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香港未來必須解決的醫療死結

許大力 嶼天下 2023-09-19

香港醫療制度長期偏重專科培訓,忽略基層醫療。


香港前政務司司長李家超4月9日正式宣布參加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六屆行政長官選舉。


他以「同為香港開新篇」的口號發表競選宣言,提出三大施政方向:以結果為目標解決問題;全面提升香港競爭力;在國安法的年代,必須提升政府辦事能力和效率,改善經濟民生,才讓香港邁向由治及興。


以結果為目標是其中政綱的關鍵。


衡量工作績效,包含兩部分:一是做了什麼;二是產出了成果,絕大多數情況下第二點比第一點重要。


在第五波疫情當中,整個抗疫過程凸顯了香港號稱發達地區醫療系統運作各種死結:老人化社會、基層醫療未能照顧每個市民的需要、中西醫發展不平衡、醫療培訓缺乏長遠目光、公私營醫療系統未能協調。


老人化社會

香港堪稱人均壽命全球第一,其實從公共衞生角度一點也不可喜。


其中一個指標是「老年撫養比率」:65歲以上人口數目相對每千名15至64歲人口的比率。比率持續上升,2021年為282,即每一千名15至64歲人口供養282位年長人士。


預計在2031年,65歲以上人口估計超過八百萬,佔人口26%。


到了2041年,非長者勞動人口的負擔更大,約兩名15至64歲人士供養一名長者。


長者的健康負擔,目前由輪候資助長者住宿照顧服務的時間可見一斑:2019年津助院舍及合約院舍平均需時輪候39個月。



醫療體系應轉型「以人為本」護理模式


此外,香港醫療制度崇尚精英主義,長期偏重專科培訓,以「治療為本」,忽略基層醫療,無法對每個市民進行關顧。


醫療體系應轉型「以人為本」護理模式,透過發展基層醫療同社區護理,促進醫社合作等,讓病患者就近社區內得到綜合護理,從而減輕現有醫療系統負擔。


中西醫發展不平衡

浸大中醫藥學院


傳統中醫學,一直以來為大眾所採用的的智慧和材料,香港幾乎有一半人口用於治療疾病和強身健體。而香港中西醫療在制度上不平衡,是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


在第五波疫情絕望的關鍵時刻,這門學科在1997年之後就已經受到政府的專業和認證監管,卻沒有被調動支援社區。


只有浸會大學的中醫和其他一些個人及團體走出來,為當時貧困和無助市民,自發做民間支持。


公私營醫療系統未能協調

公私營合作市場是長期解決香港醫療問題一個重點。


可惜,全港枉有大批可以動員的生力軍,缺乏統籌配套。私家醫生、私家醫院和公共醫療機構各自有自己的發展和規劃。


這麽多年,政府、醫管局、衞生署及有關持份者遲遲未有作出任何的方案,建構平台。以至疫情殺到,亂作一團。


第五波最嚴峻的時候,有醫生在不少媒體平台上留言,要加入救護隊伍,要經過一大堆審批,也要等候申請批核驗證資格等等,等候數星期毫無消息;有關的醫學保險也諸多限制,遙距診治也缺乏指引,令人無所適從。


Omicron變種病毒發展快,傳播率高,病徵輕微,數據顯示大部分患者能短時間完全康復。仲會有幾多波?公共衞生戰略必須根據病毒特性,不斷調整。例如騰出住院人手和設施、利用家居和社區措施,支援隔離等。


這些都必須在目前的政策中反映出來


當局也應盡早定下法例,讓人有法可依,違法者要面對懲罰風險。疫苗是保護個人以及城市群體的重要基石,目前兩極人口注射比率還強差人意。當局還需利用所有行政手段推廣,強力提高接種比率。


作者許大力為專門硏究醫療政策的時事評論員

原文刊載於《橙新聞》


(本文圖片來自星島)


往期推荐

被逼打黑工、棄養父母…黃絲離港移居下場有多淒涼?

青年登報道歉!涉「起底」將警員私隱放上網

羅冠聰吹噓移英港人「可投票選首相」,梁振英:原來「英國式民主又有了新定義」!

特首選舉提名期今結束,李家超正擬定政綱爭取更多支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