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你绝必不造】当女汉“花木兰”遇上暖男“司马光”,跨时空“相遇”演绎经典儿童剧
中福会儿童艺术剧院《花木兰、司马光》即将精彩上演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一首木兰诗,让花木兰的经典形象成为多少孩子心中的英雄梦。司马光砸缸,耳熟能详的故事,让这个阳光的小暖男又陪伴多少孩子在智慧中成长。如今,两个经典的英雄形象在中福会儿童艺术剧院的舞台上相遇邂逅,《花木兰、司马光》这部经典的儿童剧将在本周日上演,这背后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这次“相遇”又会擦出哪些不一样的火花?
叠加的是经典,传承的是文化
花木兰与司马光,虽都是经典的英雄形象,但在历史上却并无交集。此次中福会儿艺将这两个原本可以独立呈现的剧目截取各自的精华,联合奉上,熟悉的人物、熟悉的故事,让爸爸妈妈重新找回童年的记忆,让孩子们重温历史经典。通过两部剧的叠加,让戏剧的艺术样式更加丰富,让剧目更容易被孩子接受,让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正能量在潜移默化中用艺术的形式得以传承,让英雄情结在孩子的心中生根发芽。
保留原汁原味,
不忘突破创新,让艺术更贴童心
《花木兰》1985年首演,《司马光》2008年首演,两部儿童剧作为中福会儿艺的经典剧目,在时光的长河中脱颖而出且历久弥新。为了让结合后的剧目有更强的可观赏性,在保留剧目原汁原味的基础上,在服、化、道的设计上,剧院引入了全新的技术,让舞台的呈现更加炫酷。那个著名的大水缸,那头奔跑中的大黑牛,都由道具老师精心设计。同时,为了更贴近现代小观众的多元化需求,引领孩子静下来欣赏艺术、感受艺术、融入艺术,让他们在艺术的熏陶下培养美感,提升综合素养,在剧目的创作上,中福会儿艺的艺术家们还加入了深受孩子喜爱的互动环节,让艺术更加贴近童心。
向经典致敬,
让“同根文化,点燃童心”
《同根文化,点燃童心》是中福会儿艺的重点项目,今年已进入第三个年头。该项目旨在将优秀的儿童剧引入台湾,让两岸的少年儿童共同感受经典儿童戏剧的魅力。而作为该项目在台湾的演出剧目,《花木兰、司马光》也将再一次跟随活动,开启第三次台湾之行。
回想项目启动的初衷,中福会儿童艺术剧院院长蔡金萍女士感慨道:“在一次与台湾院团的交流中,发现两岸文化有很多的共通之处。花木兰、司马光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英雄形象,台湾孩子的课本里也有他们的故事。这种文化的一脉相承,始终告诫艺术创作者不能丢掉文化的根,而作为儿童戏剧工作者,传承经典的中华文化是其肩负的重大责任和使命。这样的初衷以及两岸对于中华文化的认同,让中福会儿艺最终选定将这部剧带到台湾,让同根文化,点燃两岸孩子的童心,让同脉血缘在艺术的世界里绵延传承。
带剧走台湾,观众反响空前
讲起在台湾演出的一幕幕,蔡院长的眼中始终闪着灵动的光,仿佛一切依稀如昨。她回忆,在台湾的演出让她最难忘的是台湾孩子对戏剧无比期待的眼神。他们走了很多所幼稚园、国小,每次演出开始前,孩子们都早早的到来,静静地等候演出的开始。演出过程中,为了更迎合台湾小观众,剧目的设计还加入了别具特色的互动环节,上海话的民谣,客家话的儿歌,都让剧目的演出更添“台湾味道”。每当演出结束,演员就会被家长和孩子团团围住,求合影,求交流。有趣的是,孩子的世界永远爱憎分明。花木兰、司马光这些英雄形象往往是孩子们追捧的对象,而扮演反面角色的差官往往被小朋友嗤之以鼻,让演员们小尴尬的同时却也更多的感到欣慰。
用专业呈现经典,让细节决定成败
为了在舞台上呈现最完美的演出,排练过程中演员们精益求精。采访的当天,刚好赶上演员们进行彩排,蔡院长作为该剧的艺术指导,始终在台下关注着台上的一举一动。对于剧中的很多动作、细节蔡院长都会亲自指导。她反复强调着“细节”对于一部戏成败的重要性,她说“我们要用精细的表演为观众呈现最美的艺术,用孩子们最接受的方式来表现艺术。观众不会原谅我们在艺术上的不专业”。或许正是这种力求完美的专业、敬业与执着精神,让经典的中华文化得以在下一代的血液中一脉相承、奔涌不息。
“用戏剧点燃儿童的想象力”,
给孩子留一点白
中福会儿艺最早由宋庆龄先生一手创办。在儿艺创立之初,宋庆龄先生曾提出“要用戏剧点燃儿童的想象力”。《花木兰、司马光》这部经典的儿童剧将于明天(3月6日)在中福会儿童艺术剧院的舞台上精彩上演,还有哪些好玩儿的故事?抱歉请允许我们卖个关子、留点儿悬念……这一次,我们用戏剧给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赶快带上你的萌娃走进剧场,一起感受这部经典儿童剧的无限魅力吧!!
萌娃假日去哪儿耍?宝贝三餐吃点儿啥?
春季流感怎预防?早教频道帮你忙!
更多精彩 请关注
中国教育电视台早期教育频道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