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家航天局發布最新消息,中國探月工程四期嫦娥六號於今日(5月3日)傍晚發射升空。
來自巴基斯坦、法國、意大利等12個國家航天機構、駐華使館以及聯合國、歐空局等國際組織約50名國際友人齊聚海南,見證嫦娥六號任務發射。
香港大學行星地質科研團隊也受邀現場觀看,其中包括中科院院士、港大趙國春教授,港大行星地質學家錢煜奇博士等科研專家。
截至目前,全世界從月球帶回來的樣品都是來自月球正面,月球背面的月壤到底是什麽樣,引發了全球科學家的好奇。
為了能一探究竟,嫦娥六號這次的任務就是要前往月球背面采集月球樣品,並帶回地球,這也將是人類首次開展月球背面取樣。
據悉,嫦娥六號將到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進行形貌探測和地質背景勘察等工作,去發現並採集不同地域、不同年齡的月球樣品帶回地球。嫦娥六號任務工程總體發射場工程技術組組長胡震宇接受採訪時表示,南極的艾特肯盆地是月球三大地體之一,是月球上最古老、最深的撞擊坑盆地,具有重要的科研價值。嫦娥六號實施月球背面著陸區的現場勘察和分析,獲取月球樣品,在實驗室分析不同地域、不同年齡月壤的結構、物理特性、物質組成,這對人類更加全面認識月球,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行星演化以及太陽系起源等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近日,錢煜奇博士等聯合國內外團隊亦對阿波羅盆地嫦娥六號著陸區進行了詳細研究,提出該地區存在持續、多樣的火山噴發活動,並重建了該地區的火山噴發歷史。這一研究為嫦娥六號樣品分析提供了地質框架,對後續國內外科學家進行嫦娥六號樣品分析具有重要參考價值。相關成果在嫦娥六號發射當日發表於國際地球科學頂級期刊《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香港學生在香港會展中心觀看嫦娥五號帶回的月球土壤樣本。
香港大學地球科學系錢煜奇博士團隊,多年來參與中國嫦娥工程著陸區及相關數據、樣品研究,是目前為止香港特別行政區唯一成功申請到中國嫦娥工程採集月壤樣品的團隊,正在對其獲得的822.6mg寶貴樣品進行研究。
「嫦娥六號月背樣品大部分來自於月背月海玄武巖,希望能夠盡快申請到,就可以重建火山噴發歷史」,錢煜奇表示,期待通過對比嫦娥五號月球正面樣品和嫦娥六號月球背面樣品,獲得最新的研究成果,以此助力後續月球科研站的研製建設。
至於這次負責將嫦娥六號送入太空的長征五號,亦大有來頭——
長征五號是一種大型低溫液體捆綁式運載火箭。火箭全箭總長近60米,起飛質量約869噸,捆綁了4個助推器,具備近地軌道25噸、地球同步轉移軌道14噸的運載能力,是名副其實的「大力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王子瑜表示,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在研製過程中突破了以5米箭體結構、無毒無污染的液氧煤油和氫氧動力為代表的多項關鍵技術,將我國火箭的運載能力提升了2倍以上,是我國現役運載能力最大的一款火箭。而在此次發射任務中,長征五號需要將嫦娥六號探測器送入近地點200公里,遠地點41萬公里的地月轉移軌道。與上次發射嫦娥五號不同,嫦娥六號的體重增加了100公斤,更大的載荷就需要大一點的整流罩才能包裹住。王子瑜介紹稱,嫦娥六號探測器重達8噸,所以長征五號選用了長度12.267米、直徑5米的整流罩。更大的整流罩包絡適應性更強,可以讓探測器的體積更大,裝載更多的載荷。
此外,這次任務還象徵了國際共同合作探索月球。中國於去年與歐洲太空局以及法國簽訂了備忘錄,嫦娥六號搭配了歐洲的設備,探測濺射負離子,同時也會測量月球表面的氡氣,進一步加深對月球土壤的認知。嫦娥六號將會是中國和法國第一次的航天合作。
2004年中國提出了「繞」、「落」、「回」的探月工程規劃,隨著嫦娥五號在2020年成功完成任務後,再提出了第四階段的工程,目標要在月球建立科研站。這次嫦娥六號的發射是中國航天工程新階段的開始。
(本文圖片來自國家航天局、大公文匯、CCTV13、央視新聞及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