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2年“未来科学大奖”颁给了量子科学仪器,中国的原创技术时代来了!

光子盒 2023-03-04

北京时间8月21日,中国“诺贝尔奖“——“未来科学大奖”的2022年度获奖名单正式揭晓。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李文辉获生命科学奖;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杨学明获物质科学奖;香港大学数学讲座教授、数学研究所所长莫毅明获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1]。


其中,杨学明院士凭借成功研发新一代高分辨率、高灵敏度量子态分辨的交叉分子束科学仪器,揭示了化学反应中的量子共振现象和几何相位效应,获得了本届“物质科学奖“,奖金1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675万元)。


2022未来科学大奖获奖人揭晓


杨学明院士在获奖后表示:“我做科学仪器,从来不做和别人一样的,一定要找到一个特别的视角,做别人做不到的事情。我至今已经设计了十几台科学仪器,这样的想法特别重要。只有发挥创造能力,真正做自己独特的事情,才有可能去引领科技创新。”[2]


01

杨学明院士:深耕科研数十载


杨学明,1962年出生于中国浙江。本科毕业于浙江师范学院(现浙江师范大学)物理系,硕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1991年,杨学明获得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哲学博士学位,随后在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2]。


1995年—2001年,杨学明博士任职于台湾原子与分子科学研究所,并获得终身研究员职位;随后的15年间,杨学明博士担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自那时起,由他领导完成的研究工作连续两年入选“中国十大科技进展”。2011年12月,杨学明正式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如今,杨学明院士任南方科技大学代理副校长兼理学院院长、讲席教授和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过去二十年,杨学明院士利用自行研制和原创的一系列国际领先的科学仪器,在化学反应动力学研究方面取得了系列性的、备受国际瞩目的重要研究成果[4]。


澄清了势垒型量子过渡态与反应共振态在动力学上的差异;在量子态水平上观测到氟加氢反应的共振现象;证明了物理化学领域常用的基础手段——玻恩-奥本海默近似在氟加氘反应和氯加氢反应中的有效性;与合作者发展了四原子态-态量子动力学理论与实验方法,得到了HD + OH → H2O + D体系第一个全维精确的微分截面、得到了水分子及其同位素光分解过程非绝热动力学机理、研究了甲醇在二氧化钛表面的光催化解离机理。
杨学明院士学术成果及发表著作(左)和科研项目(右)。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官网


他的系列性研究工作将化学反应动力学实验研究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水平上,并通过与理论学者的合作,解决了化学动力学研究领域长期存在的一些科学难题,在反应过渡态动力学以及非绝热动力学研究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其研究成果于2006、2007连续两年被选为“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文章300余篇,其中Science 11篇,Nature 1篇。被邀请为多个国际著名综述杂志撰写综述性文章,如年度物理化学综述(Annual Review of Physical Chemistry),化学研究评论(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等。


“我是个很幸运的人,一辈子都在做自己特别喜欢的事,而且这些事多少为国家作了些贡献。”回首科研过往,杨学明颇为感慨[3],“没有什么比自己的成果给国家科研带来价值更重要。”


02

新一代分子束科学仪器:深度理解化学反应的量子特性


此次获得“未来科技大奖“,是由于杨学明院士开发了新一代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的交叉分子束科学仪器:在基元化学反应动力学研究领域,尤其是化学反应共振态、化学反应中的几何相位效应以及量子干涉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



具体来说,杨院士发展了量子态分辨的后向散射谱学技术,通过高分辨的散射实验与精确理论研究相结合,揭示了多类化学反应共振现象,大力推动了在量子水平上化学反应过渡态的研究。此外,他还发展了高分辨的交叉分子束反应成像技术,首次在实验上发现了化学反应中的几何相位效应以及自旋-轨道共振分波之间的量子干涉现象。


杨学明的科学研究和他研发的新一代分子束科学仪器为反应动力学领域进一步理解化学反应的量子特性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他的新发现将化学动力学领域拓展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5]。


03

科技赋能认知,静待颁奖典礼


据悉,2022未来科学大奖周将于11月举行,为期一周的议程主要包括与知名高校联合举办的获奖者学术报告会,分享科学发展前沿成果、探讨学科交叉与学术创新的科学峰会,青少年对话获奖人及颁奖典礼。


正如本届委员会轮值主席林潮在发布会上表示:“2022年三大奖项获奖者的研究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国际影响,正是这些科学家们的探索精神和坚持不懈的科研精神,拓宽着人类在宏观和微观世界里的认知边界,为不确定的未来确定了方向。”


关于“未来科学大奖”:


未来科学大奖历年获奖者


“未来科学大奖”是中国首个非官方、非营利的科学奖项,由科学家和企业家群体共同发起。该奖项关注原创性的基础科学研究,旨在奖励在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和中国台湾取得杰出科技成果的科学家。目前设置三大奖项:“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和“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单项奖金1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675万元)。此前获得过未来科学大奖的科学家还有薛其坤(2016)、潘建伟(2017)、袁隆平(2018)、邵峰(2019)、张亭栋(2020)、袁国勇(2021)等。


参考链接:
[1]https://mp.weixin.qq.com/s/pA37sr7QZPtnnjHXPZUZpw
[2]https://news.dayoo.com/gzrbrmt/202208/22/158555_54339192.htm
[3]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D%A8%E5%AD%A6%E6%98%8E/65038
[4]http://www.stdaily.com/index/kejixinwen/202205/9b9433a4ac504b63bcf8f7078cfb1d96.shtml
[5]http://sourcedb.dicp.cas.cn/zw/zjrck/200908/t20090820_2428109.html
[6]https://newshub.sustech.edu.cn/html/202208/42558.html


相关阅读:
奖金167万!量子科学家蒋良再获大奖
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量子信息科学先驱Anton Zeilinger荣获中国政府友谊奖
第三届“科学探索奖”名单公布,朱晓波凭借“祖冲之号”上榜
量子计算博士后马雨玮荣获乔诺法青年研究奖

#光子盒视频号开通啦!你要的,这全都#


每周一到周五,我们都将与光子盒的新老朋友相聚在微信视频号,不见不散
你可能会错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