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月亮湾 • 阅听】茅岭泥丁

茅岭泥丁

□ 杨桂宁

在广西沿海地区,有这样一道美食,它看起来并不怎么样,有的外地人见到它丑陋的模样就下不了口。然而,这道美食吃起来却质软味香,而且营养价值高,很受沿海居民的喜爱,它就是红树林地下的宝藏——泥虫,广西沿海居民习惯叫它泥丁。第一次见到刚挖出来的泥丁是在我爱人的娘家。2002年7月,我到钦州工作没多久,爱人第一次带我回她家——防城区茅岭镇大陶村。这是一个背靠大山面朝大海的小渔村,村民以打鱼和养殖大蚝为生。她家在大陶村海边的蚝场是有名的养蚝大户。我俩先从钦州乘车到茅岭,再从茅岭码头乘船前往蚝场。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海上航行,我们到达蚝场码头时已是黄昏,渔村码头一片繁忙,一艘艘渔船“突突”地从各个蚝排归航向码头靠拢。余晖下,蚝场的海面上波光粼粼,绚丽的夕阳和繁忙的渔民构成一幅美丽的画。码头不远处的山脚下,一幢幢三四层高的洋楼拔地而起,广西沿海大力发展向海经济,给这里的渔民带来不少福利,大家的生活是越过越好了。整个渔村炊烟袅袅,村民们正在为晚餐忙碌。知道我们今天过来,岳父岳母提前从蚝排上赶回家,岳父还特意找村里挖泥丁的村民买了几斤新鲜泥丁。我们到家时,岳母正在厨房里生火做饭,岳父则坐在厨房外面处理泥丁。我走近一看,只见一堆形似蚯蚓的虫子正在盆子里挪动,看起来有些吓人。岳父边处理泥丁边对我说:“泥丁是靠吃淤泥里的微生物生存,所以肚子里总有淤泥。”岳父还说,清洁泥丁,一定要人工手翻,把泥丁的内壁翻出,除去肠肚,烹饪时才不会有沙子。岳父翻泥丁动作特别快。只见他用一根细细的竹签,一只手拿稳,另一只手拈起泥丁,一挑虫身,上下各翻一遍,然后一捋,肠肚甩到一旁,整个过程大概两秒钟。“蒸泥丁最能保存泥丁的脆甜口感。”岳父把翻好的泥丁撒上适量的细盐,然后整齐地码放在不锈钢碟内,在蒸气最为浓厚的时候,揭锅开蒸。“蒸泥丁的火候、时间要把控得当。”上锅蒸两分钟,岳父便揭开锅撒上翠绿的葱花,一盘鲜甜的蒸泥丁就出锅了。这样蒸出的泥丁,入口没有腥气,轻轻咀嚼之下,鲜嫩多汁的泥丁在唇齿之间脆裂,渗出的汁水会激活整个口腔的味觉细胞。那晚在岳父家吃的晚餐很丰盛,但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菜肴只有那碟蒸泥丁,有着一种无法忘记的神奇味感。钦州市离茅岭镇只有二三十公里,结婚后,每次挖到新鲜的泥丁,岳母总是抽时间送来给我们尝鲜。带一点湿润泥土的泥丁,可以离水存活一个多星期。作为土生土长的茅岭人,翻泥丁的活儿妻子自然很熟练,每次烹饪泥丁,妻子都是现翻现做,讲究的就是一个新鲜。儿子小时候有些挑食,每到饭点,各种菜式都不合适他的胃口,唯独妻子煮的泥丁粥他是抢着吃的。泥丁在翻制的过程中,会流出许多红色的血液,许多人会弃之不用。但对于妻子来说,这种饱含了鲜味物质的“泥丁血”,却是泥丁粥不可或缺的调味佳品。妻子煮的泥丁粥,必须要下泥丁血。清水白米下在锅中煮至八分熟,泥丁血在澄清之后,下入锅中,在热力的作用下,立即能看到暗红的泥丁血变成成熟的蛋白质,让粥水的颜色浮出诱人的洁白。根据不同的季节,还可以下猪肉、花蟹、大虾、鸡肉之类增味,最后放入泥丁,稍稍搅动,让泥丁被热粥烫熟之后,撒上葱花,便立马上桌。这样煮出来的泥丁粥,每一粒米都沾染到泥丁的鲜味,每一口粥都是一种幸福的享受,难怪连挑食的儿子也无法拒绝这道美食了。泥丁富含蛋白质,对于茅岭的海民来说,这是大自然最好的馈赠。是茅岭特殊的水土孕育的泥丁,才能够具备脆、甜、嫩的特点,其他海域虽然也有泥丁出产,但口感和味道与茅岭泥丁相差甚远,正因如此,这种小腔肠动物成为了茅岭最负盛名的美食之一。

来源| 防城港市新闻网-防城港日报
主播| 谢思思
编辑| 陈   翠    廖雪杏
校对| 覃银华
审核| 时   楠
值班编委| 文丽红
防城港日报社全媒体出品
精彩推荐

● 防城港市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

● 防城港市七届人民政府第四十三次常务会议召开

● 滩营乡:唤醒撂荒地 播种新希望

● 谭丕创强调:着力延链补链强链 守牢安全生产底线 加快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