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你订了【得到】,却什么都得不到?

2017-11-02 王翌 老王创业日记

累计面基2万+创业者

老王的主业是陪创业者聊天

欲加老王微信,请关注留言


【老王创业日记】目录001~050

【老王创业日记】目录051~100

【老王创业日记】目录101~120

【投缘帮】说明书V1.1揭秘创业黑帮的运营规则

134:路演360-严选<心元资本>专场

老王创业日记133:从360同城帮的成功看大公司内部创业的可操作性

天使轮拿200万,五年没融资涨到4亿,创业者的坚持比资本更重要

在沪讲【18个月创业周期论】,刘芹给【投缘帮】的建议,一个草根的8年执念

我就是那个好学校的坏学生,所以,我创业了

头条半年内要IPO,美团与滴滴之间隔着一个摩拜

携程迟早被美团滴滴爆菊!大公司的傲慢是创业者的机会

十一长假思考:唐山这种二线城市还有没有创业机会?

乐嘉局限,蒋涛回归CSDN新机会,附一技术创业者被坑实例

为什么99%的创业者都不会学习?三个要素【心态、方法、环境】

【路演360】开始摸索每月一期的严选模式


老王创业日记

第135篇

2017-10-30 星期一


这周一的上午,中岭燕园基金的吴老板来坐了坐,我把【投缘帮】的情况跟他讲了讲,他们是在医药领域投早期和中期,虽然可能在互联网方面做得不多,但我讲的这一套整体逻辑他是很容易理解的——投缘帮的模式就是个四不像的创业者教育体系,如果非要给个对标的模式,那就是义务办学+校友捐赠,从商业上来说,不是很好的赚钱模式,但对用户端是非常友好的,而且我认为这必须是个互联网业务,所以我们还处于免费服务用户的初级阶段。

周一下午,我和晋向华、崔婧及心元资本的三位投资人一起去了【漾一】的办公室,和宗小美深度沟通了两个小时,大家都是在上周四参加了严选版的【路演360】,现场对【漾一】尤其是宗小美这个创始人很感兴趣。

因为之前已经有一位我们介绍的投资人明确表示会参与【漾一】这一轮的投资,而宗小美这周要去武汉参加一个服装行业的大会,她希望找到一家产业资本来领投,我则建议她还是找纯财务投资者,也就是VC基金,来lead这一轮,我比较担心那些产业资本太早进来会影响【漾一】的独立发展。

不过这都是后话了,现在还是先找到足够多的筹码进来再说,按我的经验,就算能全部close至少也是到年底了,想一次拿到600万,对于一个首次融资的项目来说没那么容易,但【漾一】这个模式确实拿太少的钱又不够用——复制一个新的设计中心至少要200万人民币,而我希望她未来一年内至少再开3~5家。

不管怎样,我看好宗小美这个人,她天生就是个能折腾的领导者


2017-11-01 星期三

周三的早晨,在酒仙桥东边接了Tiffany,一起去华贸中心【博派资本】办公室找郑兰

【博派资本】相当于郑兰的创业,她是一个做事情之前很快就能想清楚并作出决定的人,判断力和决断力都远超过同龄人的一个极其早熟的家伙,所以当年我在360的时候果断动手把她从网易挖出来做投资,虽然最终没能在360跟我和凯锋一起做同事,但我们的革命友谊却是从那时候就很磁铁了。

这是郑兰养的三只狗狗中最小的那只,很霸气

与郑兰个人的风格一样,博派在圈里算是相当低调内敛并一直保持极为专注的一家基金——悄默声的把一期基金投完了,业绩很不错,二期都已经开始投了。

我和郑兰约定了11月21日在【博派资本】的办公室做一场【路演360-严选】,她说可以再约一些关系不错的投资圈朋友一起来看项目,我回来就让凌云和亢迪去筛那些垂直领域的好玩的项目。

周三下午回来,照例是我们的【路演360】时间,我两点赶到科技寺的望京店,这次临时约来的几拨人都是比较早就到了,就尽量凑到一起聊了。这次路演的几个项目,估值相对还算比较合理,我和其中三个项目当面聊了聊。

【青橘中医】郑文跟我聊了聊对中医的看法——我是中医粉,所以很高兴他当场就加入了【投缘帮】。【友递友团】和【90后潮饮】这两个项目都存在股权结构问题,前者比较容易解决,后者的股权已经分散得很厉害,而且看样子创始人比较难收回控制权,我只能先让他们看看我之前写过的那篇关于股权结构问题的创业日记——《初创团队股权怎么分?老王的7:2:1法则》。


流水账写完了,把积压很久的一个话题拿出来说两句吧,最近【得到】又小火了一下,一周前有人发了篇《罗振宇的骗局》,讲【知识付费】这个事情是不是一个伪命题。

建议大家顺便看看这篇:《罗振宇骗得还远远不够》,这是罗胖的朋友——和菜头的文章,评论区比较精彩,哈哈,其实我挺喜欢和菜头这家伙的。

之前我有在一篇日记中简单分析过知识/内容付费的新现象——《智商税,学费,保护费,你交的是哪一种》,从商业模式上来说,我非常看好这一波,但其实这并不是什么创新,只是因为传播渠道载体发生变化而导致的自然而然的消费场景迁移,新渠道自然有新商机,但内容传播的本质规律没发生变化。

你买一本纸版书也是要花钱的,消费知识、经验等内容从来就不是免费的,只是之前的互联网在大幅降低了传播成本的时候给人一种知识一直被免费了的错觉——可是你开着电脑也要费电,那不用付费的么?

知识,从来就不是免费的。

现在争论的焦点在于,即使付了费,用户能从【得到】得到什么?

我认为,绝大多数人,还是什么都得不到,这个结果一点都不意外——在学校里,绝大部分学生也都只是取得了中等甚至更低的成绩,能成为精英的是极少数。

订阅【得到】(以及其他各类知识付费产品)的用户分为两类:

首先是本来就在精英阶层的人,他们原来就有持续学习的动力和习惯,那么【得到】的出现只是进一步提高了他们获取信息的效率,对这些人来说,有没有【得到】,他们都会保持不断学习的习惯,并且因为他们已经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所以他们的学习过程本身就是效果可控及可见的,这部分人基本上很少在学习这件事上有焦虑感,他们更自信。

我们可以说,这第一类用户是【知识付费】存量市场,但很明显的是,这类用户其实是极少数的,并且因为有非常强的主观能动性和较高水平的自我认知,所以这些用户恰恰是“最难伺候”的那批人,他们会挑选自己最适合的学习平台,不会忠诚于任何一个单一的学习渠道。

从商业模式上来说,这部分精英用户绝对不是支撑【得到】的核心用户,因为他们既不忠诚,还挑剔,人数还极少,有没有他们的存在,【得到】都无所谓。

【得到】们欣喜的,是另一类,数量庞大的,认知水平相对还比较初级的,很容易被别人影响到的,每天动不动就处于焦虑状态的小白用户,这部分用户最容易成为也事实上已经成为【知识经济】的“韭菜”,从商业的结果上讲,这部分用户,才是真正的增量市场,【得到】们喜欢收割的是他们这一茬儿——在有【得到】之前,这些用户其实是不那么爱学习的——他们并没有养成持续学习的习惯,所以当听说身边的人都开始学习的时候,他们的第一个反应就是焦虑。

【得到】上有没有所谓精品的内容?我相信是有的,虽然我没怎么用过,但是也曾经在各种场合被【得到】的内容营销过,其中有些内容确实是所谓的“干货”,有用吗?有用!但是,我相信,那些知识,你也可以不用!因为,看起来对所有人都有用的东西,往往也没什么大用。

18岁之后,在完成了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习任务之后,学习就成了一个非常个人化的事情——每个人在18岁之前接受的教育是与其生长族群强相关的,而在成年之后,每个个体都有很强的自我意识要让自己变得与众不同——人在社会中是需要有自己的独特性存在的,这时候,每个人要去获取不同的知识和经验就是自然而然的一个社会化需求,所以我认为【知识经济】的终极目标是要解决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得到】们的商业模式决定了,平台更希望大多数人去订阅同样的内容源,这样那些头部的知识生产者的收益才可以更高,才更有动力持续输出内容——平台在挖掘新的内容源方面是不断有投入的,达到一定体量之后,内容生产的成本如果不能做到边际成本为零(事实上很难,知识的生产成本一直都非常高),平台就没有动力再去开发更多内容,而转回去仍希望针对所谓的大V知识分子做推广,进一步加固集中化趋势。

这就是为什么你经常会发现一个非常有料的你喜欢的人,他的内容却很难在这种高速发展的大平台被推上去的原因——曲高和寡

每一个新平台的初衷虽然都是想“去中心化”,可是基于上述的运营现实,一定会在“去中心化”的过程中形成新的中心化格局——微博、知乎上的大V,都是从高喊着去中心化的草根逐渐变成新平台的中心的。

如果不想成为大V们的韭菜,你,必须先知道自己需要什么。

小白用户们首先需要的,是关于学习这件事的基本认知,只有真正突破了这层认知障碍,小白们才不会在浩如烟海的【知识付费】平台上迷失自己。我还是觉得,要想通过学习来跟上所谓精英阶层的步伐,不学什么可能比学什么更重要。

或者,如果你本来就不爱学习,就别非要想着通过学习来得到什么,爱玩,也挺好的。


还是有韭菜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