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想不到你是这样的「中传教务 」

传传 中国传媒大学 2023-09-06

今天传传的推送画风有些奇怪,不过熟悉我校“中传教务”公众号的同学们看到这篇都会宛然一笑吧!嗯呢,这是一篇“教务被约稿”,文章的点击高不高,就看他的人缘好不好了(摊手.jpg)




1


2013年8月29日,我第一次踏上北京的土地,我到现在都能回忆起那段漫长的路程,毕竟我当时是拿着无座票,踏上了乌鲁木齐开往北京的火车。在火车度过了两个晚上之后,我就像修仙一样坐着大巴车来到了传媒大学,开始了兵荒马乱般的大学四年。


大一下学期,张桐同学通过微信找到我,让我和她一起做微信公众号,后来知道这是教务处老师想找学生来建一个平台,辅导员找到了张桐,张桐找到了我,我一口答应下来之后,根本没想到之后的三年里我会在微信后台上花费那么多的时间。


只知道看微信公众号,根本不知道怎么做,这就是当时的情况。


但是在跟老师们一起吃了一顿饭之后,只能硬着头皮上了,谁怕谁啊,我还有百度呢。最后我真的是在百度的指引下,上传了身份证照片,起了中国传媒大学教务处这个名字,这个平台就这样建起来了。



2014年4月1日,愚人节,中传教务头顶这朵向日葵正式发出了第一条消息。仔细想想,中传教务后来在学校各个公众号中保持了泥石流一般的存在,大概是出生之时就注定了,这个有趣的上线日期,和这个看了之后说不出来感觉的头像就是这个公众号的基因引导着这个号的成长。



2

传教务在最开始的半年里几乎没什么好的内容产生,当时的运营策略就是复制粘贴通知。微信公众号也是随着微信的发展一步步晚上起来的,最开始并不会显示每一篇的阅读量,只是最简单的文字。后来有了阅读量,再后来有了留言功能,有了原创赞赏功能,公众号的运营开始攀比阅读量,想着怎么回复留言,竞争越来越激烈,十万加成为每一个运营者追求的目标。到了2017年的现在,公众号的打开率越来越低,能玩的新花样越来越少,但是还是有一批人在努力的做着自己的公众号,瞎写也好,为了能成为大号也好,微信公众号的意义在不断的变化着,可以是你每天都想聊聊的一个朋友,可以是你情感上的港湾,也可以是你用心经营的小确幸。



3


二加入了中传新闻新媒体部,神奇的是,我现在工作的部门也是新媒体部(传传注:老教务刚毕业,现就职于江苏广电集团的新媒体部)。


中传新闻在校内公众号中应该是最早的一批了,2013年就开始运营,在中传新闻的将近一年的时间里,遇到了美丽的唐米果和可爱的雪柔等同学……又扯远了,略过略过。


坦白的说,在我传熏陶久了,心中还是有点新闻理想的,“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谈不上理想但也确实吸引人。也曾想写出阅读量很高的稿子来,但是报选题的时候怎么也想不出好的内容,最后无奈地提出了搜集周边美食这样的选题,最后的阅读量惨不忍睹。


每个专业都有自己的必读书目,学市场营销的一定要看的是《定位》这本书,这本书说明的道理很简单:一个品牌一定要找准自己的定位才能活得好,公众号也是这样。中传新闻的内容和学生会有重合,学生会报道了广春,中传新闻也会报道,但是中传新闻的内容并不一定比学生会的内容好。后来《新传时报》也开了自己的公众号,那篇天桥上你大爷永远是你大爷的稿子,创下了当时校内公众号阅读量的记录。写稿子一直是中传新闻的软肋,面对新闻学院的公众号,中传新闻想在传媒大学做出更好的内容来变得更困难,更尴尬的是,一旦出现大家选题相撞的情况,谁阅读量低谁尴尬。


有时候和中传新闻出来的同学或者师弟师妹聊这些,心中都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无奈,但是新一届的师弟师妹还是会努力的做好这个号,也经常有亮点出现。


中传教务还是很幸运的,毕竟把教务处通知划出重点翻译一遍这种事,没人跟我抢。

确定好自身的定位,坚守住自己的定位,这大概就是一个公众号的立生之本吧。



4


众号就像人一样,你看的不只是公众号,你看到的是背后的写手和运营者想要传达的东西,我知道每一个关注着打开中传教务想要看的无非就是各类通知,但是没人愿意天天看通知,何况每个人订阅的微信公众号这么多,我能怎么办,我只能想办法啊!!!!


那就聊天吧。这三年当中,至少回复了上万条后台的消息,接触了根本不知道什么专业什么年级的同学,非常幸运的是,中传教务后台粉丝并不多,每天打开后台顶多也就十几条几十条的消息,大部分我都能解答。


这当中也出现了一些令我印象深刻的人。比如一个已经在学校待了半年的大一新生竟然不知道自己的是哪个学院的,最后还是她告诉了我专业后我告诉了她学院;还有深夜偶尔聊起天来,结果吸引来了一个班的同学跑来搭话,最后的结果是一直聊到深夜四点钟我才上床睡觉,这一次的后台聊天给我印象极深,因为第二天早上我带着黑眼圈第一次考了四级……


423分!





5


传教务的排版风格也是校内清流,在其他公众号想着排版的时候,我还是保持了……应该称之为懒的风格。


很多人都说,教务君的排版就是简单粗暴。


哪里有什么简单粗暴风吧,不就是我没时间排版嘛,经常十点才回到宿舍,大部分时间都要用来想怎么把推送写的好玩点,还要让我排版。还让不让我洗澡了。



公众号和微博很像,微博上没有特点的博主在茫茫的大号中间很容易被人遗忘,不排版最后成了中传教务的风格,这种风格能让人记住也蛮好的。毕竟,在自媒体时代,拼的是“影响力” ……打下烙印,留下印象,你才有“影响力”。

在我看来,运营微信公众号最重要的在于坚持,坚持写内容、坚持与后台的粉丝互动,坚持想出有趣的回复撩动你的关注者。而且这件事需要长年累月的做下去,几天不见你,你的关注者就会忘记你。

 

我是2013年入学的,大一大二的时候,纸媒衰落的话题让学校的很多人都忧心忡忡,因为这直接关系到传媒大学的很多学生能不能找到工作,但是当我找工作的时候,我发现中传的学生在互联网行业干得风生水起,这当中做新媒体的不在少数。有时候我会想,中传学生的竞争力到底是什么?是拍出好片子的能力?还是写出好稿子的能力?其实这只是一种技能,还称不上核心竞争力,中传学生的竞争力是传媒领域的快速变化造就的适应力,从当年电视的快速发展到今天新媒体的席卷,这所学校的每一个人都不敢懈怠。纸媒衰落新媒体崛起,也不过两三年的时间,身处其中的人,只能努力学习跟上时代发展,这才是我们的竞争力。




6


果你是一名中传的在读生,你八成是看到过下方图片中的这句话的。这是微信公众号中传教务几乎每篇推送开头都会有的问候语,这句话的后面通常会跟着“期末到了你怎么还在玩手机?”、“选课要截止了你是不是又没选课?”、“虽然放假了但是要补考的同学快去看书!”之类的内容。

三年都在做“中传教务”公众号,日复一日对大家说“大家好,我是教务君”,真的是一件考验“毅力”的事情,我没有像很多学生一样,参加太多社团、参与太多的活动,因为我确实觉得自己“精力有限”,无法同时完成很多杂事。安安静静的经营好一个“中传教务”,踏踏实实就做好这一件事,对我来说,就是大学里完成的最漂亮的任务。毕竟,三年里,坚持下来就是成功(此处可以有掌声)。


毕业的时候兵荒马乱,找工作心力交瘁,最后被江苏广电的新媒体部门录取,我想,也许是江苏广电的面试官看到了我这三年兢兢业业经营公众号的努力了吧。


还记得曾经许许多多个面试,面试官问:你负责的公众号是干嘛用的?我的答案是:我一直觉得一个公众号每次的推送不应该浪费用户的时间,从功能上来说,中传教务这样一个发通知的公众号,第一时间把要通知的内容传达出去才是最重要的。




7


后台的留言真的是一件很好玩的事,回复留言也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漏掉的内容可以通过留言补充,互动的形式从单纯的通过后台聊天变成了大家在一起讨论一件事,微信公众号在留言功能加入之后,就从一对一的微信聊天变成了群聊,在我看来这是微信公众号在功能上的最成功的一次改变。


功能是有了,怎么用却没人教你,只能自己看着办。


微博上有个很有名的大号叫做微博搞笑排行榜,每天十二点发一个征集留言的微博,大家在纷纷留言抢热门,这样的形式非常好,运营者根本不需要投入太多的精力在内容的创作上,因为用户就是内容的来源(当然想让用户在你这里留言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微信公众号的留言功能与微博类似但是又和微博不一样,对于微博上大的留言,运营者并不需要多加干预,但是微信公众号留言的亮点更依赖运营者。中传教务留言中点赞最多的是关于双十一不停电的一条,一个复旦的妹子留言说复旦早就不断电不断网了,我的回复是买的过我们吗?这条留言被点赞到最高,我相信应该有不少人是因为这条留言转发的推送。


内容发出后,用户留言了,对于一个公众号来说,工作只完成了三分之二,回复完,移入精选才算真正完成了工作。是顺着留言内容还是傲娇起来反驳,是默默移入精选还是后台展开讨论,这都是微信公众号运营者需要做的。


做微信公众号真的没有捷径,只能不断的去琢磨你的用户喜欢什么,怎么逗他们开心怎么让他们觉得好玩怎么给他们带去“有用的价值”。有的时候你要顺着他们安抚他们,有的时候你还要傲娇起来简单粗暴的对待关注你的人,他们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全看自己的心情。


用知乎上写猫奴的一句话就是:


雷霆雨露,皆是天恩。




●●● 中国传媒大学官方微信平台 ● ● ●



作者   |     王伟

编辑   |     王伟

责编   |     刘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