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湾 • 阅听】千藤挂紫一树花繁
□ 蓝 木 文/图
防城江畔有一棵野生禾雀花,每年春季恣意盛开。老茎生花,紫红色的花朵成簇串状花穗,在扭曲苍劲的藤干上悬挂,一串串错落有致。老藤盘树缠绕,新藤风中伸展,越冠飞枝,千藤挂紫,一树花繁,引来诸多摄影爱好者。水营村的村民回村路过,亦会驻足片刻与摄影爱好者闲聊,并赞叹这花的美,村中之物引人注目,自然会心生喜悦。
禾雀花的品种颇多,紫红色、奶白色、浅绿色为常见色,还有粉黛色、金黄色、橙色等颜色的禾雀花。花色不同,品种不同,学名及别称也不一样。这棵禾雀花的学名叫常绿油麻藤,牛马藤、棉麻藤、油麻血藤、常绿丝绒豆、左旋藤、千岁藤都是它的名字。在十万大山的密林里,紫红色禾雀花是最常见的品种,本地人称之为“过岗龙”或“过山龙”。《草木便方》中也称之为“过山龙”,以此为名,估计进山寻找药材的人也难恰见禾雀花盛开之时,故以它的形态或其他特征及功能来命名。若不见其花,我觉得以“过山龙”为名倒是很贴切。
禾雀花喜长于高山密林中,却是向阳喜暖的植物,总要向上攀援,寻求来自阳光的温暖。为了寻找坚韧不拔的树木,它的藤蔓迅速生长,如游龙一般穿行于林间,甚至攀爬巨岩、越过山涧,只为获得更多的生存空间。禾雀花蔓茎粗壮,盘阵虬卧,灰色的茎长可达30米以上,分枝藤蔓不断地向四周纵横伸展,直至寻找到能长期共存的树木。香樟和榔榆这类高大乔木最为它所喜,遇上了便左旋缠绕,攀附向上,悬挂树冠下方,蜿蜒盘绕滋生蔓延,大有不离不弃生死相依之态。
“是花是鸟总怡情,植物偏加动物名。异日群芳重作谱,新翻花样到天成。”这是清朝光绪年间秀才陆宗宣在广东江门公坑寺遇见禾雀花时所写的诗。禾雀花几十朵成一串,每串差不多半米长,花冠蝶形,花瓣5片,两侧对称,花瓣卷拢外形似鸟。绿色的花托像鸟儿的头,花中间的一弧状花瓣像鸟背,两侧的花瓣像收拢的翅翼,还有一瓣像鸟的尾巴。的确如其名,像是一只只绿头紫身的小鸟围聚一起抢吃花蜜,给这藤本植物起名“禾雀花”的人,应是一个想象力丰富又浪漫的人。
防城江畔的这棵禾雀花据说年过百岁,能在城区附近乡村任性生长,可能是因为它生长在被称为“社山”的这片葳蕤林子里。这里的一草一木,人们不会轻易伤及,此花有幸。禾雀花是非常长寿的古老藤本植物,普遍能活数百年,甚至上千年,其药用历史至少有数百年之久,《本草纲目》和《草木便方》都有记载其根、茎皮及种子皆可以入药,特别是医治伤口,民间草医常将它的枝叶捣成泥糊状给摔伤者敷伤口。
禾雀花的种子是少见的,据说30年才结一次果。我去十万大山森林公园游玩时有幸遇见,从村民的药材摊点购得一个。浅褐色的大豆荚长达40厘米,宽9厘米,豆荚里藏着5个平扁圆形的种子,坚硬无比,挂于阳台风吹雨打十几年不曾见损坏。禾雀花难结种子,皆因花朵的结构较为特殊。无论是盛开还是凋落,禾雀花都如含苞欲放状,花蕊被包于紧闭两片硬革质花瓣中,用手捏才可以打开,可想而知,蜜蜂很难采集禾雀花的花蜜,更难传播花粉了。禾雀花繁殖于山林中千百年,应该是得到松鼠、麝鼠、果子狸、蝙蝠或鸟类的帮助,它们吸食花蜜的过程中,也帮禾雀花完成了授粉。而蜜蜂或其他昆虫,也只能在小动物吸食花蜜后才有机会采集花粉。
春风轻拂,雀鸣密林,站在一簇簇禾雀花下,一种美妙的愉悦自由心生。紫色禾雀花散发的气味特别浓郁,有人觉得它散发的气味很怪异,说不出是香还是臭,还有人觉得如鸡尾酒的味道。就像榴莲的味道,有人喜欢,有人无法接受。禾雀花具有这样独特的气味,或许是因为植物的生存本能,为了保护自身,它在生存选择中作出了最优进化。令我惊讶的是,尽管很多人不喜欢禾雀花的气味,但依然抵挡不住有很多人喜欢它,或许是因为它具有一种奇丽独特的气质吧。人们甚至用新鲜的禾雀花制成各种美食,比如酥炸禾雀花、白灼禾雀花、凉拌禾雀花,还有做成禾雀花糕饼的,据吃过禾雀花的朋友说,禾雀花做成菜后,味道是让人回味无穷的。
一花一世界,禾雀花自然有其独到的奇妙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