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听说沉迷直播freestyle的中传学子又拿了个"全国第一"?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数码影像时代 Author 直播传

 

这个故事里

有这么一群学生


他们沉迷直播的freestyle

一不小心

搞了件大事情!

打造了国内首个高校媒体直播品牌

——东街1号LIVE





您好,您的好友“东街一号LIVE”已上线,并向您发送了一个窗口抖动。




 

他们的故事,从这里开始


在樱花盛开的时候,东街1号LIVE出发了。2017年4月21日上午9时许,四名直播记者到达S2旅游专线的始发站“黄土店站”,调试设备、检查耳麦,他们将亲身体验这趟久负盛名的“开往春天的列车”,并通过腾讯新闻、北京时间、风直播三个平台全程向网友直播。11时06分,登上S209次列车,列车穿过隧道后,就进入了春天。


东街1号LIVE,也扬帆起航,随之踏入了“移动资讯直播”的新征程。



2016年被称为直播元年,由于技术和用户需求的升级,在线直播行业产业发展迅猛,出现了泛娱乐类直播、移动资讯类直播、秀场类直播、社交类直播、电商类直播等等。不仅为全民直播创造了可能,也吸引了专业传媒机构在移动直播市场投入力量。2017年4月,在中国传媒大学的校园里,诞生了国内首个高校媒体直播品牌——东街1号LIVE,这支由95后大学生组成的直播团队,立志要做移动端直播PGC产品的提供者。


95后大学生

 

?

 

东街1号LIVE

A.创新精神

B.技术指导

C.吃苦耐劳

D.以上三个选项


 答案:D



 说干就干 10天时间想法变产品

 

 

 

“东街1号LIVE” 何许组织也?他是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台今年春季组建的一支学生直播团队,团队成员大多是2016年秋季学期选修中传电视台出镜记者班课程的学生,并在过去一个学期有过多次大型主题活动直播报道的经历,如2016年中国传媒大学第八届学生记者节的现场直播报道,2017中国文化产业跨年盛典3个半小时现场直播报道……但这些直播都是依托于中传电视台10讯道高清转播车完成的。

 

▲4月12日,在中国传媒大学体育场对广院杯开幕式进行小屏移动直播

 

“我们能不能用更轻量型的设备、更便捷的方式进行现场直播报道?”学期之初,团队指导老师提出了这一想法。于是说干就干,10天后,小屏移动资讯直播的形式便出现在了今年广院杯开幕式的赛场上,出现在了S2旅游专线“开往春天的列车上”。

 

▲4月21日,黄土店站内即将搭乘S2旅游专线进行直播


与一线媒体的直播团队不同,东街1号LIVE的团队成员都是中传电视台的学生记者,对网友来说,看到的是95后的大学生们发起的一场场直播,而对于团队师生,每一场直播都是一次实践教学的过程。每次直播结束,团队师生都要针对直播的策划、现场拍摄、记者报道、后台导播与图文直播等各环节进行详细总结。轻量型的移动直播设备,给更多学生提供了实践的机会,同时移动资讯直播的互动性和更接地气的特质对学生的直播策划与直播报道的能力也是很好的锻炼方式。





经过团队师生数轮头脑风暴:策划选题、讨论定位、征集名字、设计LOGO……4月23日,“东街1号LIVE”以青春朝气的形象正式上线,并吸引了不少来自业界的关注。杭州趣看科技有限公司为“东街1号LIVE”团队提供融媒体视频新闻生产技术及核心平台,供师生进行移动资讯直播实践教学使用。“东街1号LIVE”也进驻到北京时间、风直播、腾讯新闻、今日头条等平台。


▲中传电视台内,直播过程中有序工作的后方导播和图文编辑

 

短短10几天,最初的想法变成了初步成型的产品。目前,东街1号LIVE直播团队已有27名学生成员,他们分别来自中国传媒大学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和2名不同学科背景的指导教师:黄俊香和张俊,其中黄俊香老师负责直播内容策划指导,张俊老师负责直播技术指导。跨学科教师的联合授课,加上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成员,让“东街1号LIVE”团队充满了活力与创造力。指导教师黄俊香介绍说,今后要把每一个团队成员都努力打造成‘一支部队’——培养既懂直播内容策划,又懂直播技术的复合创新型传播人才。




精耕内容 力争生产移动端直播的PGC产品


 

移动资讯直播虽然技术门槛低,但是要做出达到PGC水准的内容不易。东街1号LIVE作为高校媒体直播品牌,团队成员都是在校生,在专业方面稍显稚嫩,但却有着95后大学生敢想敢做的创新精神——在移动资讯直播领域,专业传媒机构正处于探索阶段,作为校媒,没有市场的压力,有着更为充裕的时间和蓬勃的创新力,东街1号LIVE在创立之初,就立志于要生产移动端直播的PGC产品,以专业的内容打造一支高校直播团队。


▲一场小屏移动直播可能会用到的设备


据团队指导教师张俊介绍,目前团队使用的是趣看公司提供的专业级移动直播系统,前方直播记者登陆“移动直播台”App,拍摄的画面可以实时传输到云端,后方可实现多机位切换、插入垫片、实时滚动字幕等功能。为保证画面的清晰度,团队目前采用iPhone6及以上机型进行拍摄;为保证画面的稳定性,采购了手持云台等设备,并对手机摄像的经验进行及时总结;为满足多种直播情境中的画面拍摄,团队陆续采购了补光灯、4G直播相机、手机扩展镜头、胸麦、手机支架等设备。

 

▲趣看公司全媒体一体化导播台 


直播的技术核心在于画面的采集、传输、即时编辑、分发。UGC和PGC在技术层面的差异就主要体现在即时编辑和分发环节。UGC通常是单机位拍摄和有限的呈现形式。而PGC则可以实现多机位切换和实时视频包装。每次直播的后方会安排有导播和图文编辑。导播负责与前方直播记者、摄像直接通联,当前方设置有多路信号时,导播在一体化导播台上进行切换。图文编辑则负责与网友互动,并以图文的形式进行直播,便于不同时间点进来看直播的网友能及时知道此前的直播内容。

 

▲趣看公司全媒体一体化导播台


趣看公司所提供的全媒体一体化导播台,其原理、功能、操作都与传统演播室相似。登陆账号后,在电脑屏幕上能看到接入的多路信号,以及切换台、调音台、字幕包装等视窗。可以通过鼠标进行便捷的操作。因此,团队成员将此前电视转播的经验嫁接过来,就很容易上手。相比电视直播中的EFP(电子现场制作)系统,移动视频直播的设备更加轻便,但是专业功能并未打折扣。此外,借助视频云技术,可实现多平台实时分发。目前东街1号LIVE的直播节目都会通过北京时间、腾讯新闻、风直播、今日头条等平台进行同步直播,未来平台数目还会陆续增加。

 

 ▲直播中的后方图文编辑 


▲直播团队进行技术交流并搭建后台直播系统


当然,要生产PGC水准的直播产品,技术保障是一方面,内容打磨更是不可或缺。考虑到校媒的自身特点,目前东街1号LIVE主要侧重于策划类直播选题,立足校园、放眼社会,强调青春视角。东街1号LIVE上线以来,已和网友分享了“开往春天的列车”、“邀你早起看晨光中的校园”、“立夏的午后,带你走进咖啡制作间”、“战斗吧,机器人!”、“带你去看最具国际范儿的菜市场”、“中传2013级游戏设计系毕设展”等多个直播内容。



每一个直播选题都要经过团队核心成员的头脑风暴决定是否成立,而后根据团队成员意愿自由组队、分头实施。每个直播选题由自由组建的直播小组成员负责,选题确立后要做扎实的直播策划——了解直播对象、现场踩点、寻找直播看点、确定直播中各岗位的分工、制作海报、10秒短视频、微信推送等前期宣传物料、搭建后台系统、测试设备和信号——然后开始直播,并在每次直播结束后及时梳理总结。

 

▲直播平台上所需的头图


寻找适合移动直播的选题,再用恰当的形式加以呈现。目前的经验来说,直播中,悬念、事件、画面感最能调动观众情绪,直播的题材应具有关注度、不可知性、事件性、进程性、现场性。“东街1号,青春视角,为你呈现有趣又有料的直播”,这是团队在直播中初步确立的口号。他们笑言道:“起得最早的清晨、去过最远的地方,都是为了直播。”这群95后的大学生在一次次直播中结下了友谊,也是极大地提升了沟通、合作、管理能力。他们希望成为有态度、有温度、有格局、有担当的移动资讯直播PGC产品的提供者

 

▲部分直播的宣传海报


边做边想 高校直播团队的未来如何定位

 

“东街1号LIVE”这一国内首个高校直播品牌,究竟能走多远?这样的模式能否真正形成一定的品牌影响力?在输出移动端直播的PGC产品以外,它还可以实现怎样的价值?都是亟需思考并不断修正的问题。


不同于业界直播团队因雇佣关系形成的稳定性,高校直播团队的人员流动性极大。不可避免地迎来一批又一批学生。因此,想要保持直播产品的专业化水准并力争形成品牌,做好“传帮带”工作显得非常重要。东街1号LIVE的最早一批成员,从课堂上观摩学习直播,在大型活动转播中积累经验,而后接触到小屏移动直播这个有些新颖的传播手段,摸着石头过河,解决技术难题、探索内容表现形式。他们的经验又反馈到课堂中,被下一届学生吸收。再从选修该课程的学生中进行双向选择,作为新生力量加入到东街1号LIVE的团队中。这样的一种“传帮带”模式,让理论与实践良性互动、互相促进,以此保证团队的持续健康发展。


▲中传的早晨 无人机航拍前的调试


▲直播团队在讨论总结 如何在直播中做好图文互动

 

为了实现移动视频直播内容保质保量的持续输出,并且让团队成员更好更快的全方位成长,团队指导老师在团队架构上经过反复推敲,大致根据直播过程中的岗位分工,设立了项目推进组、视频摄像组、宣传推广组、后台技术组,并确立了报选题机制和内容把关机制。让团队成员可依据自身兴趣和优势进行选择,以上常设的四个组负责组织团队日常学习交流。每次直播仍以选题为中心自由组队,力争在团队稳步发展的同时,让每位成员都能尝试并胜任各个岗位。团队没有专设管理岗,所有人都是内容的生产者。凸显扁平化管理理念,充分激发个体的创造力,让这些来自新闻传播、理工、文法等不同学部的同学们都能充分挖掘潜力、发挥所长。

 

▲教学实践有机结合,直播中各司其职的后方人员


 

他们的故事,不会结束


六月底期末考试周期间,中传电视台东街1号LIVE团队配合学校招生工作,接连做了两场特别直播。


6月23日,和光明日报联合推出特别直播“招办主任光明大直播 走进中国传媒大学”。在直播中,多位学部(院)的领导、老师们带领网友逛教学实践核心区,介绍相关专业并实时互动;中国传媒大学招生办主任侯隽在直播中面向广大考生,细致解答他们的报考疑问。播放观看达到近100000次 。


▲右一为我校招办主任侯隽


6月26日,招生办联合东街1号LIVE平台上举办了“中国传媒大学志愿填报在线答疑”,让考生和家长们坐在家中,吹着空调看着直播在线进行咨询。直播吸引了近2万名考生及家长在线观看,留言互动更是达到了2万3千条。一心向往传媒殿堂的考生们满怀期待,准备了一肚子的问题,直播由原定的两个小时延长到三个小时,还是远未能满足大家的需求。招生办首次在线咨询的尝试获得成功,反响热烈。招办刘家男老师不但颜值在线,回答起考生的咨询也是“金句频出”,颠覆了大家印象中“古板”的招生办老师形象,成为当晚名副其实的“网红”教师。


▲图中进行直播答疑的为我校招办老师刘家男


▲点击阅读原文还可以重温刘老师的直播答疑哦~


生于斯,长于斯。东街1号LIVE,取名自定福庄东街1号(中国传媒大学),立足校园是团队创立之初的共识。虽是学生实践团队,但心之所向的绝不仅仅是小打小闹的“实践”,团队始终坚持开放的心态,主人翁的意识,专业的素养,期待在未来与校外媒体有更多的合作,带来更有影响力的作品。




未来市场是更看好直播,还是短视频,仍不明朗。高校媒体直播团队该如何定位以及生产什么样的产品,仍在思考当中。对于东街1号LIVE来说,站在中国传媒大学多年广播电视专业教学基础上,会力争生产移动端直播的PGC产品。给学生提供一个成长为全媒体复合创新型记者的实践平台,并在未来主动与业界对接,将实践经验沉淀下来以供参考。






猜你喜欢(点击即可阅读)

爱如恒心| 200万人见证中传学生记者节晚会!!

VR直播预告 | 远在家乡的父母要和我一起参加毕业典礼!

开学典礼预告 | 在中传玩一场盛大的直播!

中国传媒大学2016届毕业典礼直播预告!

重磅预告|跨年直播盛典倒!计!时!

中国传媒大学1400平米4K演播室系统正式通过验收

同学,4k超高清要不要了解一下?

●●● 中国传媒大学官方微信平台 ● ● ●




记者   |      朱彦

编辑   |      游舒洁  ·  裴桐

美编   |        张晓君

责编   |       刘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