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怀宁:西堤之上话防汛

2017-06-27 何飞 独秀怀宁

 

6月23日,星期五,有阵雨。

石牌镇有繁华的街巷,也有寂寥的阡陌。杨塅村,找不到千年古镇的厚重文化,找不到老县城的商贸集结。

 

这里是不一样的石牌。

用“处处是庄稼,遍地是良田”来形容这个村庄再合适不过了,典型的圩区地貌,土地平整,看起来就很肥沃的水田,一眼望不到边。全村4100人,年轻人外出打拼的多,留下来守护这些田地的大多已经上了五六十岁。

 

陪着他们一起守护这片土地的,还有西堤。

“收到短信没,要有大暴雨,镇里已经全员取消周末放假了。”下午3点左右,由于对即将到来的暴雨放心不下,石牌镇水利站站长陈小兵,来到位于黄家大屋的村委会主任黄传海家,主要目的就是看看西堤。

“这个水位,还早着咧。”黄传海陪着陈小兵在堤上转了一下。“你放心,镇里安排的防洪预案我都能背下来了。想想看,西堤出了问题,我们可是第一个遭殃。讲老实话,我们要守住西堤,就是守住自己的家。”

是的,对于西堤,他无比熟悉。杨塅村有多半人住在西堤边上,而黄传海更是沿堤而住。

从麻塘湖到望江县高士镇新坝村,皖河圩西堤,虽然只有不到十五公里,但由于它关系到石牌镇十万人生命财产的安全,所以一直以来都是石牌镇乃至怀宁县防汛工作的重中之重。

而对于住在堤上堤下的人们来说——对堤的守护,是子承父业式的防汛传统。

“这个村,很有特点:这里的老百姓护堤的自觉性非常高,一有防汛任务,只要村两委一声令下,各村民组马上就能派出人来。”陈小兵特意提到:村两委是一分钱都不用掏的!

秘诀在哪?就在这份传统——团结,有向心力地守卫家园。

“我们村集体收入几乎为零,想给钱也没有啊。”同陈小兵一道来的杨塅村党总支书记陈银宝,半开玩笑地说。“不过,确实,我们村要抽出两三百人上堤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

“我们村的传统是:大汛户户要出人,人人带家伙,什么铁锹、稻草、树桩、蛇皮袋……都分配好各自准备。”从1984年进村当村干部,每一次防汛,陈银宝都在堤上,对于这份传统再了解不过了。“如今,我们就听政府指挥,要我们出多少民工,我们就能安排多少民工。”

“我们这个村书记,可是防汛先进人物。”陈小兵在介绍陈银宝时,一个劲地夸道。

陈银宝,在2016年凭借抗洪先进事迹荣获“安庆好人”称号。日夜奋战在堤上的他,只能让家中四十亩糯玉米老在地里,但这一项就使得这个并不富裕的家庭损失了五万元左右的收入,这还不包括他家的大棚内那些因无人打理而被高温闷死的草莓苗和秋葵。

“都是过去的事情了,不要再写了。”陈银宝黝黑的脸庞总是满带笑意,即便谈到这真金白银的损失。他还说——

 

可以写写这些年,防汛的变化。

那是1998年的汛期,西堤危急,有漫堤危险。

“那时候我们这里路不好走,你知道的,圩区嘛,泥巴路。沙包运不到堤上来,怎么办?”那时的陈银宝焦急异常。

“我说,村里有船的全部开过来装土。”陈银宝家所在的永兴组,曾经是渔民村落,由此他想到:用渔船到西堤对岸的土山上取土,毕竟那是最近的沙土来源。就这样,靠着村里几十条小渔船,硬是装起了足以在几公里的漫堤危险处垒砌一道高约一米的防线。“装了一天,垒好土包,很多人动都动不了了,直接累瘫了。”

“去年就不同了。”陈银宝还对人民军队表达了点赞之意。“再也不用渔船装沙包了,物资都是政府负责。”有车子可以直接运到堤上来了。我们民工的任务也变得更简单了:就是巡查,发现险情第一时间处理,不让它发展严重。最终彻底处理险情,还是靠部队。”

“今年就更不同了。”每日眼望着西堤加固工程逐步完工的黄传海说。“这下我们防起汛来,就更轻松了。”

西堤加固工程项目总投资规模3828万元,工程主要内容有:长10.45km、宽3.5-4m水泥路,1.1km堤防加固,历年来发生的9处险情进行高压定喷、锥探灌浆、粘土斜墙等措施进行除险,1座穿堤涵闸拆除重建,主要工程量为外运土方21万方,混凝土7500m3,石方350m3。

夜幕深沉,狂风大作,一场暴雨的前奏响起,在这一夜,陈银宝和黄传海的心,却较往年踏实了不少。(来源:安庆日报  记者 何飞)


更多精彩内容在这里

怀宁:建设秀美园林 打造宜居城市

怀宁民生工程网上信息公示工作“晒”在阳光下

加快转型   提升质态——马庙镇经济发展稳步提升

怀宁:“扶贫车间”助脱贫  (图)

迎接“高铁时代”到来——茶岭镇加大环境整治力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