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老王创业日记133:从360同城帮的成功看大公司内部创业的可操作性

2017-10-25 王翌 老王创业日记

累计面基2万+创业者

下一个是不是你?

欲加老王微信,请关注留言


【老王创业日记】目录001~050

【老王创业日记】目录051~100

【老王创业日记】目录101~120

【投缘帮】说明书V1.1揭秘创业黑帮的运营规则

缘创派官网www.ycpai.com


老王创业日记

第133篇

2017-10-25 星期三

今天上午去了Anna姐的办公室,她在2015年的时候,把360同城帮业务带出来,自己买断了大部分股权,独立创业,让360成了小股东,我找她是因为正好最近家里两台苹果的笔记本电脑坏掉,还有两部iPhone也都有问题,本来最近也说要约她聊聊近况的,这就干脆带了设备上门请同城帮的工程师帮我看看能不能修。

很快的,工程师就给我定位了每个设备的问题,并且把iPhone修好了一部,另外一个比较难搞的iPhone6留那边继续折腾,两台电脑一个问题不大,需要换电池,另一个他们还是建议我到苹果官方试试,那个可能是硬盘问题,但我的资料更重要,所以他们也不建议我随便就在外面修。

脱胎于360一对一业务的同城帮】,是360体系内少有的涉及线下服务的子业务,说实话,在崇尚产品经理和代码文化的360内部算是个异类,也一直都不太招老周待见,但是老齐一直对这个业务挺重视的,尤其是在树立服务口碑这块有很高的期望。

2014年底到2015年,整个360内部动荡得比较厉害,当时公司为了瘦身,就把很多业务拆分出去或者干脆砍掉了,而其中拆分得最好的就是Anna这块最初根本不受人待见的同城帮业务——这是个脏活累活,没人看得上!不过Anna作为从2010年就入职的专门分管这块业务的副总裁,对这个业务已经有很深的感情,所以在老齐的建议下,她自己发了狠心,花一大笔钱把整个业务买断出来了,只留360大约两成的股权,老周当时也比较大方,没有追索这个业务的控制权,放了Anna一马。

当时与Anna同期拆分业务出来的前同事的其他项目,现在几乎都完蛋了,这是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背后有个逻辑——只有Anna做【同城帮】选择了自己个人出资买到控股权,其他所有业务都不是真正的独立分拆,360普遍控股在80%以上,那些兄弟其实都还是继续打工的。

从这里能看出,Anna姐其实是个猛人!我认识她已经7年,我在2010年初入职360,负责组建投资部,Anna也是在那年加入360的,她负责当时还叫【一对一】的新部门,本来投资部和一对一这块业务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但我们很快有了交集。

当时我刚刚投了一家叫做【51mypc】的创业小公司,是个技术产品驱动的业务,团队技术能力不错,当时Anna负责的业务中正好需要这个团队所掌握的一些技术,我刚开始是给他们牵线让双方自己谈合作的,初衷是让【51mypc】的团队给【一对一】业务做技术支持,但很快Anna就找到我,说想把这个团队收进来,我最开始还不是很情愿——我刚刚投了一个团队,我们投资的钱在账上还没趴热乎呢,这姐姐怎么就想让我们收摊儿呢?

后来想想,Anna提出这个需求,恰恰说明这 41 28906 41 11868 0 0 878 0 0:00:32 0:00:13 0:00:19 2240个团队是我投对了——她觉得那些人很靠谱嘛。

360的投资都是服务于公司战略和业务需求的,并非纯财务投资,所以当时我也没来得及想太多,开始帮Anna游说【51mypc】的团队加入360。当然,站在创业团队角度上,该保障的利益也都需要照顾到,我在那时第一次发现夹在中间做这种事情难度还是挺大的,不过我运气还好,最后【51mypc】的创始人Bobby在我和Anna一起努力下答应了加入到360——我们把【51mypc】整体收购了,这个合并我还狠狠往前push了一下,让Bobby和团队赶在12月31日之前签署了协议,当时如果再晚一天,到了2011年再完成这个交易,Bobby这个团队能拿到的360的股票价值就要缩水好多倍了。。。。。。皆大欢喜啊!

现在Bobby再度创业的公司也已经赚了几个亿在账面上放着,坐等排队IPO了,而Anna姐从360出来比较晚,但同城帮业务也很猛,紧紧咬着【爱回收】,业务体量差距不是很大,稳稳坐在市场第二名,估值也超过1亿美金了。

Anna是一个扎在业务上的人,在资本运作方面的经验不多,我今天主要花了大量的时间跟她讲了我对行业格局走势的看法,以及她后续融资可能选择的路径分析,最终还是建议她找找财务投资者——她上一轮是拿了苏宁的一笔1000万美金左右的B轮,钱还没怎么花,但我总觉得如果她的股东里只有360、苏宁这种,其实对于她长远考虑的独立IPO还是远远不够的。

今天我可以站在一个过来人的角度,反过来分析一下为什么360这种上市公司在一度鼓励内部创业的情况下却未能很好的实现老周那个【化整为零】的策略。

举另一个例子,我有个兄弟叫田野,也是个猛人,80后,第一次创业的时候,周鸿祎和王雷雷一起投他,但是这两位大佬直接给他控股了,所以那项目根本不可能拿到VC的投资,于是后来田野的团队在做到一定阶段的时候,以某个对价换股进了当时正处于上升期的360,田野成为当时的360内部较为核心的产品经理之一。

田野这家伙有多猛呢?嗯,你们还记得360随身WiFi吧,那可以算是当年一个现象级产品,也是360第一款真正意义上自己出的硬件,那玩意儿就是田野做的,最初他给老周讲的时候,老周根本就不鸟他,周鸿祎把这个想法给枪毙了!但田野觉得可以搞啊,就自己拿出几万块,试着做了第一个雏形,拿出来一看,大家都觉得行,这时候老周才发现这玩意儿真有机会,才上微博去给团队站台卖力推销这个小硬件。

可是就这么一个猛人,也有很幼稚的时候!

不记得是什么时候,我在成都出差,遇到田野,我很奇怪,说你小子跑成都干嘛,他说他接了【鲁大师】这个烂摊子,但正在发愁跟老周怎么谈才能取得一个相对自由独立的发展空间,所以他要问我的建议。我那时候已经离开360了,我跟他讲,你心存幻想是不对的,老周能放弃控股权么?如果不能,你又想创业,那就只能出来自己做。

田野觉得老周对他有知遇之恩,也觉得离开360的平台,就没有资源了,自己干还得什么都从零开始,也实在是没想清楚。我就给了他一个可以操作的方案:他代表团队争取到30~40%的股权,然后再引入一家外部的机构股东,来平衡360在其中的持股比例,这样团队、360、财务投资人三者之间的关系虽然比原来二元的股权结构要复杂,可至少团队有机会谋求对整体的把控能力了。

田野回了北京,后来传出的消息是,整个团队好像都没拿到20%的股权,八成以上的股份还是360的,我就知道,他没戏了。

再往前倒几年,我在2012到2013年的时候,曾经与老周讨论过这类的可能性,当时360上市已经两年,有些老员工开始逐渐离职——股票都行权到手了,跟老周打了几年的硬仗,想自己出去自由一些,这是非常自然而然就发生的事情。

我当时提出的建议是:

1、尽可能多的分拆单个小功能的产品线,每个产品线一个团队,独立做,但都不要把团队搞太大;

2、团队leader必须是有最大话语权的人,鼓励他们放弃360的股权来换取拆分子业务的大股东地位;

3、团队所有人集资出一部分钱,360公司给一部分启动资金,该业务单独核算,独立设置企业实体;

4、360承诺给有限时间内的资源支持,主要就是流量啦,比如给一个项目承诺1年的某个流量入口位置,扶持起来之后,可以继续以优惠价向360买流量;

5、鼓励团队单独融资,360在其中的股权比例逐渐稀释下降到正常水平,只需要团队签署不恶性竞争的条款即可。

显然,这个方案没有被采纳,我记得当时老周是动心了的,但卡在可执行性上面了,这个我就没办法了,我毕竟只是负责投资部的,提这种建议本身就已经超出自己的权责范围,涉及到公司治理层面了。

当时记得最可惜的一个项目,就是【360开机小助手】,那是一个工程师自己做出来的产品,老周和老齐都很喜欢这个东西,真的就是个小小的微创新,但直到那个项目经理跳槽去了阿里,这个项目都只是作为360整个产品中的一个小小功能放在那里,而没有能继续发扬光大。

实际上,在那个产品出来之前,360所有全线产品都是按需被唤醒,是藏在PC后面的产品,不是一个前台显性的产品,这是老周最郁闷的一点——做安全的,你不可能整天没事就跳出来刷存在感。

【360开机小助手】完美实现了这个目标,每次开机就刷一遍存在感,刷着刷着,用户都离不开了,养成新习惯了,然后在上面逐渐增加满足用户更多需求的业务,也就有了可能——比如你做新闻就可能成为PC上的今日头条——当然那需要持续的运营和不断迭代的产品设计,而这一切在这个产品的灵魂人物离开360之后就都没有了可能性。

扯得有点远了,不止是360,在其他任何一家业务线较为丰富的有相当体量的大公司都有这样的问题——公司做大之后,如何平衡规模与效率、业务边际与创新空间、擅长攻和守的团队,我觉得解决之道可能真的就是老周有一段时间经常提及的要把公司做小,只是很可惜,我们都能想到,但很难做到。

老板的心态,业务的边界,控制与反控制,创业家精神,这些关键词是需要好好想想的。

好了,本来还想写写今天的流水账,已经太晚了,就算了。今天回来之后大部分的时间就在望京科技寺的【路演360】现场泡着了,值得一提的是,今天有3位创始人当场加入了【投缘帮】,所以现在污衣派的小伙伴累计学号已经排到150,去年这个时候定下的2017年目标已经完成,我在两个月前调整的新目标是到今年年底累计180位小伙伴加入污衣派,应该也差不多。

快过24:00了,交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