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素净分泌出融融的暖———读钱续坤散文集《闲雨轻敲鱼鳞瓦》

2017-08-08 独秀怀宁

钱续坤的散文是具有明晰的文本意识的。这一点,我在10年前就坚定地认为。因为彼此结识较早,且都爱好散文,所以,但凡看到他的散文,我都会留心学习。20159月,应我“集中拜读与学习”地央求,钱续坤将整理的散文集《闲雨轻敲鱼鳞瓦》(以下简称《闲》集)的电子稿发给了我,使得我近距离地感受到了整册《闲》集语言的叙述魅力——朴素干净地独抒,纷飞并泌出了融融的暖意。三次读罢整册书稿,我看不到他对生活的刻意拔高或照搬生活,而是坦诚地面对生活,独抒性灵。审美的五官交互感应,再通过文字这种载体流泻于笔端,便对原汁原味的生活进行了过滤与呈现。有了那审美地过滤与呈现,作品再现的生活场景就不是我们用肉眼看到的生活场景了,用钱续坤在县内举办的一次文学创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就是:“通过移情和审美,过滤并再现生活场景”。

我在再三拜读钱续坤“童年琐忆系列作品”(这只是我的划分)的过程中,感到钱续坤的散文语境是平静的。因为我们有着相似的童年饥馑、游阅经历,所以他眼中的自然环境并非“假古董”,他也无意去渲染“假古董”的余悸,而是从“美食”“美味”的角度把自我和琐忆相契合。钱续坤的本职工作是审稿和写稿,这一优势,迫使他从一个陌生的角度去发现去描述,所以仔细研读他的散文,我们总能在大家熟悉的场景里找到陌生化元素。如瓦片、炊烟、菖蒲、茶叶、草药、淬火、月光、乡间动物等等。那些“熟悉的陌生”升华成意象,鲜活了散文的意境,故而被各省市级报纸刊物采用,这得益于钱续坤多年的生活积累和审美情趣的修炼,与其说是钱续坤写作技巧的熟练,不如说是钱续坤文风及操守的沉淀。读钱续坤的散文,我没有发现他要去刻意营造什么,而是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对大自然的依偎、对亲情的呵护与敬重。以《闲雨轻敲鱼鳞瓦》为例:“细密的雨丝在鱼鳞瓦上无声地集聚,形成的豆大水珠从瓦檐中悄然滑落下来:一滴,两滴,三滴……这是母亲的叮咛,还是我的眼泪?这是家园的嘱咐,还是我的哽咽?……”在以前乡村随处可见的瓦片,业已升华到了“家的符号”。行文至此,具有“传染性”的乡愁一度被激扬起来,“乡愁永远都是美丽的,是我唯美生活中最诗意最眷念的部分,它滋润着我在异乡漂泊的干渴的心房,让我一次又一次挣扎在思乡的苦涩和甜蜜里……”戛然而止地收笔,将普遍情感的乡愁抑于笔端。一扬一抑之间,流泻出超然的喜悦。这种具有广度、硬度、温度和亮度的文字背后,分逸出来的正是那种融融的暖意。

钱续坤的叙述是实写和虚写的有机结合。他的叙述是实的,记叙了他的所见所闻与所历,在他的笔下,事情已不仅仅是生活的图景,而是心灵事件。文笔熟稔的钱续坤小心而简约地叙述一件事情的发生,然后便用心灵事件安排自己的散文,所以,他的独抒做到了深入生命深处且特立独行。《淬火之美》《雨夜听埙》等篇章便是他的心理呓语,这种拓展“心灵呓语”的写作道路,使得他在选取平常物象进行实验和实践时,看似文风朴实但情思一度激扬,抬手即拾间,挖掘出了民俗且文化的一面。“看到黝黑的埙,听到呜咽的声,我在蓦然间发现其形状,何止像人的一滴眼泪,更像女人孕胎的子宫,说不定那女子难产死了,男人便做了埙来吹奏,以抒追思之情,来表怀念之心。” 我“心甘情愿地被它折磨着,吞噬着,颤栗着,总觉得那是一种痛苦分娩的愉悦,是一种无贪无欲的禅境,是一种旷绝千古的妙韵。那声音应和着窗外的雨声,仿佛是在大地的腹腔里突兀地回荡,又仿佛是历史的回音在时光隧道里逡巡,冥冥之中,不仅激昂着生命的乐章,而且拷问着灵魂的真实!”

钱续坤把握虚写和实写的熟稔,没有必要去逐章摘句地加以引证了。但他极其巧妙地把握身体在场和心理在场的结合,可以说是《闲》集的又一特色。钱续坤多年在宣传部门上班,因为工作本身的特殊性,域外和县内便如两条河流不断地冲击着他,滋养着他的散文视野。如收入第五辑的文章均属游记作品,其中有域外也有县内的景点;其他四辑作品都可以看成写县内的。其实,游记体裁的作品是最难写了,我们既不能写成“导游式的介绍”,也不能一味地空叹,切入点便在于一个“新”字。何为新?钱续坤的答案是“身体在场和心理在场的结合”。圆明园大家都不陌生,我也亲临过。但我的感受雷同于记住那段屈辱的历史,激励后人自强外,很难辟出新意。但钱续坤“捕捉”了一只乌鸦,通过听鸦、正反说鸦,说“乌鸦的‘嘎——嘎——’鸣叫”,“是一种激愤的控诉,一种悲壮的呐喊,一种诚挚的呼唤。”及至收笔,一种羿射九日后令人不安的静谧和深陷绝境的空旷所升腾的凄美令人时刻警醒:“乌鸦唿哨而起,‘嘎——嘎——’地鸣叫着,振翅向北方,快速地飞去,飞去……”那幅令国人产生身心屈辱的场面,以及后来上演的战争,圆明园是铁的见证。实际上,这种挫败感早已沁在中国人的骨髓里了,除非前去参观者是一名被家人搀扶的健忘症患者,才没有正常的耻辱感——行文至此,低眼看电脑桌面的右下方,时间已过零点了。我索性走到窗前,看窗外的星月。曾经照过夏商一直照进明清的那星那月,定然没有今夜明亮!毕竟在这和平年代里,在这平常的时段,我再一次地沐浴了情感的洗礼,虽没有情感的升华与自身的图强,但我庆幸拥有一种被创后的安宁以及宁静漾开的幸福。“乌鸦反哺”啊,促使了多少炎黄子孙用实际行动去更好地爱国、强国!

与钱续坤一样,我们会经常地涉足一些著名景点、著名景区,因为那块“磁场”里“包含了太多的内涵,太厚的底蕴,在短短的时间内真正地看懂它,读懂它,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钱续坤妙用“散步的方式去感受”,“你不必想得太多,因为这是在散步,完全不必刻意去追求有所得与有所获,更不必去听导游的喋喋不休,去在意周围的人声鼎沸,许多事情首先需要你心领神会,然后是怅然万千也好,慨然万千也罢,全靠自己的一份心境去把握。”读罢这段文字,我默许地点了点头。及至拜读那篇《慨然褒禅山》,我的目光不由得凝滞了。那是钱续坤的三番慨然,但令我慨然的是钱续坤“身体在场和心理在场”的完美结合。这种更有意义、更接近本质的慨然,已然将有限的此时此地的身体在场抵达彼时彼地的生活解读。

换个角度说,钱续坤做到了在具象和抽象之间游刃有余。那种从朴实的文字间流泻出来的暖,将灵魂解剖了。这种灵魂的解剖,是有根的宏大,并非空洞地说教。他在写风景时总是冷静的,把内心的所得所获降到最低,让读者的眼光跟随他简短的景点介绍,去重新审视,解读风景。而一旦进入历史文化的真实,钱续坤的笔触有些抑制不住了,产生多元化表达的渴求。如他“乡间植物”“乡间动物” “民俗文化”(我这样粗略划分)系列散文中写到的中秋的月光、女红、顶针、花语、茨菰、芦蒿、枇杷、康乃馨•萱草•黄花菜、水墨蝌蚪、蟋蟀等等,令人不由觉得钱续坤是一名学识渊博的考究专家与美食家。这些篇章的纯文学性虽低了一些,但它们的学识性、趣味性、耐读性无疑提升了许多。笔者之所以单挑这三大系列的作品与纯散文区别开来,并非它们没有散文的特质,而是要强调这些作品的特点:客观且理性地叙述一段生活的始末或一个生活片段的始末,乃至一个现象的瞬间。叙述伊始,作者一改抒情(或者移情)的惯用手法,心境开阔,情绪平稳,旁征博引,妙趣连生,文末却凸现风雷。如《康乃馨•萱草•黄花菜》的结尾就是这样的:无论是康乃馨的“洋”,萱草的“雅”,还是黄花菜的“俗”,它们都写意着母亲的精神,塑造着母亲的形象,饰演着母亲的角色……在千家万户的生息里,在绵延万代的历史中,母亲花将常开不谢,永世飘香——母亲花,我爱她,我深深地爱她!文字里流淌的是生活流,却也是意识流,带给读者较强的艺术审美、知识求索和生活思考。粗看文题是某个时令的煽情文章,细读才知是内藏在人性深处的那根细腻的神经被节令触动,融融暖意在潮湿眼眶的同时,也灼亮了喧嚣尘世中容易被我们忽略的黑暗,犹如落水的石粒,溅起水花,涟漪久久漾开,也如白天里点亮灯光,光明虽覆灭在光明里,却是真切地存在。因此,这类散文的优势不在于独抒,而在于唤醒一种独特的向心力与心理磁场——这不是溢美,喜爱散文的读者自然能从中详尽地体味,并品尝那些藏在现象之后的智慧,若不然,历代的文人雅士,怎会留下同题的篇章,钱续坤又何处引用?

丰富的散文语言来自于作者对语感和语境的创造,而优秀的散文作家希望在散文里创造“奇异的世界”。韩愈、王安石、柳宗元是如此,杨朔、沈从文、张爱玲是这样,余秋雨、汪曾祺、钱钟书更是亦然。要营建这个“新世界”,得依赖性于自成风格的语言,熟稔的写作者方能达到内容与语言的高度谐和。钱续坤收在这本《闲雨轻敲鱼鳞瓦》中的散文,是否达到了这样的高度,我不敢断言,但是钱续坤厚道的为人处事、大胆的创新走向、清醒的文本意识,都是值得许多写散文的朋友学习和借鉴的。(文/程 默

往期精彩回顾

郭家满会见中铁十局集团副局长王爱平

怀宁推进项目建设筑牢发展支撑  1-6月份完成投资33.18亿元,同比增长6.28%

抢劫杀人潜逃十年 两嫌犯最终落网———怀宁“2007.5.7”抢劫杀人案成功侦破

收藏!人民日报八论习近平“7•26”重要讲话精神(要点+全文)

【讲述 ▏这五年•我与怀宁的故事】郝祥松:贫困户的贴心人 帮扶脱贫的好书记

怀宁县2017年度部分事业单位招聘面试及合成成绩公告(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