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校园霸凌 | “你不看,我就找人打你”

2016-12-28 广大新媒体中心 广州大学

点击上方订阅

广州大学

了解更多资讯



前不久,“北京中关村二小霸凌事件”闹得沸沸扬扬。这是一场由孩子父母向一所知名小学发起的公开挑战,却在赢得舆论同情的高潮时刻戛然而止。围绕着双方的是非对错,“校园霸凌”这个对国人而言尚有些陌生的概念也走进了大众视野。


而近日网上又爆出了深圳龙华初中生打架视频。16日下午放学后,龙华爱义学校12岁初一学生遭到多名学生围殴,其间不仅被踹头、轮番殴打,还被逼下跪自扇巴掌。真是触目惊心!



在2016教育年度八大关键词中,备受关注的“校园霸凌”俨然上榜。而中关村二小和深圳龙华事件其实都是校园霸凌的缩影。随着这些事件的曝出,校园霸凌这个普遍又隐晦的现象需要得到我们更多的关注与了解。



你我都懂:校园霸凌不是玩笑


2016年联合国针对全球18个国家的10万名儿童的民意测验显示:2/3的儿童都曾遭受欺凌。


而调查显示,在中国18个省中,有66.1%的男生和48.8%的女生遭受过不同程度的欺辱,其中被恶意取笑是学生中最常见的欺辱行为,报告率为43.2%,其次性欺辱报告率为27.0%。可见霸凌是一个极其普遍而严重的问题。



所以当校园霸凌话题升温时,网友们都纷纷忆起那些年自己曾经历过的霸凌经历,无论是亲历还是旁观,似乎大部分人的校园记忆中都有那么一段并不愉快的故事。



作为有故事的广大同学,

他们给我们分享了这些经历


Gargoyle


我从小就是父母和老师眼中的乖孩子、好学生。小学的时候我的同桌就是班上成绩倒数、脾气又差的男生。他经常用粗话骂我,捉弄我,撕我的作业,把我弄哭。我经常忍着,怕老师责怪我小气。有一次他趁我站起来的时候,把我的椅子向后移开,我没注意就重重地坐到地下,磕到桌角,疼得我眼泪都出来了。我沉默着流泪回家,发现还疼,家人带我去医院检查,结果是尾骨损伤。家人骂我没出息,被人欺负还不出声。同学也在背后笑我蠢。老师对欺负我的男生也没相应的处罚,只是告诉我他是不读书的,而我是读书的。养病的那段时间开始变得很内向,不喜欢和同学老师接触。现在也依然觉得那时的事是一滩淤血,在心中化不开。


匿名


开始懂事的时候,总感觉发现自己是个异类。那时的我,七八岁,格格不入,受着班里其他人的言语的欺辱和所谓的“玩笑”。现在想想,那时不懂事的孩子真的“恶”得可怕。有一次班里的男生喝剩下小半瓶橙汁,就在里面撒了尿,然后加了碾碎的饼干糖果。然后告诉我他们今天大发慈悲,“请”我喝特制饮料。全班的人都鼓着掌要我喝。我喝了,即使我从远远就闻到那股奇怪的骚味。当然后来还是有“好心人”告诉我那是尿。


毛毛


初中时我是小团体里的一员。那时有个女生偷东西,父母离异,父亲赌博,反正很多人看她很不顺眼。于是我们把她拖进厕所里,扯她头发,扇她巴掌直到扇出血。这样的事情初中的时候我做过很多,并以此为荣。后来她退学了,谁也不知道她之后怎么样。现在想起来,内心很不是滋味,也不知道自己应该说什么。



这次舆论发酵的过程,也是一个让许多人回望校园霸凌记忆的契机。青少年的心智毕竟还未成熟,校园霸凌的常见形式并不多变。你很可能会从以上同学的故事中,找到你脑海中那段故事的影子。



受伤的总是多数人


校园霸凌的过程,蕴藏着一个复杂的互动状态,牵涉学生往往都有以下几种影响:


受害者/被欺凌者


受到霸凌会最直接地造成不同程度的身体影响和心理影响。甚至会导致创伤后遗症、人格分裂、人格扭曲、价值观错乱、失去对人性的信任等深层影响和吸毒、醺酒、自残、自杀、厌学、逃学、成为欺凌者、反社会行动、学生运动、引发校园枪击案等行为影响。


欺凌者


霸凌行为同样会伤害霸凌的实施者。在欺负他人时可能会体验到强烈的愤怒、羞愧、罪恶感。他们在成年后更容易出现行为问题。如酒精、物质滥用等等。也更容易出现犯罪行为。或是成家后对配偶和子女进行家暴。


局外人


置身事外,但通常如果受害者转学或是住院等无法到校上课时,局外人可能就是下一个受欺凌者。调查发现,比起没有卷入过霸凌的学生,霸凌的目击者会更容易在日后产生心理问题,比如患有抑郁症和焦虑症;同时,也会更有可能吸烟、酗酒或者使用毒品。目击霸凌也会影响到学习,目击者可能会旷课,甚至辍学。


保护者


安慰及支持受害者,尝试制止欺凌行为,但这样的人通常为数不多。而制止霸凌行为也可能给自己带来同等伤害。



霸凌除了会给被霸凌者留下沉重的“后遗症”,霸凌者和目击者也会受到负面影响。在霸凌这样的行为中,谁都是受害者。




校园霸凌处理难


虽然校园霸凌如此普遍,但要完美地解决它却是是个难题。单纯从百度百科的名词解释中,我们就能了解到校园霸凌的难界定和难处理。



霸凌最常见的就是可见的肢体霸凌,但其实还更广泛地存在着精神霸凌,尤其是在一个班级内,由一个人或者一个小团体一起孤立、抹黑、耍小手段欺负一个同学。更难处理的,还有防不胜防的网络霸凌,舆论的力量是巨大的,“键盘侠”们敲下的不负责任的言论,就可能给屏幕另一端的当事人造成巨大的伤害。



而此时由于这都是精神上和没有实质性的,难以找到所谓的实物有效证据,难以界定精神伤害的程度,更何况是向施害者追责。所以往往只能受害者打碎了牙和着血往肚子里咽。


中国校园欺凌有其特点:欺凌的边界不明确,有一些明显属于欺凌和侮辱的行为,却会被旁观者认为是玩笑甚至是“孩子天性”而一笔带过,绝大多数人仍未树立起正视欺凌现象的观念。正如老师定性此事为“开了一个过分的玩笑”,对方家长觉得就是小孩子小淘气,而学校也将其定性为“偶发事件”。而在法律上对校园霸凌惩戒的缺失,也往往使年龄尚小的霸凌者在行恶之后得不到应有的处罚。



我们该做什么


每当有校园霸凌事件被揭露出来的时候,或谴责家长或谴责学校,各种意见莫衷一是,但在整个事件中最需要关注的是:当事人。


尽管这个当事人还不具备完备的社会意识或者说自我民事能力,但他却是最有发言权的人。这个事件终于拿到台面上,学生家长也好,学校也好,最该做的还是从孩子入手,培养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引领他们朝着正确的方向走,通俗来讲就是:不惹事不怕事。在孩子受到霸凌之后不加以重视和关注,很可能造成对当事人的二次伤害。


在西方国家中,霸凌现象同样普遍而严重,甚至有的更恶劣。但美国算是世界上处理校园霸凌事件最有一套的国家,除了立法严谨、清晰,执行深入,更有一套完善的社会体系监督



而在我们的邻国,也是校园欺凌现象较为严重的韩国,开通了校园暴力热线电话;日本不少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则都设立了“校园欺凌问题对策委员会”等第三方机构,对校园欺凌事件具有自行调查的权力,防止学校或教育部门牺牲学生的利益。


然而我国目前尚没有确切的法律条款来定义校园欺凌或对这种行为进行约束管制。两相对比,不禁令人反思:对校园暴力说不,而我们还需要做怎样的努力?


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也看到了各方面对校园霸凌事件处理的努力。例如今年温州市鹿城区人民法院宣判了一起未成年人霸凌案件。蹇某、徐某等7名少女被判处有期徒刑六年六个月至八个月以及缓刑一年不等。尽管部分被告人年龄未满十八周岁,依法仍然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还有2016年11月1日《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已提出要强化教育惩戒威慑作用,对屡教不改、多次实施欺凌和暴力的学生,应登记在案并将其表现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必要时转入专门学校就读。


这些努力和完善一定不是一蹴而就的。如何从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防范校园欺凌,为孩子营造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值得每一个人深思。只有整个社会都成为受欺凌者坚强的后盾,孩子才能奋起反抗,校园才能真正远离暴力的倾轧。


关于校园霸凌,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局外人。



图片来自网络

资料来源 | 百度百科、界面新闻、人民网

微信编辑 | 肖洁文

校稿 | 林君余

责任编辑 | 岑格蓝 李振


往期回顾

听,这是我们的歌啊

冬至 | 你只吃汤圆吗?

圣诞,应该这样送礼物

这场重量级的论坛,广大举办成功了!

我在2016年听了一场2017年新年音乐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