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故乡是“戏窝”

2018-01-22 独秀怀宁 独秀怀宁

我老家那个自然村叫河口,位于怀宁县石牌镇东陲,有一百多户人家。村里人勤劳、朴实、善良、热情,都是些普普通通的“泥腿子”。要说有什么不普通的话,那就是上至八九十岁的老人,下至四五岁的伢子,人人都是戏迷,爱看爱唱黄梅戏,尤其是年轻人,全都是“黄梅戏痴”,集体劳作休息时唱,雨雪天相互串门唱,晚上在家门口纳凉时唱,连走路时嘴里也哼个不停,真可谓是人在哪里,戏在哪里,整个村子充满着浓浓的戏味,方圆几十里地的人都晓得那里是个有名的“戏窝”。

在我的童年记忆里

故乡就是一块被戏曲文化润透了的土地,耳濡目染尽是浓郁的黄梅戏气息。那时候,精神文化生活异常枯燥,尤其在乡下,能看上一场戏,那简直就是天大的喜讯。平时只要听到那里有唱戏的消息,不论十里二十里,大人小孩两脚生风,说什么也要赶去过过戏瘾。记得1960年夏天,省黄梅戏剧团著名演员严凤英、王少舫来石牌演出《天仙配》、《女驸马》等剧目,正在田间劳作的戏迷们得到消息后,个个喜出望外,待傍晚收工时,顾不上回家吃晚饭,光着脚一路小跑二十多里,美美地享受了一顿戏曲文化大餐,回到家时已是半夜时分,嚼一把晒干的红薯片充充饥,然后倒头就睡,第二天照常参加劳作。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庄稼人,仿佛完全忘却了耕作的劳累和困苦的煎熬,一切忧愁、烦恼和郁闷,全都被那铿锵的锣鼓声和悠扬的戏曲旋律声,驱赶得无影无踪。


看人家唱戏当然好,可那抵得上自己登台唱更过瘾。许多戏迷心里一直痒痒的,迫切希望成立个戏班子。其实,几个生产队长也都是戏迷,成立戏班子的事早就在酝酿之中,当这个决定一宣布,家家户户就像办喜事一样高兴,全村人一度沉浸在亢奋之中。办戏班没有钱,各家各户就自发地捐款。那时候,经济十分萧条,社员们又不准到外面去做生意赚钱,生活过得异常艰苦。可为了有戏看,过惯了苦日子的庄稼人二话不说,还是毫不吝惜地将家里仅有的一点钱捐了出来,一块、两块、三块、五块……确实没有钱捐的,就捐一段木料或自家织的一段棉布。有一对年轻的戏迷夫妻,看到大家都在捐款捐物,可家里没有什么可捐的东西,情急之下,忍痛割爱,将祖传下来的一个花瓶卖了20块钱,全部捐给了戏班。1961年秋,戏班成立了,随即购置了锣鼓、二胡和服饰头饰等行头,木料则做成四个装行头的大戏箱。接着,从戏迷中择优选拔了30多个嗓子好、有悟性、扮相俊美的男女青年演员,然后,根据剧情需要进行具体分工,合理确定角色,生旦净末丑,诸角俱全。

一本大戏演出前须经过反复排练,才能搬上舞台。排练是利用一家大堂屋作为模拟舞台,每天吃过午饭就开始排练,一直排到晚上十一点钟左右。在那个年代,农村人普遍识字不多,有的连念台词都很困难,大家就互帮互学,识字多的人帮识字少的人,台词少的人帮台词多的人,在此基础上,相互揣摩领悟角色,规范舞台动作,努力提高演技水平。有的夫妻俩都是演员,晚上排练结束回家后,丈夫还要帮助妻子把当天所学的台词和动作从头到尾重新复练一遍,直到深夜才能得到休息。待演员所扮演的角色均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戏班子才又接着排练另一本戏。参加排练的演职人员全都是由所在生产队记工分。那时候,工分是庄稼人的命根子,有了工分,演员就没有后顾之忧,一门心思扑在戏里。生产队长是戏班的创始人,当然特别支持唱戏,平时社员家里没有特殊情况,要想请个务工假是根本不行的,可只要是唱戏需要,从来二话不说,还鼓励演员要好好地表演,别给屋下的人丢脸。社员们不但没有人说一句闲话,还主动把去唱戏人的活儿全都揽着干了,只要有戏看,累并快乐着。

老家戏班子唱戏是不分季节的,一年四季,没有哪个季节不唱戏。虽然是“草台班子”,可演员们的演技一点也不逊色。因为戏唱得好,一时间,戏班子声誉鹊起,经常被邀请到江西、湖北及本省的安庆、东至、太湖、望江等地演出,演出收入不用交生产队,全部用于戏班子添置蟒袍、乌纱帽、凤冠霞帔及道具等。从中秋节开始,就拉开了一年中戏曲盛会的序幕。到了腊月和正月,唱戏就进入了高潮,人们难得闲下来在年味中享受乡戏之乐。戏班子倾其所能,将平日里排练的大戏小戏全都搬上舞台,仅大戏就有30多本,小戏更多,一唱就是好些天,白天唱,晚上接着唱,如果天气好的话,一直唱到元宵节。乡下唱戏是件热闹的事,每家每户都要接亲戚来看戏,粗茶淡饭,拉拉家常,不亦乐乎。女儿把父母接来了,主人更不能怠慢,想方设法也要弄几个菜招待客人,几毛钱一斤的稻糠酿酒,亲家俩面对面干上几杯,喝得脸上红晕晕的,还不忘乘着酒兴哼上几句黄梅戏。

 太阳还没有下山,人们还在田间劳作时,锣鼓声就响了,这是演出的前奏,乡下叫“打闹台”。锣鼓一响,脚板就痒。看戏的那天晚饭,每家每户比平时吃得都早,戏还没开演,戏台前就人头攒动,挨挨挤挤,足有上千人;有的在人群中来回走动,炫耀着自己的家人在今晚的戏中扮演什么角色;有的还跑到后台看演员化妆,想着法子同穿着红绿戏袍、脸上擦着浓重油彩的姑娘小伙子们搭讪几句,等演出开始了,又赶紧跑到戏台前去挤最好的位子。当舞台大幕拉开,演员上场了,台下立即鸦雀无声,目光全部投向舞台。演员们个个使出浑身解数,一招一式,唱念做打,均入神到位,台下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戏班里有个叫王圣云的男演员,演技超群,擅长男扮女装,尤其是苦情戏;他在古装戏《铡美案》中扮演女主角秦香莲,戏中有一段陈世美命韩琪杀妻灭子的情节,当演到秦香莲带着一双儿女被韩琪追杀到庙里,跪在地上紧紧拽着韩琪手中刚要落下的钢刀,苦苦哀求放过她们女子时,完全进入了角色,演得声泪俱下,惟妙惟肖,全场观众无不为之动容,许多女人也情不自禁地泪流满面,嘴里还不停地咒骂陈世美惨无人道,不得好死。当一场戏演完,演员集中在台上谢幕时,台下的男女老少仍一个个站在原地不动,谁也不愿离场,巴不得没完没了地演下去,人群中还发出有节奏的呼声:“再来一场,再来一场……”戏班负责人只得临时安排演员,增演一场“打猪草”、“闹花灯”、“小辞店”、“春香闹学”、“王小六打豆腐”等经典小戏。戏演完了,观众还觉得意犹未尽,走几步,却回头望望戏台,奢望再过一把戏瘾。

光阴荏苒,岁月更互,五十多年弹指一挥间。如今,故乡人喜爱黄梅戏的热情依然不减,戏班子已经传承接力,“戏窝”锣声依旧,闹台正欢。这在当下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可在那个缺衣少粮、食不果腹的年代,故乡人对黄梅戏是如此的酷爱,爱得那么痴迷,那么执着,那么沉浸,这种沉浸的状态,在那个年代与物质实际上并无任何关系,而是一种文化情愫的驱使和情感倾向,与一个地方对传统文化的喜爱、根植和弘扬,则有着千丝万缕的相融。每当我回忆起那段过往的峥嵘岁月,故乡人如痴如醉地热爱黄梅戏的情致,无不让人致敬,让人怀念!


作者:檀结海

-END-

图片来源网络
   
  

主       办  /  中共怀宁县委宣传部

本期编辑  /  范红霞   饶桂荣   陈朝霞


往期精彩回顾

那人那事难忘怀——走进九十年代老石牌(上)

那人那事难忘怀——走进九十年代老石牌(下)

最全公交路线小编已经整理好,请注意查收!

怀宁:以民为本  为民解困  为民服务 社会救助温暖困难群众

茶岭镇:拓展新空间  打造新引擎  积蓄新动能 着力打造“高铁新城”

安徽省人大代表丁满华:40岁再上岗 成长为“劳模”

微信再发重磅公告!这种行为将被严厉打击,永久封号!

【健康】每天靠墙站5分钟,两个月后身体会变这样…

超实用!冬季洗衣必备小技巧!


联系我们

电话:0556-4611118

QQ:490830246    757447420

地址:怀宁县高河镇政和路128号

邮箱:ahhnxwxcb@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