时,我也鼓励学生尽可能参考英语文献,在提高英语语言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这次英语演讲比赛和双语教学评比给了我很好的学习机会,各位老师的演讲让我开阔了眼界,学到了新的思维方式;各位评委嘉宾们的点评和教诲让我受益匪浅,更深刻地了解到了语言表达的力量。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吴敏苏老师对我的悉心指导,让原本思路散乱的演讲变得更加有条理,也感谢艺术学部领导和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各位老师的支持。我一定会继续努力。




今天,传传还要向大家介绍一位老师


她说:双语教学比赛,就像是老天爷特意为我准备的一个礼物。能站在这个演讲的讲台上、在各位评委和老师的面前展示我的英语表达与英语教学能力,这是三年前我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情景。


看完她的故事,

你会发现“坚持”真的是最伟大的力量~

英语,才没有那么难!克!服!


三等奖获得者:张华清(理工学部)




在我三十年的职业生涯中,没有一件事情如英语这般曾困扰了我很多年,它曾像一座崎岖陡峭的高山一样地难于攀越过去。我有一个朋友她是某省歌舞团的琵琶演凑员,她曾跟我说,她每天一定练琴,如果一天不练,其他的同事就能从她的琴声中听出来。由此我想到了英语的学习,觉得英语的学习一定也像专业演奏员、像体育运动员一样,必须每天坚持练习。曾经自认为一直在坚持学习,之所以水平没能得到提高,就是因为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没有一天不落地长期坚持下来。所以,三年前的某一天,我下定决心要做一个实验,来验证一下,如果我坚持每天练习英语听与说在两个小时以上,看一看三年后能否自信地开口说英语。



从那天开始,我利用一切可能的时间听英语资料,在过去的365x3=1095天里,每天清晨我睁开眼睛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手机里下载的英语听力APP,然后那声音就一直跟随着我洗漱、吃早饭、上下班的路上,并伴我入眠。曾经在地铁上遇到很多侧目,因为我的嘴常常跟着听力练习;家人也觉得我有些入魔,我是在坚持每天练习半年后突然发现自己能听懂了很多,那才是真正入魔的开始。一开始肯定有很多听不懂,但我就让那英语的旋律磨练我的耳朵。我觉得练习英语听力,就如我们听歌曲,有时我们并没有有意识地去学一首歌,但是听得多了,也就会唱了那首歌。在非英语的环境里学习英语,要想得到提高,我觉得除了使劲地听英语听力资料、在家里大声地朗读,别无它法。


这次的英语演讲比赛,似乎是对我三年来坚持不懈学习与练习实验的验收评估会,我能够顺利地完成全过程,所有曾经的努力和付出都换作了我期望的结果,甚至超出了我的期望。所以,世上没有白流的汗水


这次的英语演讲与双语教学比赛之后,有很多老师说我的课件PPT做得很棒,在平日的教学中,我的课件PPT中每一页的字体、颜色、图形、布局都经过了极为精心的设计,我觉得我的课件就如我诞生的孩子,谁能接受由于自己的不用心和失误而使自己的孩子有瑕疵呢?!



▲张老师的授课教案)


这是张老师“ 魔性版”课件动图,敢不敢打开看一看?

👇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g0517hq4ka5&width=500&height=375&auto=0


胡正荣:做能在世界舞台发声的中国学者




最后,胡正荣校长进行了总结讲话,胡校长在讲话中指出,语言和专业是老师们走向世界一流人才队伍的两个核心要素,一流的语言能力加上一流的专业水平才能成为在世界舞台上发声的中国学者,才能更好地向世界传递出中国声音。提高教师英语水平对学校国际化发展和“双一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老师们要以此为契机,不能只安于做“定福庄scholar” ,要打开眼界,把目光投向外面更大的舞台, 对未来的职业发展定位更高的目标,不仅仅在中国,更要在国际的大舞台上有效沟通、传播价值、设置议程、拥有话语主动权,这才是“中国学者”真正该有的风貌。



此次活动以“发展·创新·超越——教学科研创一流”为主题,对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的英语语言水平,营造全校教师外语学习的良好氛围,加快我校双语教师的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学校争创“双一流”建设和世界知名高水平传媒大学打造更加优秀的师资队伍。



什么,错过了老师们的比赛?

想回看精彩的英语演讲视频?

现在登录我校官方网站白杨网首页👇


或者登录我校官方英文网站👇

http://en.cuc.edu.cn/


就可以看视频回放啦!

(当然,你还可以点击阅读原文直接看英文网)


好啦,不说了,传传要去温习英语喽!


●●● 中国传媒大学官方微信平台 ● ● ●



记者  |    尚新英 · 丁阳 

摄影  |    王丹瑛

编辑  |    裴桐

美编  |    张晓君 

责编  |    刘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