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关注丨潮头逐浪高 教体姊妹花——党的十八大以来遂宁教育体育事业发展综述
2022年10月28日《遂宁日报》07版
抓教育体育就是抓发展,抓教育体育就是抓未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教育体育系统干部职工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紧紧围绕办人民满意教育体育这一目标,用心用力办好教育体育民生实事,解决民生突出问题,加快推进体育设施建设,扎实推动全市教育体育工作高质量发展。教育体育综合实力和影响力明显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改善办学条件
教育投入持续增加
教育优先,投入先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以最大决心保证教育投入、最大力度改善办学条件、最大幅度提升教育质量、最大程度促进教育公平,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显著提升。
十年来,全市教育经费累计投入485.31亿元,年均增长6.9%。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累计支出358.65亿元,财政投入由2012年的26.9亿元提高至2021年的44.68亿元,年均增长6.2%。教育投入的持续增加,意味着保障教育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越来越坚实。
同时,通过实施“全面改薄”等一系列工程项目,极大改善了我市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广泛好评。
十年间,全市教师队伍持续优化。专任教师数量由2.87万人增加到3.04万人,增长6.15%;本科以上学历占比由54.13%提高至63.9%,高级教师占比由0.02%提高至0.1%,新增正高级教师25人。
坚持教育惠民
教育公平取得新成效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促进教育公平是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学生资助工作是一项长期的重要惠民工程,教育资助是教育工作的重头戏。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教育资助始终坚持民生为本、资助育人理念,守正创新、多措并举,积极探索资助育人模式。建立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奖、贷、助、补、减、免”全方位资助政策体系,贯彻各项教育资助政策落实落细,资助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十年来,全市资助资金投入力度不减,逐步形成了以财政投入为主,学校和社会资金为重要补充的经费筹措机制,资助规模不断扩大,实现了“应助尽助”。近十年来,我市学生资助工作能力水平不断提升,资金使用效益显著增强,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认真落实学生营养餐改善计划。十年间,全市共计投入资金3.75亿元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受益学生75.3万人次。
提升教学质量
构建特色鲜明教学体系
学前教育从“幼有所育”走向“幼有优育”。十年来,全市幼儿园从338所增加到523所,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保持在99%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从44.24%提高到88.53%,优质园覆盖率占比达18%。
义务教育从“有学上”走向“上好学”。全市义务教育阶段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增长10%。义务教育学校教师队伍持续优化,本科以上学历占比由43.68%提高至65.61%,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日臻完善。
改革创新、攻坚补短,推动高中阶段教育高质量普及发展。十年来,全市紧紧围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重点任务,全面完成普及攻坚各项目标任务,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3.39%。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向纵深推进。十年来,全市坚持高位统筹,实现了职普同等重要地位,统筹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建成契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职业教育体系。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3所职业院校,在校生5.8万人。
狠抓职业教育
完善发展顶层设计
为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我市先后出台《遂宁市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遂宁市建设区域职业教育中心方案》等系列文件,完善全市职业教育发展的顶层设计,建设区域职业教育中心,新建高职院校建设项目7个,计划总投资189.4亿元,建成后将使区域内高校在校生规模达到6.4万人以上。
同时,我市以校企合作为切入点,不断对接产业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截至目前,全市11所职业学校与本地40余家企业累计签订校企合作协议45个,开办“订单班”“冠名班”30余个,为地方输送2000余名技术技能人才。
我市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基础,做亮职业教育品牌,统筹规划调整两类高中学校布局。职业教育发展成效显著,2项教学成果被评为省政府教学成果一等奖,实现职业教育在该奖项“零”的突破。2所省级示范学校、5个省级示范专业顺利通过评估验收,5所学校成功申报为省级“三名工程”学校建设单位(名专业点10个、名实训基地5个),省级技能大赛连续8年位列第一方阵。职业教育正在由“差生之选”变为“工匠之路”。
推动改革创新
不断激发教育活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市教育体育局不断探索教育机制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十年来,我市深入推进课堂改革,先后制定《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义务教育招生办法,引导“三有、六让、四地”课堂打造,开展常规教学视导,督促各地各校深入开展“一县一案、一校一策”,择优展示优秀案例,创新发布《遂宁教研》,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升。
在办学模式改革方面,以遂宁中学高新学校为试点,创新改革办学模式,推动管理体制和办学机制改革,实行聘任自主、管理自主、经费包干的新模式。同时扎实推动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以“名校+弱校”“名校+新校”“名校+乡镇校”的形式推进集团化办学,全面提升办学质量。
此外,全市深化遂潼教育一体化发展,大力推进“一基地两集团三平台”建设,加强成遂潼三地教育交流合作,推动集团化办学,深入激发办学活力;依托遂潼两地红色教育基地,打造精品研学旅行线路,推行全域研学综合实践模式;同时成立2个职教联盟,推进校企合作,实现产教融合发展。
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我市率先在全省召开高规格市委教师发展大会,出台强师惠师十条举措。创新培训培养机制,与成渝名优学校牵手实施“周末名师计划”,组织教师到发达地区学校蹲点跟岗学习,实施乡村本土教师培育计划,组建名师工作室和骨干教师群体,创新教育优秀人才引育机制。
壮大体育事业
进一步彰显城市活力
近年来,遂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体育强市和“健康遂宁”建设为统揽,健全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提升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发展壮大体育产业为重点,推进全市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全面协调发展。
截至2021年底,全市已建成市级单项体育协会32个、体育社会组织171个,社会体育指导员达7066名;建成农民体育健身工程2226个、健身步(登山、骑行)道313公里、社会足球场67片、全民健身广场43个,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100万人。
同时,体育产业不断提质增效。市体育中心获评四川省首批四星级体育服务综合体,船山区被评为省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中国死海被列入四川省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培育名单。积极加强市场主体培育,全市规上体育服务业企业达到5家。积极吸引社会资本进入体育产业领域,引进成都新光速建成高标准卡丁车赛车场,引进社会资本与国有资本合作建设顺邦体育文创公园,依托观音湖引进摩托艇、水上飞鱼、水上陀螺等水上运动项目。
在竞技体育方面,我市坚持“做强优势项目、做大基础项目”,通过实施“体教联办”“省市共建”以及举办各种高水平赛事,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推动竞技体育水平快速提升。十年来,我市成功举办了四川省第十二届运动会、全国青年跳水锦标赛、全国女篮锦标赛、全国第九届残运会暨第六届特奥会射箭和举重比赛、CBA季前赛等高水平竞技体育赛事,进一步提升了遂宁影响力,助推了全市竞技体育健康快速发展。此外,遂宁籍运动员共获得国际级比赛奖牌20余枚、国家级比赛奖牌50余枚,我市培养输送的残疾人射箭运动员赵理学获里约残奥会混合团体反曲弓金牌、2017年残疾人世锦赛射箭个人金牌,实现了奥运、世锦赛金牌“零”的突破。
来源:遂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