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闻传播学部:以一流学科标准培养一流青年教师!

传传 中国传媒大学 2023-09-06

2017年7月

北京市第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落下帷幕。

来自62所高校的183名选手,

经过教案评比和课堂演示个环节

共同参与角逐。



我校新闻传播学部教师付晓光荣获“文史类A组一等奖”,

并同时获得赛事的所有单项奖。

这是继孙振虎、赵如涵、于然之后,

近年来新闻传播学部再度蝉联一等奖。

厚积而薄发,青年教师的点滴进步与学部长久以来对青年教师的支持培养、科学有效的梯队建设紧密相连。特别是在一流学科建设的鞭策下,新闻传播学部更加强调把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落到实处。

 


1


一、坚持教学问诊,发挥优秀教师传帮带作用


多年来,新闻传播学部一直坚持“教学问诊”。组织授课效果好的教师定期为年轻教师会诊把脉,探讨年轻教师队伍的培养和教学改进等问题,帮助青年教师锤炼教学基本功。

学部下辖的两个学院、一个研究院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详细的“教学问诊方案”。如电视学院每个学期会组织 “专场教学问诊会”,相关领导、学部院的老教授与优秀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参加。问诊会中,中青年教师逐一登场进行课程展示,由专家、教师、学生综合评定、打分。讲课完成后,与会者现场提出犀利意见和中肯建议。青年教师们也会将建议认真记下来,对照调整改进。也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年轻教师反复打磨讲授的课程,为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自从教学问诊制度实施以来,电视学院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从学生评教统计结果来看,学生对青年教师上课评价的认知度与美誉度逐步提升。而新闻学院则采取试讲、研讨、推新的方式,针对专业课程设置,先由专家、教授听取青年教师课程,随后展开教学讨论,对案例、教学方法、课程设计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诊断。在后续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前沿发展,推出创新课程与讲座。

 

青年教师的成长大大得益于前辈优秀教师的传帮带。每次参赛前,督导组、指导组都会多次召开专项教学会,其他老师也不时帮助青年教师调整上课思路、充实课程教案。在筹备青教赛过程中,青年教师们不可避免地遇到压力。为了让青年教师展现出自身鲜明的教学特点,老教授们会以各种方式进行鼓励。“不要把它仅仅当作一个课堂,它更是一场生动的汇报。”“有些细小的概念差异也要注意区分,不要混用。”徐舫州、张静滨等老教授在筹备会上这样给年轻教师打气。“要考虑上课节奏和层次,不能把内容塞的太满。”孙振虎教授作为曾经的青教赛获奖者,不仅在赛前悉心指导青年教师课程内容,还细致入微地辅导教案撰写、课件设计。正是在学部院老师们的传帮带下,青年教师无论是业务水平、还是综合素质均有了全面提高。



2


二、督导指导结合,完善青年教师培育机制


结合日常教学的实际情况,新闻传播学部对教学督导组的人员构成进行了调整优化,推选教学质量与口碑双优的老师作为督导组成员,全面深入地开展教学督导工作,保证对教学情况进行常态化、制度化和正规化的督查。督导组成员每月都会对课堂教学情况进行调查,从教师备课情况、教风教态、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生反应以及教室环境等多方面做出客观的评估,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同时大力宣传推广好的教法经验。督导组在学部院领导的支持下,加大对教学质量的检查与监控力度,每个学期在中青年老师中间开展授课观摩、教学质量互查及教学点评活动。在学生当中,根据推荐与自愿相结合的原则,组成学生课程信息反馈小组,就教师的上课内容、教学效果等与学生进行及时沟通。

与此同时,新闻传播学部还设有教学指导组,定期与青年教师见面,对青年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教案撰写、课件制作、音视频等资料积累、作业及实习实践方案计划等进行深入指导,帮助青年教师化解教学中的困惑与疑难问题,提高课程质量。

 

对新入职教师或新开设课程,指导组会以座谈的方式,进行专门的课程及课堂教学指导,比如让其开展30分钟试讲等。评委老师会以百分制形式对青年教师的教学展示进行评分,经本科教学办汇总后,作为新学年本科生新开课程的参考依据。除此之外,指导组还会通过月度例会等方式,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讨论,也会组织互动教学讨论会、慕课建设、教材修订出版研讨会等,提高教学质量。


3


三、重视学生反馈,以课堂为本加强实践创新


一切以学生为本,一切以课堂为本。这是新闻传播学部教学工作一直以来的宗旨与原则。从2018年开始,“零零后”正式迈入大学校园。这些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新新一代”,不可避免地会给大学课堂带来新的变化。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必须及时聆听学生的诉求、感知学生的变化,随时调整教学手段。


除学校的评教外,新闻传播学部每学期都会进行教学效果调查,其中主要是征询学生对各门课程的意见和建议。评教结果会反馈给每位教师,帮助其了解把握自己的教学状况,也会提供给负责教学的领导,为教学工作的调整提供依据。新闻学院则在评教成绩发布后,进行详细的数据与评价分析,通过例会向学部院教师进行反馈。


为丰富青年教师的社会实践经验、提高业务水平,新闻传播学部在大力推进青年教师到业界进行挂职锻炼外,还鼓励在京教师利用假期到传媒一线调研,了解业界最新的发展动态,在开拓眼界的同时,丰富教学内容。其中李智、叶明睿等教师分赴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主流媒体进行实践与调研,保持与业界的密切联系。孙振虎、于然参与拍摄制作的《走进和田》荣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奖”,付晓光带队运营的公号“知著网”也获得好评。

 

与此同时,任课教师还积极探索适合课堂教学的新方法,如《创作训练—DV作品》课程采用工作坊模式,鼓励学生提交选题,协作攻关,老师全程指导,帮助学生完成DV作品。学生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完成的DV作品在全国各类影像比赛中屡屡获奖;《新媒体导论》课程采用交互型虚拟课堂的辅助教学实验方法,在原有的课堂环境外,通过新媒体技术搭建交互型平台延伸课堂内容、增加小组讨论和辅导研究的可能。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受到了同学们的欢迎。


新闻传播学部在工作中认识到,一流学科的建设离不开一流师资力量的建设,而青年教师的成长又是师资建设的核心。重视青年教师,就是重视学校的未来。良好的教学资源、先进的教学方法实践,以及对青年人才的重视,将为更多优秀人才的不断涌现提供更多机会,为学校学部的长远发展打下更加深厚的基础。


温馨提醒⏰:点击阅读原文查看网页版



●●● 中国传媒大学官方微信平台 ● ● ●




来源   |  中国传媒大学“双一流”建设专题网

编辑   |  王雅馨

美编   |  张晓君

责编   |  刘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