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填报,选择哪所院校才能让分数取得“最大效益”?教育日历来了!
志愿填报,如何应对高招改革新政,是选学校还是选专业?是就业优先还是兴趣优先?选择哪所院校才能让分数取得“最大效益”?
要闻速览
2015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3647万人
教育部昨天公布的2015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647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0%。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2852所,比上年增加28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560所(含独立学院275所);成人高等学校292所。普通高校中本科院校1219所;高职(专科)院校1341所。全国共有研究生培养机构792个,其中,普通高校575个,科研机构217个。(新华社)
2015年全国共招收特殊教育学生8.33万人
昨天发布的《2015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5年,全国共有特殊教育学校2053所,比上年增加53所;特殊教育学校共有专任教师5.03万人,比上年增加0.22万人。(人民网)
我国首款大型运输机运-20列装空军
昨天,我国自主研制的首款大型运输机运-20正式列装空军航空兵部队。自此,我国真正拥有了自己的大飞机,成功跻身于世界上少数几个能自主研制200吨级大型机的国家之列。(中国科技网)
网络诈骗举报接入统一平台
公安部联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近日启动网络诈骗举报联动处置工作机制。据介绍,联动处置工作机制把所有成员单位发现和接收的涉及网络诈骗的网民举报接入联动处置平台,及时对涉嫌网络诈骗违法犯罪线索开展侦查调查,对诈骗网站、诈骗账号、网上诈骗信息及时予以关停和清理。(人民日报)
热点聚焦
高考志愿怎么填?
高考结束,很多考生要作出人生路上的一个重大选择:填报志愿。选择哪所院校才能让分数取得“最大效益”?选择哪个专业才能契合自身特长、兴趣爱好和职业前景?选择哪个地区才最适合自己的发展?
[四大改革——高招新政合理应对]
家住上海市徐汇区的考生小张,拿到高考志愿表时眼前一亮:多年来“一本”“二本”的划分消失了,他可以填报10所本科院校的60个专业志愿。“原来我一直纠结,现在‘隔板’消失了,与其去一个没什么特色的‘一本’学校,不如选个心仪的专业,去个好点的‘二本’学校。”小张说。
录取批次调整变化,意味着原来被“隔板”隔开的很多高校,开始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招生。对考生而言,解除了心理上一本、二本、三本的界限和障碍,选择余地更宽了,更容易凭兴趣选专业;对高校而言,原来的一本、二本高校不再能“高枕无忧”,而有专业特色的院校则有望在招生大战中赢得主动。
但要引起考生注意的是,录取批次的合并,意味着志愿填报的难度也加大了。比如,参考数据少了,原来比照历年一本线、二本线填报志愿,今年三条线变成两条线甚至一条线,就需要慎重;“保底”在一定程度上不在了,考生需要在志愿填报中拉开梯度,降低风险。
除了录取批次合并,还有3个新变化需要考生合理应对:第一,突出专业在高考志愿选择中的作用。第二,“一档多投”把选择的主动权交给考生。第三,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开始推开。
[知己知彼——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考生小陈的高考分数出来后,父亲为儿子选择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热门专业”。“我对这些专业不感兴趣!我想学文学。”小陈满腹委屈,可是拗不过父亲。开学后,就读于某校软件工程专业的小陈逐渐消沉起来,每天面对不感兴趣的课程,他不但跟不上讲课进度甚至产生了厌学情绪。
其实,高考志愿填报从来不是“单项分”取胜,而是要综合取舍,追求目标最大化。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原则就是“适合自己”。“在填报志愿时,首先要认清孩子最适合什么。就拿小陈来说,最终选择了社会和家长认为最好的,但对孩子来说,未必最好。”
高考报考专家王海涛对几个“矛盾”建议,选学校还是选专业?优先选择学校,有助于未来发展的平台;优先选择专业,有助于未来发展的方向。当考生面临“两难”时,建议首选专业,一是因为可以最大程度保证自身的兴趣爱好;二是在分数没有明显优势时,可以最大程度降低被专业调剂甚至退档的风险。
选“热门专业”还是“冷门专业”?“热”和“冷”是发展变化的,不能静止地看待这个问题,而要以自己的兴趣爱好、职业规划为依据。“就业优先”还是“兴趣优先”?建议以孩子的意愿和兴趣为主。只有过上自己想要的人生,才有可能获得幸福。如果硬要去学不喜欢、不擅长的专业,恐怕很难学习好、工作好。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李湘萍强调,其实归根结底,考生需要思考的,不仅是“能不能上大学,能上什么样的大学”,还应有“为什么要上大学,如何度过大学4年”。“从长远来讲,真正改变一个人命运的是知识与能力的不断积累,而非学历文凭的简单累加。所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和专业,并准备好以一种积极、严肃的姿态走完未来的关键4年,才是一个考生在高中生涯即将结束时的‘成人礼’。”
[莫踩“雷区”——调研论证必不可少]
吉林考生小佟翻看志愿指南时,选中一所冠以“某省”的大学。小佟想,这样命名的大学,应该差不到哪儿去。没想到,去报到的时候发现,这所学校是由一所大专和几所中专技工学校合并而成的。无奈之下,小佟决定复读再考。小佟的遭遇,是被学校“高大上”的名字“忽悠”了。在志愿填报中,这样的误区、雷区还不少,考生要特别注意。
专业名称不能“望文生义”。根据有关目录,我国高校有多达500多种专业,家长和考生不做调研,光靠字面意思猜测很容易出问题。王海涛说:“建议考生在填报志愿之前,一定要对专业进行详细的行业职业调研,了解其学习内容、就业方向及职业前景。”
地域选择不能一味追求大城市。来自西北地区的小赵梦想离开家乡,于是他选择了北京一所院校。“到了学校才知道,学校在北京远郊,根本感受不到大都市气息。”小赵后悔莫及地说。王海涛指出,填报志愿时如果将“地区”作为选项,那应该考虑“学校当地是否有和自己专业相关的产业集群”“学校本身的地理位置如何”,而不是盲目追求大城市。
别忽视限制条件。在志愿填报时,一些考生容易忽视专业的限制条件。比如,色弱不能被材料化学、环境工程、海洋科学等专业录取,色盲不能被美术学、天文学、地理科学等专业录取。考生一旦因不知情填报了相应专业,只能面临“落榜”的窘境。专家指出,考生要密切关注全国性、所在地区的招生政策,以及目标高校的招生章程,做到心中有数。(人民日报)
八面来风
泥石流突发 40名学生安全转移
7月4日,地处近期长江沿线强降雨中心的宁乡县上空乌云压顶,暴雨从早晨开始就下个不停。中午12点11分,檀树中学突发泥石流,而这天学校正在举行期末考试,被冲毁的教室里,原本坐着40名学生。就在险情发生前5分钟,学校将所有学生转移到安全地带。据统计,当天,该县有近30所学校分别出现了围墙垮塌、校园积水、道路被淹等险情,由于教育系统上下准备充分、应对及时,全系统未发生一例人员伤亡事件。(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京:残疾毕业生实习补贴增至1500元
日前,首都之窗公布《关于实施促进普通高等学校和高级中等学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六项措施的通知》,本月起,残疾人毕业生实习见习期间的生活费补贴标准将由每人每月800元调整为每人每月1500元。(北京日报)
陕西: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中等职校名单出炉
记者昨日从省教育厅获悉,2016年陕西省具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中等职业学校名单出炉。其中普通中等专业学校33所,职业高中169所。具体名单可登录陕西省教育厅官方网站查询。(西安晚报)
广州:校园食堂实行全视频监控
在广州市“明厨亮灶”工程带动下,超过1.4万间餐饮单位分别以透明式、视频式、网络化等方式,打造“看得见的厨房”。如今,广州市已基本构建起“监管网络+社会共治”的双向保障体系。3117所学校(含幼托机构)食堂安装食品安全视频监控系统,让广州成为全省唯一一个中小学、幼托机构食堂视频监控全覆盖的城市。(广州日报)
北大北语小语种今起录取
昨天,今年北京市高招录取开始。录取首日,空军航空大学共在京录取5名飞行学员,高考成绩均超过一本线。今天起,北京大学、北京语言大学等校的小语种专业开始录取。(人民网)
漯河医学高专:28个“双创”项目入驻孵化基地
近日,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挂牌成立,28名学生领取到工商营业执照。在引导大学生创新创业中,该校突出学校专业特点,依托学校实训基地、重点实验室建立孵化基地,吸纳500余名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中国教育报)
勿忘“七七事变” 勿忘国耻
“七七事变”79周年之际,江苏省靖江市抗战老战士苏忠武(右一)在自己建立的“竹林人家”抗战纪念馆向参观者介绍抗战事迹。抗战老兵苏忠武今年89岁,他1994年利用自家房屋开设江苏靖江“竹林人家”抗战纪念馆,纪念馆占地150多平方米,展示了他自己收集的60余件珍贵的抗战史料。(新华社)
359名在京工作的农民工拿到大学毕业证
359名在京工作的农民工昨天拿到了大学毕业证书,年龄最大的学生48岁。2014年年初,北京东城区职业大学推出“助推计划”,帮助在京工作的农业户籍并与用人单位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高中(或同等学历)毕业生获得读大学的机会。按照“助推计划”,如果参加培训的学员顺利通过成人高考,在两年半的学习中,每位农民工大学生将通过先缴纳学费,后返还学费的方式,获得70%~100%的学费资助。(中国青年报)
英国小学教师集体罢工 抗议学校缩减资金
据英国广播公司7月5日报道,英国全国教师工会(NUT)因资金问题计划罢工一天,将导致几千名小学生无法正常上学。政府表示,数据表明半数学校不受该罢工事件的影响。为支持此次罢工,NUT正在组织许多区域游行和集会,罢工原因也包括工资和工作量。()
正能量·党员风采
华足开——82岁老党员坚守在抗洪一线
连日来,湖北省黄冈市团风县但店镇遭受历史罕见暴雨袭击,从7月1日到7月4日累积降雨量已达280毫米。当我们被那些奋战在抗洪一线的干部群众的精神感动时,有一位老婆婆在困难时刻展现出的精神,更令人敬佩,她就是丰家大湾村老党员华足开。这位头发花白,牙齿已全部掉光的82岁老党员始终坚守在抗洪抢险一线。7月1日,在五桂河段堤坝溃堤的当晚,她自发参与抗洪抢险,即使面临道路坍塌的危险,依然和抗洪人员一起用瘦弱的身体灌沙袋,为沙袋封口,奋斗到深夜。(湖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教育智慧
切割钻石
有位商人在南非用不菲的价格买下一块罕见的钻石,但美中不足,钻石中间有一道裂纹。商人遍访了多位钻石切割师,但都遭到了拒绝。因为一旦切割失败,这块钻石就会四分五裂,甚至一文不值。后来,这位商人找到了一位技艺了得的切割大师。这位大师没有拒绝,而是叫来一个年轻小徒弟。小徒弟按照师傅的吩咐,抡起小锤一下就把那块价值连城的钻石击成了两块。商人惊讶得目瞪口呆。大师说,“正因为他不知道这块钻石的价值,所以手才不会发抖。”
【编辑】刘丽丽、马玥、王照斌
【主编】高飞
【编审】周芳林
【美编】马惠玲、田思思
===出品===
中国教育电视台 中国教育报刊社
大家都在看
▶她没有子女,却被数百个孩子称作“妈妈”——张桂梅:大山的信仰!
▶宋美龄,40岁患癌,却在美国活到了106岁,据说因为她一生最爱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