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99%的估值都错了?解锁天使投资正确的估值姿势

2017-07-24 王翌 老王创业日记

点击关注【老王创业日记】2002年至今保持每天平均与至少3位创业者见面聊天的习惯,累计面基超过20000人,为保持这个习惯,2017年初开始更新【老王创业日记】

请把这篇干货转发给你身边正在用错误方法估值的创业者

老王的联系方式如下

微信:13466666692

邮箱:wy@ycpai.com

(欢迎创业者砸BP过来)

上一篇:《迟到的天使湾,先行者庞小伟

上上篇七步成BP,搞定天使轮融资,10页PPT就够了


老王创业日记

第98篇

2017-07-24 星期一

先记流水账,后面写点儿关于初创项目估值的干货。

10:00 【NG家的猫】

上午10点,【猴菇旅行】师恩博约来了一位微博大号博主——NG家的猫,我虽然很久不上微博了,但还是搜了一下,看到他的号确实挺火爆的,这小伙儿初看上去很文艺,聊下来我们还挺投缘——他也喜欢喝茶,而且比我要讲究得多,绝对是个细腻的人儿

聊天中他提到,他也是自己亲自跟所有粉丝聊天的,而且这个事情干了好几年,其实他们这个团队是今年初才开始正式按公司化来运作,之前就是个体户模式,坚持做很久了。

这是我比较熟悉的那种以个人站长模式起步,到后期转型成企业来运营的创业者,在早期个人站长阶段,成功转型的还是极少数,但是最近几年,做公司的各方面成本还是逐渐降低了,而创业者获取经验和认知的途径不断增加,说白了,修炼资源越来越多,所以现在修成正果要比十年前容易多了。

猴菇跟我说,这是他朋友,很希望他们也能加入到【投缘帮】来,一起抱团取暖。现在【投缘帮】的【污衣派】已经有15%的新进创业者是通过已加入的帮友推荐过来,这是一个让我们很有信心的比例,说明之前加入的兄弟姐妹对我们这个模式还是认同的。

我觉得我们不止是要帮他们,也需要从他们身上学到更多东西,提高我们自己的认知,这样才能让【投缘帮】也不断与时俱进,从而不会被这个行业所淘汰。


11:30 王雨朦

中午,小鱼妹妹来找我吃饭,她之前在搜狐,后来出来自己创业三年,生孩子之前把公司卖了,当了几年全职妈妈,又忍不住要出来找事做,我问她还打工不,她说打工绝对不行了,但是如果要自己挑大梁干一个事儿,又觉得未必能受得了,毕竟现在要带两个娃,家里没有老人帮忙,都靠她自己了,而我那妹夫也是在创业中,基本上别指望。

我准备让她先从我们现在的业务开始熟悉一下,找找感觉,她要先从家庭主妇的状态切换回工作状态,至于最终她做什么,现在还说不好,她也想继续再多聊聊,我们就约了找个时间带娃一起玩,再讨论一下。所以中午请她在我办公室吃了个盒饭就让她先回去了。

我给她讲【18个月创业周期论】的时候,她的感触还是挺深的,她自己就是一个坑一个坑的慢慢爬过去的,这中间的酸甜苦辣怕是没有别人能更懂了。


13:30 【宝库收藏】魏勇胜    【美育家】胡金龙

下午约了【宝库收藏】魏勇胜过来聊聊他入帮的事情,上午正好有一个来预路演的创业者【美育家】胡金龙也对【投缘帮】感兴趣,就一起来聊了聊,我现在跟他们都会比较直接,把【投缘帮】是什么,以及我们怎么运作的大致情况说一下,然后会直接让他们考虑是否要加入。如果不来,我也没有那么多精力给予他们更多帮助,现在【投缘帮】的规模越来越大,我必须聚焦到我们自己的系统效率的提升上来。

魏勇胜已经不是第一次来我们这边,早期还参加过我们的路演,最初他是跟他爱人一起做公司,我当时跟他讲过还是避免夫妻店的创业形式,他现在动作很快,团队比原来增加了不止一倍的人手,而他爱人也已经退出公司,这样这个事情显得越来越上正轨了。

【美育家】胡金龙,他现在可能自我感觉在认知方面已经有一些了,但其实也只是刚开始启动,很多创业者都是这样,最初因为还没碰到什么真的挫折,都觉得自己能hold住这件事,但做了一段时间才发现自己真正的不足在哪里。反倒是一些连续创业者,往往是真的经历过一些事情之后,才更懂得该如何开放心态。


14:30 【易美健】苏昌茂

前面两个人刚到一会儿,茂茂就来了,他现在做的项目是叫【易美健】,刚刚经历了第一个18个月,现在不到两年,有了比较稳定的现金流和毛利,账上也还有数百万的资金沉淀,这次创业总算爬出坑了。

茂茂是连续创业者,当年搜狐旗下【白社会】的产品经理,也是十多年前我们在媒体混的时候较为年轻的小兄弟之一,我当年组建的【新花社】的社员。我跟他讲,也许我应该重新把【新花社】运营起来,我当年曾经有考虑过做一个群体博客的项目,就把我们这几十位社员平时在网上写过的内容组织起来,就直接可以成为一个不错的媒体矩阵。但那时候我对创业的认知还不够,所以过了十多年重新想想这个事情,我倒是觉得现在也许可以做。

【新花社】的几十位社员里,现在上市公司高管不少于十位,投资人也至少有这么多,还有一半左右都是创业过的兄弟,更有已经退休的。。。。。。当年媒体中的小年轻,现在都混成了老炮儿,不为赚钱,只是为了兄弟们搞点好玩的事情,这个社群的延续也值得想想。

我和茂茂讲了【投缘帮】【净衣派】——专门为连续创业者升级为天使投资人组织的私密社群,他很痛快的答应要加入进来,我跟他讲了,要出资成为我的股东,我们因此会成为事实上的合伙人


现在说说估值问题,前两天写了关于初创项目如何制作BP的一篇,反映还不错,但那个方法论还只是关于框架上的,我最近抽空写了这些东西,是因为我每天看到的很多BP都想让我有骂人的冲动,除了上回提到的逻辑问题,还有估值问题,我已经忍很久了,今天就喷一下!

3个人,做了半年,产品上线一个多月,种子用户3000多,想融资300万,出让10%股权

10人团队,做了一年,公众号粉丝8万,需要融资500万,出让10%

25人团队,其中全职19人,兼职6人,累计做了一年半,每月成本25万,月流水100万,毛利20%,希望融资1000万,出让10%~15%

前阿里P9,带8人团队创业,启动3个月,想融第一笔种子,需要500万,出让15%~20%

看看上面这些例子,我们每天经常见到的就是这样的项目和创业者,这种状态,我已经忍耐很久了,今天我要说一个大实话——

业内99%的初创项目

估值逻辑都是错误的

首先我们来说说,这个错误是怎么出现的,原因有这么几个:

1、太自信

2、不识数

3、攀比

4、被投资人误导

5、基于远期的价值预期对当下进行估值

首先说说自信,其实一个创业者如果没有自信也不会出来创业,所以我们可以默认所有创业者都是带着强大自信心启动自己的项目的,这时候最容易自我蒙蔽了,说白了就是自欺欺人,很多人是基于自己过去的经验,尤其是如果有成功经验的人,都会很自然的把过去取得的任何可以看到的成就加诸于自身,也就是自己往自己身上套光环,对于这样的心态,我只想说,在没有经历过九九八十一难之前,你给自己套的那光圈最多就是个紧箍咒,绝对是自己找死的节奏。甚至,我在两万多个创业者身上看到的大数据的结果是,越是原来职场中背景比较好的创业者,在首次创业的时候,死得越惨!所以,每次看到那些洋洋得意的从大公司位高权重的背景下出来创业的家伙在市场上高举高打,都真心觉得他们挺傻逼的,也为他们的团队和他们的投资人惋惜,大家都要为这些人的无知买单啊。

再说说不识数的问题,这其实是非常普遍的,就是对于创业公司的估值没有建立一个完整的数学模型,这样情形下的估值就是无知者无畏了,真的,很无知!啥都没有,上来就估值5000万,以为投资人就是人傻钱多,但再傻的投资人也要考虑自己投了之后的退出问题,你一个天花板不到1亿的项目,如果估值是300万,那投资人进来帮你启动,等过几年卖了,他还有机会拿到20倍的回报,但如果这样的项目上来就估5000万,你要能融到钱才怪呢,投资人进来熬个几年,你卖完了,他上了税,发现还不如存银行买理财收益高呢。

攀比心态,是2014年~2015年间,创投行业内估值猛涨的一个很重要因素,那时候经常是你刚拿到一个估值3000万的Termsheet,就发现隔壁邻居融了500万只出让10%,结果很多创业者心里就不平衡了,他觉得隔壁邻居做得还没他好,所以如果自己的估值反而更低,就不甘心,那会儿的市况确实很热,就马上重新跟投资人谈,要修改估值,很多时候投资人为了抢到案子,说改也就改了,市场过热啊,投资人的钱都不知道投到哪里去,太多野蛮的投资人进来抢项目啊。。。。。。不过现在那些家伙都死光光了。

被投资人误导,那一定是被不懂行的傻逼投资人误导了,聪明的投资人肯定不会在估值方面犯错误,也不会去误导创业者。还是上面说的,2014~2015的时候,市面上充斥了很多新进来的傻逼投资人,这些人进场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打破了估值体系不按价值规律办事,只想抢案子。结果就是,很多创业者被这些假投资人忽悠了,本来拿200万就够用一年了,他非得给你500万还想让你半年就花完,逼你去融下一轮。唉,人傻钱多,是必然联系在一起的。

估值时机错乱,是一个看起来合理但其实非常二逼的错误,很多创业者就是这样,上来就说,我将来能颠覆阿里巴巴,为什么现在不能给我一个高的估值?我五年后就能IPO,为什么现在只给我估值500万人民币?我只能呵呵了,你将来颠覆阿里,那就将来再估值啊,你五年后能IPO,那你五年后再来融资?说以后干嘛?跟现在有个毛的关系?你现在不就是几个人小米加步枪的小股土匪么?上来就按一个美式装备的集 42 35959 42 15289 0 0 4139 0 0:00:08 0:00:03 0:00:05 4138军估值,那不是傻逼是什么?

如果说上面那几个估值的例子都是有问题的,那么一个初创项目的估值(尤其是在第一个18个月以内的项目)与什么有关呢?作为一个在初创期TMT领域投资经验已有9年,经历过自己做天使、在VC机构做VenturePartner,还在上市公司负责过战略投资的从业者,我简单列一下我在第一次看到一个项目的时候,影响我对其估值判断的几点重要因素,这些估值因素在我的判断中按顺序如下排列:

1、正式启动的时间

2、团队基本情况和人员规模

3、产品迭代与运营能力

4、财务成本与营收数字

5、市场环境的影响

请注意,今天我讲的是种子/天使阶段一个初创项目的估值逻辑,如果一个创业项目运营超过3年(渡过了初创期),估值方法就会变得更加多样,可能有利润率等更多因素来参考。

细心的朋友能看出来,上面列的这些因素里,居然没有风口、刚需、赛道这样的词,哈哈。对了,我最反感这些词,那都是投机者的借口,不是一个真正的创业者需要考虑的,也不是一个真正的天使投资人需要考虑的。

跟我打过交道的创业者,都知道我在接触他们的时候最先抛出的问题就是:团队多少人,做多久了?

我不需要了解一个团队业务上的细节,仅通过这两个数字,就大概能知道一家初创公司的状态。这就像你去做体检,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这些基本的生理指标就能说明一些问题,比如一个8岁的男孩身高1米,体重80公斤,这孩子肯定是生病了啊!这些其实对我们来说是常识性的问题,恰恰是大家平日里忽略的,我总结出【18个月创业周期论】,其实就是为了用自然规律来阐述一个创业公司该如何成长发育。

下面我挨个说说上面这5个因素是如何影响一个创业项目的价值的。

首先说时间因素,这个我认为是最重要的,无论什么样的团队和背景,一个创业12个月的团队总是比一个刚开始3个月的团队,在认知方面提高的概率要高一些,因为创业者每天都要遇到各种问题,你没遇到只是因为你时间尚短而已。

关于这一点,所有【投缘帮】内的小伙伴都应该是理解的,因为入帮的第一课就是我给他们讲【18个月创业周期论】,重点就是在讲时间周期与创业节奏之间的关系

团队因素显然也非常重要,我们经常说,早期投资就是投人,创始人的因素甚至要占到早期影响投资决策的80%以上,很多一上来就给了高估值的初创项目,确实就是因为创始人自己背景很强大,从而有了背书,甚至有些VC默认的逻辑就是不看草根,只看有丰富经验的行内人的案子。

但我想说的是,光是创始人背景好,估值也未必就应该做那么高,必须加上第一条的时间因素。在我看来,一个草根创业者做了18个月的时候,估值不应该比一个只做了6个月的富有行业经验的高富帅创业者更低。时间,是检验项目价值的唯一标准,活得久最重要,其他因素都只能给予一定程度的加持而已。

人员素质是一方面,人员规模也代表了一家企业的成熟度,这个在早期的项目中尤其是可以看出一个创业者在初期是如何进行团队建设规划的,太早的扩张当然是找死,但是团队规模的成长跟不上业务的节奏,也是很大的麻烦,甚至可能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创始人没有魄力或缺乏管理能力。

关于创业团队对估值的影响,有一个非常有趣的例子可以拿来佐证一下,那就是大名鼎鼎的YC,Y Combinator,在2005年刚刚成立的时候,YC给每个进入其孵化器的初创小团队的资金扶持与持股比例是这样的关系:首先给1.1万美金,然后创始团队每增加一位合伙人,就多给5000美金,但YC又要求孵化的团队初期不能超过5个人,所以你们可以自己计算一下,YC最多能给多少钱,而YC在这些项目中的持股比例都是8%,也就是说,根据成员数量的不同,YC是给初创团队做了定价的,如果你只有自己一个人开始创业,那就是YC会以1.1万美元占股8%,而如果你有3个人,那就是2.1万美元8%,你看,这就是早期YC采用的策略,当然现在的YC也已经迭代很多次,规则早就不同了。

产品的迭代与运营能力,这就是从业务角度来看项目的价值,当然,在初创期,这也是从另一个角度看团队的能力,不过产品的成熟度和当前运营的成绩,是会直接影响到估值的,大部分早期投资人其实对于看人方面也没有太多经验和耐心,他们还是习惯从这些业务指标上去看项目的价值,这一点也是无可厚非的,他们不可能花大量时间精力与创业者泡在一起去分析他们的人是否靠谱,那只能从产品和用户量等可见的因素中来做推断。

产品的成熟度与用户规模确实可以说明一些问题,不过在我看来,这些作为估值依据的话,还是没有前两个因素重要,因为很多团队初期能做一个好产品,后面反而死在别的事情上,也有人初创期的数据死活起不来,但是通过不断死磕,最终在很长时间之后突然爆发了,后者的情况很常见,如果你不能看到这个创业者的韧劲儿,就可能错失机会。

财务成本与营收,这个就比较好理解了,一个项目如果花钱很快,死得也就很快,风险就大,营收能力未必所有初创项目都具备,比如做社交的,可能在初期就没有营收了,所以这一点我觉得不是那么重要,但成本控制能力确实是比较需要注意的。

要说明的一点是,一个初创项目即使营收能力很强,我也不认为就一定会给到比较高的估值,企业运营是多方面的,很多初期营收能力很强的团队,恰恰长期来看是没什么前途的,这样的项目,难道按P/E倍数来估值么?显然不可能嘛,可这恰恰是很多创业者自以为是的一个估值理由,他们错误的以为当下能赚钱的公司就是好公司,对这样的雏儿,我就一句话,你们看看京东亚马逊,都是连续亏损多少年的,这样的公司估值为什么更高?

最后是关于市场环境的影响,这个也会对创业公司的估值变化起到较大作用,比如现在如果你做一个共享单车项目,我觉得就算有估值也没人投你了。另外,上面说的2014~2015年创业投资领域的资产泡沫阶段,环境的影响就是把所有人的估值都默认提高了两三倍以上,这个我认为有时候是属于不可抗力,显然如果你是2016年开始创业,就会明显感觉到所谓资本寒冬带给你的影响,那就是环境加持的结果。

但我个人认为,环境只是外因,一个项目的真实估值就应该符合其内在的自然规律,所以在2014~2015年间,背离了这个自然规律的估值逻辑,是整个行业的灾难,不止是投资人惨了,那些拿了很多钱的创业者也大部分都傻逼了。比如前段时间爆出来的空空狐事件,我还专门写了一篇日记(《空空狐》影评:周亚辉一开口就输了,余小丹的错最多占30%),虽然不认识当事人,但我觉得这个问题的出现没啥奇怪的,谁让你们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呢,投资人给了过高的估值,创业者也欣然接受了,然后等着他们的不就是创业者乱花钱把项目搞死么?

好吧,说了这么多,都是从方法论上来分析初创期估值的事情,关于一个早期创业项目的估值,还是见仁见智,下面我给出一个简单的公式,可以为早期的产品和业务数据都不太完善阶段的初创项目的估值提供一个依据:

项目估值=(F1+F2......)×36×(T/18)×M

关于这个公式的解读,我先卖个关子,明天如果心情好,我可能会在下一篇日记中解读一下这个公式,欢迎在微信公众号后台私信给我来讨论,我看看你猜得对不对。

最后向大家透露一下我们自己的估值【投缘帮】从2016年初开始到现在已经做满第一个18个月,所以在这个特殊的时间点,我们刚刚进行了第一轮融资,还没有完全Close(永远欢迎有创业基因的朋友来做我们的股东),除去之前的【缘创派】,我们给【投缘帮】的单独估值是投后5000万人民币左右,不过这次融资后,我们是把【缘创派】与【投缘帮】两个业务合并一起,所以新公司的整体估值要比这个高出一倍,但那可是带了缘创派的老股东们(比如蔡文胜、麦刚等一批老朋友)一起过来的,他们当初投资过缘创派,所以他们的股权价值还是要保留在新公司里。

那么在这样的估值水平下,我们的团队又是什么样的情况呢?

我们现在有5位合伙人,包括我在内,每个合伙人在TMT领域的经验都超过15年,加在一起有80年的行业经验,这些经验涵盖了战略规划、产品技术、运营推广、媒体公关、财务税务法务人力行政等等各个方面,我们这个团队的所有成员累计直接接触过的创业者超过5万人,可以说在TMT初创领域的经验是处于整个行业顶尖水准的(市面上很多做孵化器加速器的,一路看过去,里面的人多半都没有创业过,甚至很多是做房地产出身的,对这种,我也只能呵呵了)。

而且,我们几个合伙人在本轮也都跟投了资金进来的,【投缘帮】在第一个18个月的测试期也累计有100位创业者加入进来,我们第一阶段的测试即便不能说完美,但也算是得到了完整的验证

对照我们的这个情况,请那些刚开始做还啥都没有就随随便便估值到几千万的创业者,真要好好掂量一下,不要在估值上再犯无意义的错误了。


刚刚【职前辈】王惠同学告诉我,很多人其实是不懂怎么去关注一个公众号的,所以放一个二维码可能对这些人更有帮助,我说我的名片上就有二维码了,直接放这个吧,欢迎扫码,今天就试试看这个效果如何。


关于我们

  • 【投缘帮】2016年初,我们推出的合伙制参股孵化体系,是一个针对早期创业者的社群,主要构成初创者+连续创业者+天使投资人,宗旨是“让创业者帮助创业者”,目前每周吸收1~3名创业者加入。也有部分经筛选过的天使投资人加入。

  • 【路演360】2016年夏末,我们在运营【投缘帮】的过程中发现,路演可以帮助早期创业者更好的梳理自己的项目,并通过线下场景与投资者产生更有效的连接,所以我们开始运营针对种子期/天使期项目的路演活动,一般是在每周三的下午举办,每期6~8个项目,每个项目被要求在360秒之内完成阐述,而对参与的项目估值,我们一般要求不得高于360万美金,最好是低于1000万人民币估值的种子期项目。下面这篇日记中有更多关于这个活动的信息。

    【路演360】怎样在半年内打造出价值1000万的线下活动品牌

  • 【创始人下午茶】每周1~2场的创业者沙龙,一般安排在当周的【路演360】活动之前或周四的下午,每次6~8位创业者参加,由一位或两位投资人来主持。

【最近的日记】

七步成BP,搞定天使轮融资,10页PPT就够了

老王创业日记095:欢迎第102位创业者加入投缘帮

不PR的投资人一般不骗人,不纠结的创业者更有执行力

交够2000万学费,从【缘创派】到【投缘帮】的转变逻辑是什么

贾跃亭跑了,小米爆发了,猿团的众筹一地鸡毛

二环徒步36公里换来的关于创业和团队的认知

7月7日我为什么要带创业者徒步刷二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