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独秀文苑】笔孚万籁——序钱续坤散文集《闲雨轻敲鱼鳞瓦》

2017-08-01 独秀怀宁

在没有网络的年代,我平时看报纸发现好的文章就剪裁下来。这事干了多年,而剪贴本只有五辑,因为我喜欢的文章还是比较难得。钱续坤的文章在我的剪贴本上不少于10篇,如此高的选中率,有两个原因,一是我的误判,以为他是一位深得文章之道的年长者,可从其文字中觅得玄机;谁知,他的年纪比我还小,并且是一位游移于作协之外的自由写作者,我就愈加关注他的文章了。二是乡缘情结,我后来娶一个女人帮我贴文章,她有一天突然说:“这个钱续坤,是不是我的同学呢?”我不由得一震,心想如果确实是她的同学,那么皖河中学无疑走出了一位美文家!经调查,他果然是我妻子的同学,于是我对他的文章更加留意了。


钱续坤的散文给我的印象,是雅致的美;古典文学的浸润,有空灵的意境;创造了诸多具有诗意的妙喻,如“炊烟是屋顶的庄稼”“槐花是乡村的粉扑”“篱笆是乡村的名片”“草是乡村的布衣”“鸟巢是乡村的‘美人痣’”等等,即形象描写,将诗歌意象移至散文,且又坚守散文文体的纯粹。写历史人文,是文学语言而非文史考据符号;写生活经历,更是审美意趣向笔端聚集,抒情、状物、议论和叙述呈现明洁清逸之风致。


还记得1999年3月的一天下午,孙大顺、余会军、潘文杰三位文友在我家看剪贴本,聊写作,谈到了钱续坤的散文。我提议,咱们去看看钱续坤。三位老兄立即答应,很兴奋地从月山动身赶往石牌。当时,续坤在《怀宁报》当副刊编辑,没有电话联系,我们都有幸“第一次见到了他”。他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几近相同,有“没想到他这么年轻”,有“他不爱谈写作”, 还有“他说话少,浓重的石牌方言,听起来很费劲”。几年后,他的单位搬到高河,我和他接触多了,对他的文章也读得更多了。

续坤是一位倾听者,他毫不谦虚地说自己“有一双聪灵的耳朵”。而我认为他以悲悯的情怀抵达每一种声音的内部,一如从二胡中听到阿炳的心中“一点光亮与一轮皓月交相辉映”的希望之声;一如从稻田里听到“镰刀的呼唤”;一如从村子内外的呼喊声中听到“饥饿的程度”;一如从放飞空中的纸鸢听到“向白云深情地倾诉悠绵的心曲”。续坤不同于别人对这个喧嚣的世界的抵触,逃离之后做一些“小我”或者“自我”的倾诉,得到所谓的心灵的疗养和慰藉,得到一些浅浅的自满的快乐感,但却面临着人生变故带来精神坍塌的危险,而续坤带着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与自觉的入世精神倾听,这种姿态是匍匐大地的,如他所说:“一直坚信,大自然的花儿和人一样,也是有性情和语言的。”(《解读花语》)“听雨者并非仅仅是听声,当听人也,听心也,听情也。”“听雨读书是一种很美的情调,尽管这情调有时比较悲切,比较凄楚,甚若你的眼里有一滴泪要往下流;但是此刻远离了尘世的喧嚣,远离了生活中的烦恼,你负累的灵魂不正可以得到一番淘洗,一番憩息么!”(《禅意的雨》)更何况,他听出了母亲顶针高于“金银的贵重”,听出了父亲“唾沫的重量”,听出了铁匠淬火之声等等劳动者创造的华美;听出了中秋的月光下“守候心灵的田园”的善良,听出了思想的展翅,听出了杯中茶叶的舞蹈,听出了炊烟中的庄稼生长与收割的憧憬和喜悦。还有乡野中与人相伴的飞禽昆虫,对于一双“良知”的耳朵,也必然将之与万籁汇于一心。

续坤老家在皖河之畔,皖河冲击平原的圩区,河汊密布,植物茂盛,他从小就听开花的声音,结果的声音,庄稼与草交流的声音,这些声音透着童年的天真、少年的顽皮和青年的思索,以及现在的怀念。芦苇、芡实、菖蒲、茨菰、芦蒿、槐花、枇杷、萱草、黄花菜、睡莲、菱角、稻子、麦子……它们的基因,因地场环境的浸染而彼此浑然,形成一种特有的生态。他听自然的声音,自然也听他的声音:“我干脆就和衣躺在地垄田埂上,听蜜蜂与油菜的切切私语,听油菜与油菜的喁喁情话。”“油菜听得锄头响,一边锄来一边长。”(《遍地黄金》)可见,这块土地上“道法自然”的人们,不仅能听懂万物的声音,并冥冥中感知到万物也在倾听人类的声音。“我喜欢看芦苇在风中摇曳的姿态,喜欢听她应和涛声的簌簌絮语;尤其是在烈日炎炎的夏天,那一丛丛的芦苇彼此簇拥着,翡翠般的叶子轻轻地抚摸,无声地交流,如同隔壁的小妹双手合拢,对着我的耳朵在说悄悄话。”(《梦里芦苇》)

当今,我们之所以与自然的距离越来越远,就是由于不能静下心来听听万物的声音;由此也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情感的淡漠。没有兴趣倾听他人的声音,而听觉弱化之后彼此只得靠喧嚷传达信息、靠“信息装置”表达情感。我读续坤的散文,与其说他告诉我写了什么,不如说我在听他讲了什么,于是更易于进入他的思想。他忠实于自己的心灵,我也是,所以我与他达成了很多共鸣,一起感受着文字背后的声息。美学家方东美认为,中国艺术家,一般都有这种精神:“‘提其神于太虚而俯之’,然后再拿统一的精神来统摄宇宙里委婉曲折的各方面;这样才能把宇宙的各方面都会归到哲学智慧的统一里面,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续坤聆听万籁,也属于这种精神,他的文章中既有情寄于物的生命的流动,也有灵光片羽的哲思的脉动。他写作的秘密,被我听出——来自于他内心认同“天籁自鸣”及其所产生的“有宁静的智慧,有散文的平稳”的崇高美感。他把万籁请到自己的人格中,语言的张力与天地之创造力获得平衡,形成“大化冥合”的意境;从个人的生命来体验物的生命,神采飞扬的理想与冷静沉郁的思想同自然之道相贯通,饱含雄奇的文字乃“精灵之魅”!

古人说过:“凡画山水,最要得山水性情。”作家创作也同样如此。续坤几十年来,散文的数量不是太多,他对自己要求特别严格,说没有三十年的积淀不会出书(15岁爱上文学),他的这部散文集,可谓真力弥满、生香活意的呈现。其中不少篇什被知名报刊转载,被选入权威选本,甚至成为中考、高考的试题。有几道试题,我也曾思考过,不妨列出来作为本序的结束语:

1.作者为什么说“鱼鳞瓦是广布于民间最本真也最易被人们忘却的先知”?

2.本文为何选取“闲雨”和“鱼鳞瓦”这两个意象来写乡愁?

3.文章的标题是《听蟋蟀歌唱》,请结合全文探究其蕴含的丰富情感。

(作者:何诚斌

往期精彩回顾

郭家满主持召开县委常委会会议

怀宁党员干部看过来,这些网络行为规范要坚决遵守!

【讲述 ▏这五年•我与怀宁的故事】老县城新交通

安庆怀宁:高温下推进风电场项目建设

怀宁抓实农村基层党建工作

“怀宁民间挑花”入选文化部馆藏精品展

怀宁县县级公立医院2017年度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公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