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龙江呢旧大石千人齐贺,究竟有咩来头?(视频+多图)

2018-01-13 茵茵 锦屏山下大小事

导 读

昨天(12日),龙江东胜坊标志建设落成揭幕庆典隆重举行。

关  注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b0532snyxzp&width=500&height=375&auto=0


早上8点半,揭幕仪式正式开始,由蔡耀泉先生及一众理事为石标揭幕。


据了解,开放改革后社交频繁,不少日寇侵华时期被逼离乡的族人后裔,寻根问祖,提及东胜坊祖籍带来困惑,寻亲访友诸多不便。有鉴于此,必须解决这个社会短板,恢复乡土文化。于是以蔡耀泉先生为首的优秀企业家们早已考虑多年,鼎力出资为东胜坊定制大型石标,命名为“龙江东胜坊”,以便来访及后代记认,便于寻根访友,贸易交流。

▲礼炮开启,鼓声齐鸣▲


一众理事切烧猪,合影留念。


现场醒狮助庆,热闹非凡!


晚上邀请本村村民筵开130多桌晚宴庆祝,以凝聚团结村民!


精彩的醒狮表演过后,酒会正式开始,由蔡均华老师介绍东胜坊的历史。

▲蔡均华▲


蔡耀泉向东胜坊赠送字画。


“东胜坊”标志建设发起人蔡耀泉先生发言。

▲蔡耀泉▲


一众理事共同祝酒。


东胜坊历史

东胜坊开村于清朝嘉庆甲子年间(1804)距今已有214年多,有土地公石记为证。

最早的村民均来自龙江的农耕户,他们在这里种桑养蚕、养鱼,由于往返费时,管理不便,于是在基地面上搭建简陋的茅房在此住宿,时称“基寮”,以后,多人仿,日子一久,便发展成为村落。

东胜坊地域面积约0.7平方公里,东边与北埠接壤,其余三面都有河涌环绕,便于农艇运输。陆路都是泥路,主路呈十字纵横,东西向是现时的东胜路,东通北埠,西边有长水埗。早期有横水渡过河,后有木桥、水泥桥与龙良公路连接,供行人来往,通往沙富,沙田等地。南北走向瓦屋到澳督,北经“里路”到龙江,两路交汇点在村中的社公,因为在桥头边,俗称桥头公,是村民公用的拜祭神灵场所。

开村最早的是位于南面的瓦屋巷,一条石路东西向,一口水井在中央,两边住着较为富裕的农户,都姓蔡,住砖瓦房,故称为瓦屋。其他的农户都住茅房,吃河、涌、鱼塘水。

解放前在村的东南西北各建有小炮楼共四座,为三层楼高,供瞭望、放哨用、维护村内治安,解放后拆除炮楼,用来建“东胜坊”学校,地点在澳督东侧,51年建成52年启用,先后有左、温、张三个外来老师在此任教,都是一、二、三年级学生的复式班,四年级以上要到龙江沙田小学读书。到58年学校改作食堂,课室先后转移到村内四个民宅。由当地民校教师先后任教,食堂61年解散后复作学校用途仍是招收一、二、三年级学生至1969年结束,学生合并到集北,原校拆除,改建蚕房。

东胜坊在日寇侵华期间经受战乱,不少人被逼逃荒到西江东江谷米地区谋生,解放后陆续访寻,回归故土。村内基本三大姓,蔡姓占一半,来自西溪社路隆兴祠,张姓来自西社和南龙,郭姓来自扒头,关、麦、廖来自勒流,叶、薛姓在解放前后由附近迁入,定居。各姓氏村民相处和睦,关系融洽。东胜坊行政管理一直从属龙江,解放初为沙田六分会。56年初级社时属红旗社,57年高级社时属西溪社管辖,58年公社化时叫七排。61年7月从西溪分出,成立东胜大队,当晚聚餐庆祝。旗下划分东兴、北明、西涌、南潮四个生产队。到1963年,小公社解散并入集北。此后“东胜”便地行政村称谓中消失,东胜坊的名字在社会不流传,甚至连四、五十岁的中年人也知之不多。年轻人、外来人更不知晓。


龙江掌圈便民信息:一键发布,轻松店铺入驻!同频展示招聘、求职、顺风车、房屋买卖、生意转让、本地服务、优惠信息、物品交易


发布信息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龙江掌圈

精彩回顾(点击阅读)

重磅!刚刚,龙江新城区靓地被中海以18.4亿元拿下!

2018年1月计划停电通知

龙江沸腾了!砸4个亿建公办初中,地点就在……

龙江掌圈--让生意自动找上门!

>>《锦屏山下大小事》为顺德自媒体联盟发起单位

信息仅为传达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频道观点

在锦屏山下大小事报料,一经录用必有奖励

《锦屏山下大小事》常年法律顾问:广东品道律师事务所梁晓律师

监制:五哥

战略合作伙伴


领导说了!

您点一个 

小编的工资就涨五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