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红色闽西 百年传承 | 红军题壁留款信



红军题壁留款信


红色闽西  传承百年


在漳平市象湖镇杨美村,珍藏着一幅写在墙上的红军留款信:


“老板:你不在家。你的米我买了二十六斤,大洋二元。大洋在观泗老板手礼(里)。红军”



这封留款信普普通通,但它却像一座历史碑文,真实地记载着当年红军坚决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一历史事实。


1929年8月间,朱德率领红四军第二、三两个纵队3000余人,向东攻打宁洋、漳平,以打破敌军“围剿”。其间经过漳平杨美村。当地群众虽然听说过“朱毛红军”三打龙岩,但红军是什么样子,他们却未见过。现在红军真打来了,土豪劣绅散布流言蜚语,污蔑造谣红军“杀人放火”,全村人心惶惶,扶老携幼躲进深山老林。只留下个老人叫苏观泗,他倒想看看这世界上新出现的红军,到底是什么样子。


突然,村口的小道上呼啦啦地打出一面红旗。接着,浩浩荡荡的红军大队人马向杨美村开来。苏观泗老人躲在房间内向外窥视,心里怦怦地跳。他清楚地看到红军一个个头戴斗笠,脚穿草鞋,身着褪了色的灰军装。一声军号响,红军大队人马在杨美村停下。除几个战士四出站岗外,其他人原地休息。杨美村一下子沸腾起来。


炊事员发现没有米下锅,急忙报告朱军长。朱军长正拿着望远镜观察地形,听了,挥手说:“要想办法找到老乡买米。没吃饭,战士们怎能行军打仗?”



这洪亮的声音,被距离不远躲在房内窥视的苏观泗老人听见了,他心中一惊,想:“嗯,就要下手了!”回想过去“兵勇”和土匪踢门抢劫的情形,真捏了一把汗。不过,他看着红军今天的举动,又感到奇怪。红军战士对门户关着的,只站在门外喊:“老乡,屋里有人吗?”对门户没关的,红军战士空手进屋,又空手出屋。农家屋外土坪的鸡、鸭、鹅,红军战士视而不见。


一个战士报告说:“军长,在上面那一家中发现有一缸大米,但找不到屋中主人!”


朱军长听说有大米,立即说:“把它拿来过秤,告诉司务长按市价付钱。”那个战士说声“是”,转身就跑。


红军战士与朱军长的对话,苏观泗听得一清二楚。心想:军长是个不小的官儿,可是,红军的军长普普通通,和战士们的穿戴一个模样!他正想着时,朱军长竟然走到他房间门前,和蔼地喊:“老乡,屋里有人吗?我们是红军!”



苏观泗打开房门,竖起大拇指,说:“好,红军好!我经历了两个朝代,可从未见过今天这样好的军队呀!”他把朱军长请进屋里,正当朱军长与苏观泗谈话间,司务长前来报告说,大米已过秤,刚好是26斤,按当地市价约值1元大洋。他已取两元大洋放入米缸中。


朱军长听了,说:“不,银元就交给这位苏观泗老伯,叫他代转。”


那家户主名叫苏和。于是,司务长又回到他的家中,取出放入米缸中的那两块银元,当面交给苏观泗老人。办事认真的司务长,考虑到当时复杂的环境,为了便于提供主人查核,找来毛笔,又返回苏和家中,就在他家房间的墙壁上写下保留至今的这封红军留款信。


事情过去了近半个世纪,1974年,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派人到漳平杨美村实地调查并复制了这幅红军留款信,摆置在陈列馆展览。而这封留款信的原迹,至今还在漳平市象湖镇杨美村上埔山苏和的家中保存着,就像一座不灭的历史灯塔,永放光芒!




感言



漳平市象湖镇党委委员、纪委书记陈康:


漳平象湖杨美村红军题壁留款信,记录着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红军战士对人民群众的尊重和爱护,生动体现了“人民军队爱人民”的军民鱼水情,这不仅仅是象湖镇、漳平市的珍贵红色遗迹,更是我们党和人民军队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人民军队秋毫无犯、纪律严明的历史见证。


纪检监察机关是政治机关,是党内“纪律部队”,作为一名光荣的纪检监察干部,必须牢记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自觉做到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过硬、纪律作风过硬,始终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象湖镇有着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我们要传承红色基因,发扬优良传统,结合中央党史学习教育和福建省委“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认真思考,主动作为,挖掘境内“红”和“廉”元素,进一步提炼红色资源的廉政教育内涵,多方位搭建红色文化展示平台,将红色文化资源和廉政宣传教育相结合,让金字招牌熠熠生辉。



来源:  龙岩市全媒体中心

编辑:廖君霞

审核:黄小红

监制:游华东

推荐阅读

► 漳平市签订农村生活污水收集与处理工程(一期)PPP项目投资合作协议

► 漳平市龙钢项目配套项目征拆顺利推进

► 漳平市“传承好家风·弘扬好家训——我家老厝新故事” 获奖征文云展播(二)

► 漳平市芦芝镇开展守护美丽河流志愿活动

► 漳平市融媒体中心党支部召开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动员部署会

喜欢我们的文章吗?
长按下方图片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