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留不住人才?新科狀元:沒這回事
香港近年掀起移民潮。
近年香港掀起移民潮,選擇離開的人又大多稱對香港的未來發展不抱期待,社會也因此出現許多聲音指香港人才流失的問題正愈趨嚴重,但香港真的留不住人才嗎?
不如讓人才本才——比如最新出爐的香港中學文憑試(DSE)狀元們說說他們心中最真實的想法
伊利沙伯狀元謝承臻:
有能力時就要回饋社會
2022年DSE在7月20日已放榜→《香港DSE放榜前夕,考評局劇透:出了8名狀元!》,而日前,8位新科狀元中有7人就移民問題明確表態,指無意移民!
希望入讀中大環球醫學的伊利沙伯中學「超級狀元」謝承臻說,自己受香港多年免費教育,有能力時亦應要回饋社會,尤其現時疫情見到不少病人未能有適切治療,故自己畢業後打算留港工作,為社會、為病人福祉出一分力。
協恩狀元周愷彤:
想將才能用於醫治香港市民
協恩中學超級狀元周愷彤。
計劃入讀中大醫學院的協恩中學「超級狀元」周愷彤則坦言,身邊有很多人已移民,包括親戚等,但她自己卻沒有移民的想法,因為想將才能用於醫治香港的病人。
周愷彤說,「睇到疫情期間,真係睇到香港醫生都很好,佢哋好願意付出額外時間,但睇到人手非常短缺。我好想喺一個自己熟悉地方,用熟悉語言服務香港市民。當然,有很多人離開(香港),但我認為這始終係個人選擇,留下來嘅人仍然要堅守香港一啲重要價值。」
迦密狀元曾志鵬:對港有歸屬感
何文田迦密中學首位DSE狀元曾志鵬
迦密中學「超級狀元」曾志鵬計劃入讀中大計量金融及風險管理課程,他表示自己家人均在香港,而自己在港長大,對香港有歸屬感,不會移民。
培正狀元焦采溢:喜歡香港文化
培正中學超級狀元焦采溢。
培正中學「超級狀元」焦采溢表示,儘管會考慮在讀大學的時候去外地交流,但自己很喜歡香港的文化,家人也都在香港,不會考慮外地升學或移民。
喇沙狀元張殷碩:想留香港將香港變好
喇沙書院狀元張殷碩。
另一名同樣打算在港讀醫科的喇沙書院狀元張殷碩認為,自己在港出生,對香港有感情,因此不會考慮移民,「想留喺香港,將香港變好,而非移民、逃避問題。」
英皇狀元甘仲軒:獅子山精神仍存
英皇書院狀元甘仲軒。
英皇書院狀元甘仲軒也希望在本地升學成為一名醫生,他認為移民是個人選擇,不乏有人嚮往外國生活和發展,但自己暫時希望留港完成學業及工作。
甘仲軒表示,香港醫科課程較好,相信「這地方依然有好好的價值,有獅子山精神,對香港有歸屬感」,更加享受現時在港的生活,希望留港陪伴家人和朋友。
拔萃狀元冼家朗:打算留學但不移民
拔萃女書院「狀元」冼家朗
拔萃女書院「狀元」冼家朗直言,雖然計劃離港升學,入讀劍橋大學人類社會及政治學,但自己只打算海外留學,家人朋友全部在港,故無移民打算。
對於這些青年才俊來說,香港都是值得留下來發展貢獻的好地方,因為不論什麼考量因素,與其他國際都市相比,香港仍然保有別具一格的魅力和優勢。
加之香港自正本清源後重回正軌,在國家「十四五」規劃的助益下,更手握粵港澳大灣區的歷史機遇→《「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北區」啟用!李家超冀港青抓緊大灣區發展機遇》
背靠祖國的同時聯通國際,前景光明、市場廣闊,還怕人才留不下來?
恰如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早前接受媒體專訪曾說的,香港可用好優勢服務國家發展自己,只要市場機遇處處,人才亦會因此選擇回流,「家庭又好,個人又好,若果要發展事業,都是以機會行先,我自己都係。」
香港優勢不減,內地更是亞洲機遇所在
許正宇強調,香港競爭力,特別於亞洲區內與新加坡等競爭對手比較,有明顯優勢,「市場是一個綜合體,香港地埋優勢、包容力及多元文化仍不斷推進經濟發展,例如你由香港飛到北京的時間,快過由新加坡出發,這些地理優勢是難以改變的。」
對於社會上有聲音憂慮在應對新冠疫情上,香港的防疫政策明顯較其他發達經濟體「嚴格」可能會削弱競爭力的問題,許正宇反駁指,港府目前的防疫策略已有所平衡,「政府已經好積極研究如何放寬防疫措施,例如到機場檢視入境安排,7月開始亦暫緩航班熔斷機制,務求平衡疫情的同時令日常生活走向正常。」
許正宇相信中國就是亞洲機遇所在。
而就中、長期而言, 許正宇相信,中國就是亞洲機遇所在,香港尤其可以用好金融優勢,服務祖國的同時發展自己,「用數據說話」,香港分明機遇處處——
比如「ETF通」首兩周北向日均交易額逾2,800萬元人民幣,南向交易更接近2.6億港元。而「滬港通」和「深港通」開通以來,北向交易已為內地A股市場帶來逾1.6萬億人民幣資金流入,南向則為港股帶來超過2.3萬億港元資金流入。
許正宇相信人才會因市場機遇多寡而選擇工作地方,至於正常的人才流失,其實只是國際趨勢,「疫情下令大眾反思生活模式,更重視生活平衡,希望與僱主有更靈活的關係。不單止政府,甚至是公司企業也要調整與員工之間的關係,想辦法挽留人才。」
當然,即使香港優勢明顯,仍要居安思危。許正宇表示,「有危機意識永遠都是好事,例如對一個學生而言,雖然年年頭三名,但也要常常提醒自己要努力讀書。」他相信,競爭會帶來進步、持續創新和發展的動力,使香港更有吸引力。
反觀西方,哪裡看得到可與內地和香港匹敵的活力?
英國遭遇重大經濟危機
倫敦一個車站通知,因為罷工需要關閉。
別的不提,就拿港人移民最喜歡選的英國來說,現在其國內環境已經差到用「糟糕」二字都不足以形容。
英國前財政大臣祁淦禮更直言,英國正處於1979年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之中。
怎麼回事呢?
据英國官方早前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該國5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高達9.1%,這是自1982年3月以來的最高紀錄。英國央行亦警告,未來幾個月通膨率仍將居高不下,隨着10月份能源價格再次上調,英國通脹率可能進一步攀升到11%!
而物價飛漲,英國的所有行業無疑不在承受巨大的壓力,企業主自然朝着工人們的薪酬下手,更有甚者強制裁員以緩解壓力,而任人宰割的工人們只能紛紛走上街頭抗議——
6月份的時候,英國鐵路工人就發起大規模罷工。
6月份的時候,英國鐵路工人就發起大規模罷工,數萬人的參與也讓這場行動成為英國30年來最大規模的罷工行動!
此外,英國的教師、醫護等團體也都要求提高待遇——例如有45萬名會員的全國教育工會要求加薪多於通脹率;擁有30萬會員的NASUWT教師工會期望加薪12%,並表示如果政府不答應,將在11月發起罷工投票;有50萬會員的皇家護理學院以及有16萬會員、代表醫生的英國醫學協會亦威脅,若收入不能改善,將罷工投票。
就連英國政府實際也已「後院起火」——代表英國公共部門僱員、擁有超過18萬會員的「公共與商業服務工會」就提出要加薪10%、每小時15英鎊的生活工資和每年至少35天的年假,否則今年可能會就罷工進行投票。
德國漢堡工人罷工示威。
有英國傳媒直接將今年的形勢和1970年代中後期英國的「不滿之冬」(Winter of Discontent)聯繫起來——上世紀70年代,英國通貨膨脹在20%以上,工會為抗議實際工資降低,屢次發起罷工,而國家公共服務近乎癱瘓,老一代英國人對此可謂刻骨銘心——今年的情形則獲得了 「不滿之夏」(Summer of Discontent)的新稱呼。
而實際上,英國如今面臨的經濟困難是一個全球性問題,「不滿之夏」絶非僅在英國發生——比利時、德國、荷蘭、葡萄牙、西班牙、法國……飽受通脹之痛的西方民眾正不斷走出來罷工抗議。
禍不單行,就在西方國家苦於經濟困頓之際,又碰上熱浪橫掃歐洲!
移英港人吹不起冷氣:成本太高
熱到什麼程度呢?不僅英國史上首度記錄到攝氏40度以上高溫,更有不少人直接被熱死→《歐洲多國持續熱浪,死亡人數升致逾千人!》
至於那些移居到英國的港人就更慘了。
原本勉強求個溫飽已經很難→《被逼打黑工、棄養父母…離港移居下場有多淒涼?》,現在物價飛漲,天氣又熱,可為了省錢,有人甚至連冷氣都不敢裝,只能絞盡腦汁用原始的法子降溫——
移英一年的港人Helen早前在某電台節目上分享應對熱浪方法,包括關窗簾、貼反光紙、夜晚食冷麵、煲竹蔗茅根水等,
Helen坦言,試過最熱的一日在家中煲竹蔗茅根水、夜晚食冷麵、食西瓜避暑,但即使高溫難耐,她還是無意安裝冷氣,只因成本太高。
咱就是說,酷暑時節連個冷氣都吹不起,什麼工作機遇、發展前景,簡直是天方夜譚了吧
往期推荐
工作?上學?過退休生活?內地究竟有何魅力讓港人热切盼「通關」
夏寶龍:以習近平主席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引,奮力譜寫「一國兩制」實踐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