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个全国独一无二的小语种,原来在中传开课!

外语传 中国传媒大学 2023-09-06


中国出版界的前辈陈原先生曾说:

“编词典的工作不是人干的,是圣人干的。”




而在中传,有这样一位退休教授

他前后花了36年时间,

编出了《普什图语-汉语词典》

填补了我国在该语种上词典的空白





普什图语是阿富汗的官方语言,在国内目前掌握此语言的人不足一百人,我校也是国内唯一开设普什图语专业的普通高等教育院校。由于没有字典就没有留学机会等原因,代代普什图语学生依靠口耳相传的原始方式进行学习有诸多不便,而车洪才教授与张敏先生持之以恒36年编撰而成的普什图语汉语字典则彻底改变了这一窘境。




专心编写字典

车洪才教授于42岁开始接到国家任务编撰字典,无稿酬甚至自掏腰包补贴,期间周折辗转不曾放弃。72岁时退下教学一线仍坚持笔耕不辍,继续专心编写字典。他自学计算机技术,电脑录入消耗眼睛,三年内两次视网膜脱落也不曾停下脚步。


普什图语学生表示,非常感谢车教授穷极一生所赠送的珍贵字典,然而车教授给普什图语后辈人留下的又何止是一本字典。车教授经常对后辈一再叮嘱做学问与教书匠区别之道,仔细询问同学们的学习近况与问题,并谆谆教导要好好利用字典多读多练的勤勉学习之法。在面对媒体采访,车教授曾一再强调“历史就是历史,我不演戏”,不曾说教,但是却言传身教为人坦诚本真之理。


1955年万隆会议后根据周总理指示,车教授为代表的第一代普什图语人响应国家培养非通用语人才的政策远赴异国他乡学习普什图语,学成归国为国家贡献力量,并最终编撰字典造福后辈人。近60年后的今天,国家将“一带一路”正式提升为国家战略并不断推广与落实,作为最年轻一代普什图语人以及中国传媒大学的学生,同学们也会继承前辈们的无私奉献精神,紧随前辈们的脚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半生心血编词典


1978年,文革结束,百废待兴,车老师接到国务院全国辞书工作会议关于编撰普什图语词典的任务。当时他乐观地估计,这个任务两到三年就能完成。然而不久后他就面对工作和人事的调动:从借调到国际台到外交部驻外,加上本身繁忙的教学工作,使得编撰词典的任务一再搁浅。2008年车老师退休后,专心投入词典的编撰工作中,在2012年,这本普什图语词典终于完稿



2014年《普什图语-汉语词典》终于出版,而这时距离车老师接到任务已经整整36年了。2015年,阿富汗总统加尼在总统府举行仪式,隆重庆祝中阿建交60周年,向车洪才老教授授予了“萨义德·贾马鲁丁·阿富汗”杰出贡献勋章



他用半生时间完成了这个

“被国家遗忘的任务”

也让普什图语这样一个极小的语种,

走进了大众的视线之中:

普什图语简介


普什图语(Pashto language,Pushtu language)是阿富汗斯坦普什图人的语言,与波斯语同为阿富汗斯坦的官方语言。采用阿拉伯字母来拼写。属印欧语系伊朗语族东支。分布于阿富汗斯坦和巴基斯坦西北地区。使用人口在阿富汗斯坦境内有1000多万,在巴基斯坦的西北地区也有近1000万。34%的阿富汗斯坦人使用普什图语。



我国现在学习使用普什图语的人不过百余人,

而中国传媒大学是全国非军事类院校中,

      唯一开设普什图语专业的高校!




中传普什图语


我校普什图语专业创办于1963年,为我校在我国首办的语种。为了中国对阿富汗的普什图语广播顺利开播,1963年8月,车洪才、董振邦、冯国泰、王修才四位老师被借调到北京广播学院(今中国传媒大学),编写普语教材,培养普语人才。2000年恢复非通用语招生后,普什图语专业共招收2000级、2004级、2013级、2017级四届学生。


今年上半年,2013级普什图语的十二名同学毕业了,这十二名同学就读的是全国独一无二的专业,而回望大学生涯,“优秀”和“充实”就是他们的标签,中间有学校的支持,也有自身的努力。



专业学习优秀


虽然2013级同学较少,但学校并没有忽视,为其配备了专业教师+特聘教授专家的教学团队。在编教师两人,分别是2000级留校的单丹、2004级留校的李媛。外聘专家若干,曾聘请我国首部普汉词典的两位作者车洪才、张敏老师,及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译审蒋志强、国际台普语部主任席猛、副主任陈重、资深编辑播音员王亨,以及外籍专家拉姆兹等。



从大二开始,普什图语班全体师生分工协助车洪才、张敏老师进行《普什图语汉语词典》部分内容的电脑录入工作,现已录入完毕,并完成了纸质版字典的勘误工作。大三时,词典正式出版,大家也分享了成果,得到了老师赠书,如获至宝。




师生的努力受到了广泛关注,2014年,阿富汗总统加尼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中提及中国的普什图语教育,普什图语专业师生们立即借助新媒体平台对加尼总统进行了积极回应,在阿富汗与国内主流媒体有力地宣传了中国传媒大学与普什图语专业。大四时,部分师生集体首次访问阿富汗。



实践活动充实



专业学习之外,在老师带领下,同学们参加了校内外的各类专业实践活动。



2013级普语班先后邀请了新华社驻阿富汗首席记者陈杉、记者陈汉琪座谈,与在一线人员交流中深化了对阿富汗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现状的了解;此外,他们还与央视五套气象主播凡迪交流,请教专业的沟通技巧及求职小经验,进行了模拟应聘。


2015年,同学们在李媛老师的带领下参加了由中国驻阿富汗大使馆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联合举办的首届中国阿富汗媒体论坛,将专业与媒体相结合,在实践中学习如何发挥专业语言在媒介中的作用。同年末,普语班全体师生到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参加中阿建交 60 周年晚宴,其间与中阿外交官、阿富汗留学生、国内普什图语业界一线工作主力进行了友好沟通与交流,提升了同学们的专业认同感。



2016年10月,普语班师生代表在中国驻阿富汗大使馆邀请下赴阿富汗喀布尔交流访问,期间参观访问了阿富汗外交部、文化信息部、喀布尔大学孔子学院等地。普语专业教师单丹、李媛,2013级普语专业学生袁洁、常顼雯、罗序洋参与了访问。




普什图语专业单丹和李媛两位老师这样说到:


从事这门少有人教授和研习的普什图语专业,很多时候坚守也许就是意义吧。普什图语和汉语拥有完全不同的体系:书写顺序完全相反,句子构成上来说动词放在句末,词汇上来说分阴性阳性、单数复数、原格变格、借用和参考波斯语和阿拉伯语等词汇。这是一门较为难于自学的语言,随着时代和科技进步,越来越多的方式和渠道供学习者接触和了解这门语言——部分弥补了无法前往对象国的遗憾。


我校自六十年代招收第一届普语专业至今,由于对象国局势不稳等原因,普语专业学生一直没能赴阿留学。2016年10月,受中国驻阿使馆姚敬大使邀请,部分师生代表首次前往阿富汗喀布尔进行短暂交流访问。多年来普语的讲授和学习过程可谓筚路蓝缕砥砺前行:教师们需要课前自行编辑各门课程教材讲义,近年来逐步建立和完善教材体系;备课过程中遇见的发音和词汇等各种问题,需要经常咨询“活字典”老前辈们。普汉词典的诞生,给我们教授和学习普语带来了诸多便利和福音。


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下,阿富汗作为沿线国家又是我国邻国,两国的“五通”不断加强,现在可谓国内学习普什图语最好的时机和阶段,各位普语人当为两国之间的友好贡献自己绵薄之力。




四年收获颇丰


对于学习普什图语四年来的收获,曾担任学生事务联络中心副主任的洪艳红同学这样说:“最大的收获其实是知道了自己要往哪个方向努力。学习外语最怕‘只会外语’,那样的话和谷歌翻译有什么区别?正常的词还行,一遇到稍微有点‘内涵’的词,它就开始硬造。所以我知道了自己还是得有‘文化内涵’。倒不是说要知晓天下事,你什么都懂一些,一旦摸着了门道,就好上手了,这叫‘触类旁通’。”


回忆起一开始的时候,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较真,以为语言能自成一个世界。但后来老师的一句话点醒了她:“语言只是工具。”语言本身没有任何意义,它只是来帮助人们表达思想的工具。


经历了四年大学时光,每个人都随心所愿,走向了理想的远方。他们中大多数都选择了从事普什图语的相关工作。2013级普语专业12位毕业生中,有1人保送北京外国语大学研究生、1人入选北外人才培养计划并公派至伦敦大学国王学院攻读硕士学位、2人被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录取、2人被北京市对外服务办公室录取、1人被浙江省政府对外联络办公室录取、2人签约云南民族大学、1人签约绍兴柯桥宗教事务管理局、2人签约企业。




同时,中传校园里也迎来了17级的小鲜肉们

他们可以说是最年轻的普语人了~


谈及当时决定学习普什图语的原因,许多同学都是从对普什图语一无所知开始的。2017届普什图语的汤戈羽同学则是在网络上看见普什图语相关的帖子,深受感动后决定报考。“万事开头难”,学外语尤甚,初接触普什图语的这一个月,大家在面对困难的过程中,也体会到了全新的语言和文化碰撞所带来的快乐。



“前几天我们加入了一个由车洪才老师作为群主,一共八十四人的“全中国普什图语群”。”汤戈羽同学说道,“小语种,特别是普什图语这样的小小语种,能学的人真的不多,所以我想一定要珍惜这很难得的机会,好好学习这门语言。如果能让更多人知道普什图语,让更多人了解阿富汗,也是很值得的。”



除了普什图语之外,

外国语院的亚非语系,

还有许多各具特色小语种呢~


亚非语系系主任黄美华老师介绍,亚非语系设有日语、朝鲜语、土耳其语、普什图语、孟加拉语、尼泊尔语、印地语、泰米尔语、马来语、斯瓦希里语10个专业。教育部非通用语本科人才培养基地的基地语种群和国家级特色专业项目的语种群均在本系,即孟加拉语、尼泊尔语、泰米尔语、斯瓦希里语4个语种。目前亚非语系有专职教师24人,其中副教授5人,讲师18人,助教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有7人,在读博士3人。各专业还聘请了业界有影响力的外聘专家和经验丰富的外籍教师。




这些或耳熟能详,或小众冷门的语言,

都是打开不同文化大门的钥匙,

语言学习好似寻宝,

希望你们能在这条看似孤独

却收获满满的道路上,

一路坚定前行~




▍猜你喜欢!(点击即可阅读)

掌握四门语言的中传师哥, 他后来在央视怎么样了?

gezellig!15荷兰语:小语种中的大世界(文末有彩蛋)

亲测推荐!看了这篇推送,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外语了!

“英语发音传上线,我终于弄清楚了纽约口音!”

中国传媒大学首期《明星校友大PK》开播!



●●● 中国传媒大学官方微信平台 ● ● ●



记者   |    王辛蕊 ·  张睿 

编辑   |    王辛蕊 

美编   |    张晓君 · 李明桐

责编   |    刘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